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拉萨,也许一生只有一次的小众旅行
冬游拉萨
关键词:老生活
谎言:老城失味,冷冷清清
真相:观光人潮退去,四面八方的朝圣者涌来
大部分的人都在冬天选择“冬藏式”的生活,而只有少部分人会在冬天来到拉萨,来一次特制的手工艺之旅。这样的旅行,也许一生只有一次,它只对少部分人开放,欢迎对号入座:这样的旅行只对那些能够静下心来观察的人,只为那些真正对手工艺感兴趣的人,只对那些敏感而又富有情趣的人开放,于是这样的冬游拉萨,他们看到了手艺人的匠心,还有传承的匠气,以及来自心灵层面的挣扎、对峙与故事。这样的旅行,一生难道不是只有一次吗?
拉萨手工艺特制旅行线路
拉萨市尼木县普松雕版——拉萨市尼木县雪拉藏纸——拉萨市尼木县吞巴藏香——山南市杰德秀镇帮典纺织
匠气十足与匠心独运?
很久以前,“匠气十足”是一句称赞手艺人的最高评价,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个词也从纯粹的褒义词变成了略带贬义,特别在文艺圈。说起来这还要怪明朝的董其昌,他论画,匠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审指标:“凡是匠气十足的,都不是好东西。”发展到现在,若要说一个人写文章“有匠气”,那简直就是骂人了。不止是文艺圈,手工艺也是这样,在日本和内地,手工艺已逐渐变得“形而上”,追求“匠心独运”,更多的抛弃了实用功能,转而追求美感,成为彰显个人修养的一种工具,这是一个还不错,但说不上很好的变化。
藏族手艺人的历史地位向来不高,解放前,做手艺人和艺人,仅仅只是“差巴”们的出头之路,但差巴是怎么也变不成老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藏族手工艺人,就是纯粹的“匠人”,秉持的就是“匠气”。在藏族手艺人眼里,匠人是本分,是滋生匠心的土壤,因此,“匠心独运”是赞美,“匠气十足”也是肯定,匠心与匠气,没什么区别,都只是生活的附加值。
他们做手艺的核心,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遵循大体规范的同时,不会箍得过于死板,而是追求在一定规制下的自由发挥。这是藏族手工业一直被学者们高呼“匠气太重”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这种看似严格遵照规制的“守规矩”,才让藏族手工业能百花齐放成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朔风苦寒,才显人文风物之润泽
很少有人去寻找并专注拍摄的普松雕刻的“幼教”版本,幼稚的刀法和配色,再加上快掉光的彩甲,西藏这片净土在古朴与时尚,传承与发展之间的轨迹与思路,让人看得更加清晰
十月过后,西藏没有江南水乡俏丽,没有漠北胡风劲朔,只剩下第三极的厚重,同样,追逐如画风景的游客们也畏惧寒风和冰雪,畏惧那个高寒缺氧的高原。而对深爱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说,也只有在这时,在苦寒莽荒的时节里,才能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人文之美上。
只有在冬天,你去拜访普松雕刻,才会跳出雕版之外,看到做雕版的那个小姑娘的人生。小姑娘就叫拉姆,在普松村,雕版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仍在,她讨得父亲喜欢,能够以女儿身跟随父亲学习雕版,继承这一区内外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心有一种使命感,大气磅礴。她觉得,读书成绩不好,固然会让她沮丧灰心,但她仍然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村里第二批学习雕版手工艺的女生,她想,只要手艺学好了,那么该有的自然会有。读书与学艺,于她的人生来说,殊途同归,唯有兴趣与坚持,方得始终,她说:“干什么,都要干好才行呢!”
你看到了这个大气的小女生,但她仍然也还是个小女生,她最大的梦想是能到拉萨去一趟,尽管从家到拉萨只有3个多小时的路程,但她14岁了,还没能被父亲领着,去围着布达拉宫转上一圈,她弟弟比她小三岁,都已经去过好几回。
唯有带着这些雕版之外的互相矛盾与冲突的故事看普松雕版,你才会从心底呼出一口气,才能看懂雕版不止是一块雕版,它先是一块涂鸦,乱成一团,连刻刀的痕迹都分辨不出来;随后又变成一张人像,有点像拉姆的爸爸;最后变成家里唐卡上的佛像,线条开始规整起来;最终变成《大藏经》其中一块很普通的经书雕版,全村人为此努力雕刻了五年仍旧遥遥无期的大工程,“大项目”。只有知道了这些背景,我们才能从雕版镂空的刻痕里,触摸到一个人的梦想,读到一家人的故事,看到一个民族的信仰。
有时代磨洗,方衬匠心独运之工巧
与普松雕版同为尼木三绝的雪拉藏纸被称为“盛开在毒液上的生命”,同样充满矛盾的制作过程,以及原料与产物之间巨大的不协调中间藏着的民族智慧,让它的关注度与知名度更高。但仅仅了解狼毒花与千年不蛀的历史书页的关系,显然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一种传承千年的工艺是怎样生存的。
它生存的脉络很简单。制作人手指关节较常人略为粗大,盖因在采集和处理狼毒草的时候需要大力揉搓淘洗毒物;制作人之所以能以家族传承,盖因以藏纸“支艺差”,而免除了徭役;进入新世纪之后,许多家制作传承先后断绝,盖因有了更为轻松稳定的经济来源。很多故事听起来不太美好,但都是一件事物得以发展传承的关键因素,无法忽视无法绕过的深刻背景。
普松雕刻和雪拉藏纸,仍然在时代潮流中苦苦坚守传统,顶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在夹缝中生存,而作为仍能占据民族手工艺类别中较大市场份额的吞巴藏香和杰德秀帮典,则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个角度:有人苦苦坚守,也有人如鱼得水。
吞巴藏香水磨长廊,只有在冬天来这里时才能看到清净的村庄,可以细细聆听啪啪的流水敲打柏树的声音
吞巴藏香以家庭式生产,市场需求量巨大不说,其古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被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一种新生的依托于文化概念发展而来的旅游生态,正在向着产业化发逐步完善;杰德秀帮典则走出了另外一条路——“帮典工厂”,镇子里的小作坊小工厂遍地都是,织布机的架设方式和整体环境布局,与南方工厂里的工位并无二致,也产生了专门的商贩负责沟通协调这些“帮典工厂”与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这也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中,手工业发展和被替代过程的一个缓冲阶段。
那么回头再看看“尼木三绝”和杰德秀帮典这些著名的民族手工艺品牌,你会发现四者之间的关系很有趣。现如今,有的从草根混成了大牌,有的则正好倒过来。
当然,这些都是你我这些旁观者的总结,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一切都是顺势而为。
他们只是匠人,是受普世价值观影响下的传统匠人,他们所做的东西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支撑起了为实用生产工具服务的手工业核心思维,也只有西藏这片“净土”之上的手工业土壤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才能给我们提供观察和学习的对象,体悟“匠心独运”的思想结晶。
而无论是“匠气十足”还是“匠心独运”,对藏族同胞来说,手艺与匠心的传承,其实与世间万物一样,总是在冲突中蹉跎前行,能抵过时代冲刷,能抵过万象更新,还能追得上时代审美,才会被大家认同,转而去深刻回味。一切付出与获得,价值与价格,存在于传承,莫不从此而出。
图/向远湛 柳杰 拉萨旅游局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玩转西藏”APP
Hash:85f76b48fad8fb59d0853cb88abab2fa40293cad
声明:此文由 玩转西藏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