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神秘的翁丁佤寨可怕的习俗
沧源佤族自治县它位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西南部,北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与缅甸国接壤。由于这里是中国佤族文化的主要荟萃之地,因此得名世界佤乡。
而这里就生活着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佤寨”,这个寨子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了。这里神奇、美丽、富饶,以及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倘若不是亲身前往,很难想象在国境之内,竟然还有着这么一个独特的地方:地理位置偏僻,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历史风貌;中缅漫长的国境线,存在着让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遗存;璞玉般的“司岗里”佤族文化在此千载传承。
沧源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加之地形因素影响,冬春季常会在坝子、谷底上空形成逆温层,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让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早上阳光照射后,气温升高,云海急剧翻滚、奔涌,会上演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景观。
图腾
佤族的图腾是牛,从进入村寨开始,就可以在木桩上、神树上、重要的建筑墙上,看到挂着的硕大牛头骨。佤族的传统建筑是干栏式的,下部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面才是居住的茅草屋,屋顶上会开有天窗。每当清晨和傍晚,整个村寨就会被袅袅炊烟所笼罩,非常原生态的自然生活场景。。
沧源崖画谷有着距今3500年历史的崖画,崖画谷距离县城只有40多分钟车程。沧源崖画是新石器时代先民的作品,画面反应了原始部落生活场景。据说专家研究后,得出了颜料是用牛血和矿石粉调配的结果。古代先民通过这些生动的崖画图案,将神与天地,以及先民的生活场景刻画出来,有种与先祖的对话感觉,这里的崖画中蕴含着我们无法准确诠释的众多秘密。距离崖画不远,还有天坑和司岗里大溶洞等景点,都是自然界神奇造化的景观。
待客习俗
佤族人非常好客,如果主人外出或不方便接待外客(有丧事等),会在屋子门上插上绿叶树枝。除了插树枝的房子外,其他的民居建筑外来的客人都可以进入拜访。佤族常会煮茶和奉酒迎接。佤族有喝茶、喝酒前先“滴茶”(滴几滴酒或茶到地上)的习俗,其意是敬神送鬼,对鬼神说:有茶有酒,我不敢先喝,你们喝了我再喝。完全是一种和神鬼交流仪式的生活习俗传承。
甩发舞
关于佤族的甩发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在500年前有一个叫叶带的佤族姑娘,和一名叫岩奇的佤族小伙子相爱了。有一天他们相约到大竹林里去找竹笋,由于竹林里的蜘蛛网特别多,不一会儿就密密麻麻的沾满了叶带的头发,后来他们回到寨子里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将蜘蛛网清除掉,最终聪明的岩奇做了一把竹木梳子送给了叶带,让她到月下梳头,再到水槽中冲洗,甩干头发,终于把蜘蛛网给全部除尽了,后来叶带就根据自己的体验,约姑娘们编出了边唱边跳的甩发舞。后来就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木鼓
在佤族人心目当中这木鼓可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只要敲响木鼓群山震慑便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驱凶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在民间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可见这木鼓在佤族人民心目当中的地位了。佤族人为什么这么看重木鼓,原来,传说当初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是吞噬掉了大地上的所有生命,而佤族之所以能够繁衍壮大到今天;就是因为当时木依吉神将一只木糟丢给了佤族人,所以从远古时期佤族人就将木糟看作是本名族的“圣物”,给予了最高的崇拜。
还有一个传说:原本这个木鼓不具备神力,要想具备神力,必须经过一些列的祭祀才可以。由于木鼓取材于高大的红毛树,所以第一步得鸡卦好对象,其次砍树得选好酿成吉日,白天得標杀数头水牛祭神。晚上在红毛树下祭祀之后开始砍树,不过砍好树后不能立即回寨,还要杀鸡祭祀之后另选择良成吉日,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在舞场周边的木叉上挂着的牛头,就是当初用来祭祀木鼓的。据佤族人自己说这些挂牛头的木叉,先前其实用来挂人头的,在翁丁佤寨曾今有个可怕的说法“木鼓响,人头痒”意思就是在木鼓制作完成的过程中,那是需要猎取人头来祭祀,社神才可以保地方平安,保佑粮食丰收,类似祭祀活动说到底都只不过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不过在改革开放后这种猎人头祭祀的陋习已经被彻底革除了。
Hash:d6b894ece505fe3f4d062bd57272576a61d46a1c
声明:此文由 旅游到我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