我们如此热爱临夏
一朵花,吸引着八方宾朋;一条河,滋润着河州儿女;一座山,绵延着不断的柔情;临夏市,正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奋进。
一场大雨过后,仲秋的临夏大地空气清新、绿意融融。走在临夏市的大街小巷,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对于生活在临夏市的人们来说,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临夏人民带来了幸福感,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临夏市以建设“魅力花都•公园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的旅游环境,天蓝、水清、地绿的环境,让百姓生活在舒心绝美的景色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公园,住公园,畅游在这个以城变园的绿色大观园中。
作为临夏人,小编和大家一样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充满了荣誉感自豪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夏人民众志成城,便捷的城市交通,优美的人居环境,让本地市民受益,也让无论是选择自驾游还是团体旅游的外地游客对临夏刮目相看,漫步在临夏整洁的街道,徜徉在八坊古巷,感受极具特色的小城韵味,临夏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图文、视频:马晖
编辑:张苏田
审核:张积英 马旭静
Hash:30d48a866a166715f1fad854bbc48bfde37a4dad
声明:此文由 大西北消息速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相关推荐
-
天津市资讯|分析天津之眼的游客热度:围绕天津西站与海河形成特殊的旅游景点
天津市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1、分析天津之眼的游客热度:围绕天津西站与海河形成特殊的旅游景点2019年端午节期间,天津之眼摩天轮的游客更上一层楼,这个地方成为了天津市最为热门的景点。天津之眼的游客数量不仅与其特殊的风貌有关,应当还与近在咫尺的天津西站有关。由于2019年众多铁路班次从天津站挪到了天津西站,也让周围的天津之眼有了更多的游客。下面地图表示了天津西站与天津之眼
-
临夏永靖炳灵石林,自然的丹霞地貌,林立黄河两岸,天下第一奇观
在黄河三峡的不远处有个叫做炳灵石林的景区,游客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人只是在去往炳灵寺石窟的途中临时起兴而游玩的。没有看见它的时候,人们以为它和云南石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可是当真正的走进时,才惊觉到它的独特之处。一、炳灵石林简介炳灵石林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群峰从中,南邻黄河,面积26.64平方公里,属新生代早期(约1.2-1.44亿万年前)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
-
有一种傲娇叫中国"小麦加":临夏魅影风情记
如果厌倦于现代合成材料拼接而起的高伟建筑,趋向古朴的心灵总在期待一场肆意的放逐;如果在街边霓虹闪起时无法静静凝望遥远的天际,不设限的想象便会伺机突破种种群体舆论的压迫。每一个向往异世界的人不可错过脱离城市建筑群的机会,而在西北广阔土壤上静立的临夏(古称"河州")恰好是一处平和的悠然空间。这个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虽不似拥有海波碧涛的沿海城市那般不拘形役,也不具备江南小镇的简雅婉约,但每
-
临夏境内的遗址你知道几处?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千年以来,古老的临夏大地饱经风霜,却也留下一处处历史的痕迹,这些遗迹如一颗又一颗明珠,镶嵌在临夏发展的册页上,熠熠生辉。半山遗址半山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南山乡魏家咀村,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遗址。对研究
-
临夏太极岛,蓝色黄河之畔,一座被国家地理遗忘的“塞上小江南”
祖国的西北是一片荒芜之地,电影却从这里走向了世界。一部经典的《大话西游》引多少中外旅人痴往宁夏,寻觅心中“紫霞”,沉浸最大回民自治区的乡土生活中恋恋不舍。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同纬度正西方,有一个名为“临夏”的回民自治州,景色远胜宁夏省,有着“高原小江南”的美誉,却鲜为人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言不差。若不是误入临夏,这片塞上江南的净土,我大概像很多人一样,半辈子都不知道有一个
-
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临夏永靖县地质公园景点介绍
小茨台遗址小茨台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东南黄河南岸第二台地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茨台遗址分小台和大台两个阶地,小台面积约60亩,大台面积约80亩,在台治渠边和山根渠边发现有灰坑,并采集到石刀及彩陶片;在台地北面的骆驼脖子崖坎处有灰层;在台地前沿一带散存的陶片较多。从陶器残片看,为细泥红陶,饰黑彩,绘平行线纹,为马家窑类型遗存。另外在本遗址尚残存一段
-
临夏市文物保护单位线上展览--第8期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坪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坪遗址王坪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北依红水河,南临江牌村后山头,西至窑洞山,东至红水河沟口,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遗址所处距河床高百米。该遗址于1976年3月由临夏州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同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10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州文物普查队又进行了复查,
-
原创 | 临夏市博物馆线上展览《馆藏精品文物展》第一期---彩陶之巅(一)
温馨提示》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招财进宝在全面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居家防疫的文化生活,临夏市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暂停开放不暂停服务,特别推出临夏市博物馆线上展览——馆藏精品文物展,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临夏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以实际行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临夏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彩陶之巅(一)
-
临夏市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线上展览--折桥
折桥全貌简介:折桥位于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东侧,横跨大夏河东西两岸,是刘临公路在大夏河的重要桥梁。据旧志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河州指挥康宏修建,嘉靖十一年(1532)重修。康熙后至光绪年间先后重修和补修5次,民国37年又重建一次。1970年6月市交通局投资在原桥墩台的基础上重新改建。现桥型为石砌三拱敞肩桥,中跨1-13.36米,边跨2-7.7米,全长47米,桥高7米,净宽7.5米,
-
彰显历史特色 打造文化名城 临夏市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下一座城市发展的轨迹,也为每个城市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在城市的发展中能否保护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申报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为临夏市增加一张具有文化内涵的“金名片”、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历史文脉,实现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合为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