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触景忆乡愁

乡愁,是一根联系我们与家的丝带。

有了乡愁,我们才拥有剪不断的感恩之心;

有了乡愁,我们才有在外打拼的精神寄托;

有了乡愁,我们才会在失意后继续奋力前行。

跟随摄影师程雪力的镜头,让我们寻找记忆中故乡的倩影。

建水县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务农归来的居民路过建水临安朝阳楼,这里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

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元朝之后,随着江南地区大量汉族移民迁来,逐渐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边地文化。在建水县团山村大门,村民务农归来。当归乡的人踏上那片土地的刹那,一缕浓浓的乡音便使人心潮涌动。

一缕浓浓的乡音便使我心潮涌动。家乡还是那么清秀,一如八年前的模样。蜿蜒的青石板路带着我的心在村里四处游走:八大院、四寨门、张氏祠堂建筑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村庄的不同方位,显得古朴自然;大量清末民初的建筑,多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等建筑组成;大院皆雕梁画栋,建筑空间景观层次丰富,深深地刻着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烙印;造型独特的古井散落在大街小巷,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多达200余口,他们同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老寨,老街,老房,老井,以及穿行其间的老人,我恍若纵身于世外桃源,忘却了来自都市的烦躁与不安,只有一丝宁静与泰然。家乡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曾经灿烂的年华和纯真无暇的笑靥,已一去不返,留下的是淡淡的惆怅和记忆的芬芳。

建水县团山村村民在自己宅院内聊天。明清时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长期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和“诗书郡”的美誉。

在建水县古城内,居民在大板古井里打水。

虽然家乡的矿泉水和自来水比较方便,但家乡的人们还是喜欢喝古井里的水。

两眼古井的石壁留下岁月的痕迹。

家乡还是那么清秀,一如几年前的模样。古建筑和荷花投射到池塘里。

几只小鱼在小节古井里游玩,儿时的嬉闹情景浮现在眼前。

小女孩倒影在池塘里。

在建水县古城内的四眼古井附近,居民在打水洗菜。

游人在四眼古井中的倒影,如同哈哈镜一样。

在建水县团山村,居民在晾晒玉米。

在建水县团山村,老人们悠然的聊天,故乡的生活,仿佛时钟拨慢了一样。

建水县团山村居民家中的雕刻

在建水县团山村居民家中,一只猫在睡觉。

一只小狗古城街头“发呆”。

在建水县团山村,一位八旬老人在缝制小脚鞋观赏品。

在建水县古城内,一名坚持全手工做陶,追求陶艺传统文化魅力的手艺人,他就是今年30岁的明金。

在建水县临安镇朝阳楼下,当地人在下象棋。

一名女孩从建水县临安镇雨黄阁前走过。

在建水县临安镇朝阳前面,一名外出打工归来的本地人在等车。老寨,老街,老房,老井,以及穿行其间的老人,令人恍若纵身于世外桃源,忘却了来自都市的烦躁与不安,只有一丝宁静与泰然。

公众号:建水紫陶纪:ynjszitao 建水紫陶网(www.zitaocn.com)·陶生记 原创 欢迎联系转载

我们的公众号长期关注紫陶陶艺名家、新生代匠人与他们的作品,创新也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Hash:4e0073b3a5a3b04677cc1b1a7f52b178a392816a

声明:此文由 建水紫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