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昌宁一座名副其实旅游城市

在彩云之南,滇西之西,有一座小城,她藏在苍山怒水间,鲜花常开,绿茵满营,流淌着汩汩温泉,荡漾着古茶芬芳,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迷人的田园风光,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昌宁。昌达安宁,温馨含情,昌宁县城名叫田园镇,这座美丽的小镇生机而富饶。她靠山而落,依水而居,如同一片绿叶,昌宁田城相间,一条母亲河——右甸河,穿城而过,滋润着南北万亩良田,也哺育了昌宁代代百姓。

昌宁将依托她特有的山田资源、水脉资源、农田资源、文化资源。建立一轴三脉多核心的城市景观生态体系,建设一座名副其实,最宜人居的田园城市、公园城市、山水城市。打造一个覆盖全城独具吸引力的5A级旅游景区,完成旅游战略的第一阶段。

事实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运用共享经济理念,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以更高的效率促进乡村闲置资源的旅游化利用。如何让田园从“单一体”到“综合体”,从简单的农作物生产功能到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全产业链的覆盖。这里,少不了旅游业的参与,甚至旅游业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必然唱主角。立足昌宁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保护水源、基本农田、特色林地等生态敏感要素,加强城市风貌,绿地水系的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坚持把绿色发展新理念贯穿规划始终,从旅游的角度发,注重生态、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控制单体开发量,建设生态可持续的昌宁,以此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发展与生态等可持续的问题。

昌宁县旅游办祁映云介绍,自进行田园城市建设以来,昌宁城市知名度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流量增多,消费总量增大,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加,支柱产业仍然是农业产业(产业链延长,农产品加工业增大,以农业为载体的休闲产业不断发展)。

祁映云说,田园城市强调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充分考虑了城市与乡村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这种结合迸发出了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这种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的一种发展形式。加之田城结合并且有资源基础的城市稀少,所以田园城市前景良好

按照田园城市理念和要求,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块,严格保护农田,绿地面积,控制建筑风格,完善慢行系统,配套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开发观光、休闲体验业态。

“市民生活将更加舒适,便捷,以服务消费为主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外来休闲度假的人数将大幅度增加,人流、信息流、现金流将大幅增加,市民田园生活内涵将更加丰富,一、二线城市人田园生活愿望将在这里得以实现。”祁映云介绍。

人的流通,远比物的流通意义要大。旅游化思维是以人为本的思维,要求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从人本出发,以更便捷、更舒适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游客,要求生产、加工、销售集于一体。旅游使田园直接走向市场,其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一部分利润转化到农民身上,比较获得更好的群众基础。而这恰是“田园综合体”追求的价值。

(李光辉 张恒 饶瑛/文 杨光华/图)

Hash:87da6ea7f387da202e5f20ec0ff2f31b435f6dec

声明:此文由 滇西法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