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补短 抱紧逐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都强调要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年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同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即将出台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居住着彝、汉、白、回、苗、傈僳等13个民族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必须总结运用以往的有效经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近年来,漾濞县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围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一个目标,突出"产业培植、环境优化"两个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县城提质扩容、干群素质拓展"三项工程,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个重点产业”的“1234”发展思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指示要求,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各民族繁荣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
强化基层党建,育主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主心骨”。针对基层组织这个“主心骨”不够硬的实际,漾濞县结合党建扶贫“双推进”,紧扣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引导能力的提升,在建好支部、建强总支上作文章,实现党员10人以上的党支部都有活动场所,把各党总支部负责人纳入全县“干群素质拓展”的对象,提升能力水平,增强干事本领;在加强村干部管理上作文章,实行每年年初对本年度工作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做出承诺,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工作目标承诺书、测评结果、年度考核结果向党员和群众公开的“一诺双评三公开”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奖惩、选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既解决了“多干少干一个样”的难题,又提高了经济待遇,解决后顾之忧;在培育农村后备干部上作文章,积极发现农村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好中选优,把个人素质硬、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的合格党员作为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储备,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畅化基础设施,育信心。好的基础设施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信心源”。针对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漾濞县打通“主动脉”,实现通乡、通村油路全覆盖;畅通“微循环”,以贫困民族地区为重点,优先对产业公路、村组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紧紧围绕提升村组公路“通畅”能力为目标,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优先保障民族聚居地区;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户间道路硬化工程,确保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户间道路硬化全覆盖;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百千万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直过民族”基础改善等项目,让每个民族共享基础改变带来的实惠;着力解决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通过畅化基础设施,解决了各族群众以往出行不变、基础落后的难题,促进各民族与外界接轨更加便捷,各民族发展信心更加饱满。
实化增收产业,育雄心。实化增收产业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雄心志”。针对产业发展“小、散、弱”的实际,漾濞县依托百万亩核桃种植面积和独特的生态、区位、资源优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注重长短结合,重点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特色生态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业”四大产业,坚定不移加快大理漾濞核桃产业园和生物药业园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在坝区投资办厂、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山区核桃、中药材提质增效,促进坝区、山区协调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各民族群众致富增收共赢;通过积极兴办核桃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电子商务等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充分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能人带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群众联动”的“四动”原则,注重“地区适应性、品种适合性、过程指导性、收益确定性”的“四性”方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产业,基本实现每户至少有“一长两短”三个增收产业,并与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进行捆绑,由大户带动、职工帮扶、企业支持、政府扶持,建立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实化增收产业,各民族发展雄心大展。
优化综合素质,育决心。优化综合素质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决心池”。针对各民族群众民族习惯较浓,综合素质不高的实际,漾濞县将提升各民族群众综合素质纳入“干群素质拓展工程”,组织群众到周边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升眼界,促进发展,提高群众主动求学意识;结合民族习惯,以火塘会、户长会、微党课等形式,送教上门,增加群众求知渠道;重视教育,成立“圆梦班”,采取安排心里疏导员、学习辅导员,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的“两员一免一补”措施,不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辍学,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大医疗救助,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救助机制,针对各民族贫困群体,在正常入院报销基础上,按程序审定后补齐低于最低标准线的部分,确保各族群众收入均高于贫困最低标准。加大渐进式移民步伐,鼓励山区有条件的群众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群众到县城居住,实现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共享。通过优化综合素质,各民族加快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美化人居环境,育舒心。美化人居环境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舒心果”。针对人居环境不优的实际,紧紧围绕“把漾濞打造成休疗度假后花园一个目标,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个资源,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弘扬历史、民族、抗战和核桃四种文化,做好全域规划、项目策划、项目招商、项目落实、多元整合五项工作”的旅游发展思路,从旅游景点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入手,稳步推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特色乡村,着力打造县城“苍漾彝人部落”、漾江欧洲风情小镇、太平抗战文化小镇、平坡白族文化小镇。以“县城提质扩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咬死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和全面提升农村住房质量“两个目标”,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一般农户住房进行质量巩固提升,全县实现农村住房无危房,住房质量全面提升,脱贫摘帽、同步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针对各民族贫困群体家庭必备生活用品缺项,由挂钩单位及帮扶责任人进行补齐,逐步缩小与一般家庭的生活差距。通过美化人居环境,各民族生活更加舒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力量更加强大。
深化感恩行动,育同心。深化感恩行动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同心链”。针对部分群众感恩意识不强的实际,漾濞县结合“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依靠勤劳脱贫致富,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扎实办好各类农民夜校、讲习所,让各族群众集中学习政策、技术,交流经验,通过常态化的宣讲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形式,促进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鼓励脱贫攻坚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步摒弃民族陋习,各民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感恩意识更加坚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积极倡导公序良俗、文明乡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等工作,倡导正确的脱贫观和消费观,真正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思想蜕变。(作者系中共漾濞彝族自治县委书记)
Hash:92e6d4d8c0dcc05ef489e73b08b70120a1e94d46
声明:此文由 人民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