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三十二梁”4A景区 点缀在川陕渝三省之间的“风景线”

中国晨报四川1月22日讯(记者 王诸德)近年来,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大多家庭都是组团或与亲朋去风景区游玩成为第一选项,好玩好耍也是必然的选择。四川省平昌县有7个国家4A景区,其中之一的“三十二梁”景区,如果春节去游玩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是三十二道山梁组成的,具有神秘色彩,山水相依,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自然成景,如诗如画。

海拔800多米的三十二梁景区,7年前还是千百年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其实,大自然并没有“亏待”这个地方,三十二道梁像摆放的三十二颗棋子,沟壑纵横,山川幽峡,凸显出星落棋布,错落有致,姿态各异的小山峰,天女散花般的分布在山梁上,有像骏马奔腾、怒踏右卧,有如车卒直冲、强闯硬攻,有似双相护将、左翻右飞,横看成岭侧成峰,地形地貌可谓一绝。山项主峰海拔1000余米,突兀酷似龙尾故称“龙尾山”,堪称奇景。

神秘的是,相传吕洞宾和赤脚大仙游山玩水,游历许多名山大川没有令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日,来到龙尾山山顶猛然发现唯有此山凸起互不相连,正是仙人休闲之绝境。于是,第二天邀约棋友来这里博弈消遣,不时把随带物品放入叫硝洞沟的洞中深藏其间,迷恋棋局不舍误了公事,激怒了玉皇大帝,便差人推了棋局,断了水路,堵了洞口,所以三十二梁棋局变乱;周围还有七十二包,据说是仙童在一旁学棋观阵所留形,三十二梁七十二包也就是由此而得名。传说三十二梁每道梁都像迷境,进入山中便迷失方向,乾隆皇帝知其神秘想到此一游,终因蜀道艰险未能成行。

龙尾村还有几百年历史的“蔡家大院”、“刘家大院”两处保存尚好的古村落,是由两个大型四合院连接一起的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在四川省并不多见。过去,这些都没人看在眼里,更不说开发利用。

这里相距云台镇政府20余公里,因为偏远闭塞贫困落后,风光美毕竟掩盖不了贫穷,近些年,老百姓举家外出打工,有的直接搬离了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土地大面积撂荒,一片荒凉景象。2013年,云台镇利用撂荒土地种茶选定从龙尾村“下手”,才使这片土地慢慢“复苏”。经过三年苦战培植茶叶4000多亩,加上相邻胜利、福乐、南马、中嘴等村茶叶培植,达到了近15000亩连片的茶叶产业。加上巴(中)达(州)高速公路穿越毗邻的青凤乡,而青凤至邱家修建的一条快速通道,恰好打通了横贯全村的交通大动脉。

随着茶叶产业的崛起,引进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巴中市现代茶叶科技示范园”落户龙尾村;镇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古村落进行改造修缮,古色古香的古村落焕然一新。正是这样,开发以茶旅文化的乡村旅游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6年,昔日被遗忘的角落,成功打造成为了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就这样改变了龙尾村不堪回首的的“命运”,车辆川流不息,游人如织,如同繁华的街市。

绿色的山,清澈的水,养育出朴实、亲切、绿色思维的人,给古村落赋予了新的生机,在“蔡家大院”建起了巴中市首家“巴山农耕文化存列馆”,收藏了解放以来农用犁耙、扯板、戽水篼;雨天用的棕衫、斗笠;照明用的马灯、桐油灯盏、煤油灯、电筒;六七十年代的收音机、唱机、黑白电视;厨房石灶,铁锅、铁罐、木桶,以及手拉石磨及碾子;石工、木工、泥瓦工工具等各种农用器具、生活用品有近3000余件农耕文化及茶饮器具,集中展现农村传统生产生活风貌和智慧,让游客大开眼界。让游客既体验乡愁,又能唤起儿时的记忆,令游客热宠。

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平昌分会场暨平昌县第四届乡村文化旅游节“赏田园风光·游水乡平昌”和巴中市第三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在“三十二梁”旅游风景区成功举办。2017年9月喜获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是“中国康养基地建设示范村”,几张“国字号”招牌让人惊愕。

冬日的晨雾,朦胧的山,影影绰绰;雾散了,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与苍松翠柏、葱绿的茶叶映衬出一幅美丽画卷,堪比“世外桃源”。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十二梁”景区享誉省内外,每逢5·1、国庆、春节“黄金周”游客遍及重庆成都陕西湖北等多个省市,达州广元等近郊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三十二梁”是集种茶、科研、品茗、休闲、观光等多位一体的茶博园、樱花长廊等现代特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也是川陕渝地区首个集生态茶园景观、巴人古村院落和森林康养产业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创造了把一个贫穷落后村以种茶变为旅游景区的奇迹。

Hash:319115fa8899037cf784da9244a2592eeaa1b124

声明:此文由 华界先驱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