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曲靖文旅产品百花齐放
9月4日上午,曲靖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曲靖召开。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玉在会上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曲靖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成就,及新形式下曲靖文化旅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延续的血脉和灵魂。旅游,是一个地区文化活动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2019年3月14日,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部门,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文化、旅游的管理服务力量汇集重组,整合成为一支统一的市场管理服务队伍,从此,文化插上了旅游的翅膀,旅游被赋予了文化的灵魂,诗与远方真正走到了一起,开启了曲靖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70年来,曲靖紧扣时代潮流,聚力文脉传承,锐意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曲靖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大步迈入了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谱写伟大中国梦曲靖篇章的新时代。
从滞后到发展,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
曲靖文化事业起步于建国初期,1950年3月,曲靖地区专、县两级人民政府设置文化教育科,文化艺术事业纳入政府行政管理。旅游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4月,曲靖地区旅游局成立,与地区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在草创初期,都面临着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管理落后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独立专业的管理部门。目前,曲靖文化旅游系统共有事业单位42个(市直12个),从业人员1500余人。
从薄弱到健全,服务体系全面系统化
建国初期到1980年之前,曲靖无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只在文化馆中设立图书室。1966年以前,仅有3个国办文化站。截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0个,综合文化站13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53个,设置率达100%,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文化曲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并投入使用。全市所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建成了数字网站,建成13个地方特色数据资源库。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由1966年的8万册增加到2018年末的50.12万册,增长率达61.65%。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01年以前,全市有1个4A级旅游区,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1家旅行社,29家星级饭店,约2.7万个标准床位,约5万余个普通床位。目前,全市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6家旅行社,19家星级饭店,12.6万个旅游接待床位。2017年,借助全省“一部手机游云南”推进契机,曲靖大力推进景区旅游设施改建,开展智慧旅游,到2019年6月,曲靖所有4A以上景区均建成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并投入使用。
从单一到繁荣,产业实力逐步增强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曲靖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结构单一,供给匮乏。改革开放以后,全市逐步放开了电影放映、图书发行、文化娱乐和印刷等行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共实施文化旅游重大项目14个,涉及动漫、数字媒体等多个行业类别。2018年末,曲靖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共有文化经营户2008户,比1989年增长了678.3%;有从业人员15915人,文化产业经营收入达到51.56亿元。
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曲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低,产业规模小,1993年,曲靖接待游客仅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0万元。1999年开始,曲靖旅游对内开展旅游资源开发,重大旅游项目连年开展,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仅2018年,曲靖旅游就有40个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对外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连续多次举办届罗平油菜花旅游节、陆良国际彩色沙雕节暨彩色沙雕大赛、会泽“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珠江源旅游节、宣威火腿美食文化节、师宗五龙壮乡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加大旅游客户市场开发,连续多年到四川、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旅游推介;加大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交流,多次在贵州、四川、广西、重庆及省内各州市开展旅游合作交流,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曲靖投资、旅游。2018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33144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9.7亿元,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
从匮乏到丰富,文旅产品百花齐放
建国初期,曲靖文化艺术工作围绕“迎军、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创作了一批文化艺术作品,但创作形式单一、数量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文化艺术创作日益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了《战斗在牛栏江上》、《爨碑残梦》、《阿诗玛的新族人》、《康庄大道不忘党》、《我的珠江源》等一批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全市多次选送文化艺术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展会、比赛并多次获奖。
建国以来,曲靖旅游从传统观光旅游逐步向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复合性旅游产品转变,温泉度假旅游产品较快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初见成效,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已成为曲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目前,曲靖三条旅游线路为南线以罗平油菜花海、九龙瀑布群、师宗凤凰谷、菌子山、陆良彩色沙林等景区为依托的喀斯特地貌观光旅游线路;中线以珠江源、金麟湾、麒麟水乡等为依托的康体、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美食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北线以会泽古城、大海草山等为依托的红土高原文化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已经成熟。
从混乱到有序,文脉传承系统有效
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曲靖虽已着手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但对于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利用理念、方式滞后。改革开放以后,曲靖于1981年正式成立文物管理所,开始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挖掘和保护。1982年,组织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文物普查,为全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现拥有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6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项。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至2018年末,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218处,总量占全省的8.2%;可移动文物15023件(套),总量占全省的2.5%,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406件(套)。2019年新增4个省级文保单位,浦在廷故居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宗县省级非遗项目“绑神猴”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项目。推荐24名传承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初步通过。
从无到有,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曲靖一直以打造大珠江源旅游品牌为目标,以珠江源文化、爨文化、铜商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成立了文化和旅游研究机构。通过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珠江源美食文化节等节会宣传促销作用,创新开展了花海马拉松赛、自行车赛、航模大赛、帐篷音乐节、徒步登山等赛事,举办曲靖十大名菜评选活动,增强曲靖旅游吸引力。连续多年积极参加南博会、旅交会等重大文化和旅游展会,树立曲靖文化和旅游形象。2017年,荣获“魅力中国城”优秀魅力城市称号。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唐玉表示,接下来,曲靖将加快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挖掘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更好地服务曲靖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曲靖篇章作出贡献。
Hash:d4fe3bd509e6eaf548d7f83916f8f31b6c2ce4e5
声明:此文由 云南24小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