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八景
清乾隆《蒲江县志》在“地理志”中列了蒲江八景,一般称之为“蒲江老八景”。分别是“白鹤书堂”“文靖洗墨”“长秋仙迹”“丹池晚荷”“环桥九曲”“莫公飞仙”“响水遥鸣”“山灯普照”。2013年,蒲江县关工委在《蒲江掌故》一书中专题记述,2018年蒲江县史志办在编撰千年古县申报资料时,请蒲江县书画家协会张体才老师专门为“蒲江八景”作画,收入《古县蒲江》一书。
蒲江八景之一:白鹤书堂
嘉庆《邛州志,蒲江县古迹》记载,白鹤书堂位于“白鹤寺后,乾隆十七年(1752年)邑令万询修。四十三年(1778年)邑令纪曾荫迁为北向,设春秋二祭,外修书台一座,原名鹤山祠,祀魏文靖公木主。”
邛州举人周文宦《清明游白鹤寺》诗:“萧寺地偏云影净,魏公迹古曙光悠。”同治二年(1863年),徐元善游白鹤寺诗:“白鹤书堂新莺啭。”同治十年(1871年),徐元善任鹤山书院山长,据他当时调查“白鹤书堂在白鹤寺后,今圯。”
《白鹤书堂》
——清·杜长荫
跨鹤人何在?千秋迹不忘。云烟新画本,风月旧书堂。乌集歌听案,儒纯祀饗廊,西川真理学,南宋大文章。义阐前经奥,思留御翰香。羽仪辉几席,桃李满门墙,士勉鸡群立,才征凤翙昌。和声鸣盛世,鹏路许翱翔。
蒲江八景之白鹤书堂
蒲江八景之二:文靖洗墨
洗墨池,县北一里。鹤山书院后侧,有一水池,方丈余,水墨绿,据传是魏了翁当年淘笔洗砚之处。魏了翁,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卒,赠太师,谥文靖。有诗云:
《洗墨池》
——清·邑人李彰吉
荒凉池畔古贤踪,临水长思泼墨浓。
一代词源归洗濯,八分书法入陶镕。
波回三折连云涌,浪叠双钩引雾从。
冲破文澜飞白鹤,荡开藻彩走元龙。
暗将余润沾书带,轻送清流绕笔峰。
抛去浮沤犹澹澹,遗来浆汁更溶溶。
潘江陆海无能拟,洛水濂溪与共宗。
最是蒲泉流不竭,千陂万斛总相逢。
蒲江八景之文靖洗墨
蒲江八景之三:长秋仙迹
长秋山,现在泛指横亘于岷江与青衣江之间的山脉,是川西与川南之间的天然屏障。它绵延于新津、邛崃、蒲江、彭山、眉山、丹棱、名山、洪雅、雅安9个市县境内,形成于中生代三迭系,已有二亿三千万年的历史,又名岢幕山、总岗山、长楸山。蒲江县内最高峰为原白云乡的月南山,海拔1022米。而古代所称之长秋山,乃专指蒲江县原天华镇六合村太清观所在山峰。长秋仙迹,则专指太清观。张陵在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开立二十四治时,在长秋山设立主簿山治,至今1870余年,可谓历史悠久。主簿山治比张陵的孙子张鲁于建安三年(198年)设立的峨眉治(峨眉山)、青城治(青城山)、太华治(华山)、平都治(丰都)等八品游治的历史还要早56年。乾隆《蒲江县志》载:“长秋山,县东二十里,宋主簿王兴、明主簿齐敏俱于此仙去。”并称赞它“层峦耸翠,高插云霄”。站在太清观,东观岷峨,西望西岭,俯视万山,周回拱揖。宋朝皇帝徽宗、高宗、孝宗先后三次封赠太清观。太清观历来香火旺盛,尤以每年六月六日(农历)为最。1927—1929年,共产党领导的高桥农民协会,曾以太清观为据点,同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今立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太清观农民协会武装革命斗争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太清观由破而立、逐步恢复,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1997年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太清观的故事传说颇多,咏颂长秋山的诗词歌赋尤甚(详见龙腾、黄世民编纂的《长秋山太清观志》2002年4月版),这里仅录诗歌三首、故事二则。
《太清观——王兴仙化处》
——清·吴慎
境绝尘氛别有天,危峰巉嶻住苍烟。
步声环佩犹闻响,驾鹤王乔已自仙。
《赞太清观》
——现代·刘庆钰
殿宇重缮喜登峰,康雅峨蓉眼底收。
窈窕群山连天际,秀丽红霞绕观中。
红日东西识冷暖,蓑草枯荣辨春冬。
盛世年华兹作证,王兴陈娘亦千秋。
《太清观即景》
——现代·杜建章(回文诗)
青山此插旗,远近辨高低。
云淡穿鹰疾,林幽凭鹤栖。
栖鹤凭幽林,疾鹰穿淡云。
低高辨近远,旗插此山青。
成仙洞
太清观北面有一陡岩,半山腰有“成仙洞”,相传是蜀郡主簿王兴飞升成仙之处。
汉朝时有蜀郡主簿王兴,弃官归隐,到太清观学道,他勤学苦修,潜心向道十余年。一日,王兴顿觉身轻如燕,眼明心静,如风吹拂,进入林间,但见一山洞悬于峭壁,藤蔓掩映,洞边鲜花烂漫,金蟾跳跃。王兴见奇,径人洞中,洞既窄又小,石山排列。王兴举步,石洞变宽,彷徨趋前,见一石室:玉堂金马,琼花怒放,烛焰辉煌,清烟缭绕,一白发仙翁正坐其间。王兴上前施礼曰:“贫道打扰,望上仙见谅。”仙翁曰:“我乃太白金星,在此等候多时,你虔心向道,功德圆满,随吾上天,为玉帝侍臣,办理文案。”言罢尘拂一绕,王兴紧随其后,上天去了。后人慕王兴修炼成仙,一时间文人出家修行之风盛行。明代蒲江县主簿齐敏,也来太清观静修,功成时王兴前来接引,在天上成为王兴助手。
仙女井
相传,唐朝开元年间,眉山县有一女杨正见,家里很穷,七岁死了爹娘,十二岁给一家姓王的做了童养媳。王家公婆说她命苦,没福分,时常不给饭吃,还要挨打受骂。杨正见过不得王家的日子,到太清观当了道姑,老道见她年纪轻轻,问她为啥出家,她一五一十地说了。老道把她收下,她成天跟师傅一起念经拜神挑水做饭,师徒二人,如同父女。
太清观后面有一个水凼,一天,杨正见来挑水,见一小婴孩光着身子在水里跳来跳去。她心头喜爱,将绳子拴在桶梁上朝下一放,小婴孩跳进水桶,提上坎后,婴孩蹦蹦跳跳,一阵子又下到凼里去了。日子一久,老道问“正见,为啥天天挑水都回来得很迟呢?出家人要守清规。”她听师父话中有话,心里一阵难过,把事情全给师父说了。
老道早年听说太清观有一个茯苓童子,等了十几年,从没见过,听徒弟一说,心中甚喜,说:“下次再见到小婴孩给我抱回来。”
第二天,杨正见又去挑水,趁小婴孩上坎时一抱抱住,赶紧往庙里跑。进了庙门放下一看,小婴孩变成了一块树疙篼,有四五斤重。老道认得这就是茯苓精,立即叫徒弟放在蒸笼里蒸,吩咐烧完十捆柴火后等师父回庙再吃。说完,老道下山化斋去了。
老道下了山,刚过蒲江河,天色突变,乌云翻滚,大雨倾盆,洪水暴涨,桥梁冲坏,老道心急得像猫抓,十多天回不了庙。
三天后,十捆柴都烧完了,茯苓精煮得很了,杨正见守着蒸笼,等师父回来,等了七天,庙上没有斋饭。她想:坐着饿死,不如揭开蒸笼吃点,东吃西吃,竟把它吃完了。十多天后,师父回来了,听杨正见说已把茯苓精吃完,就说:“我没有这个缘分,空等了十几年。为师今天实话给你说,吃了茯苓精要成仙。”
杨正见的容貌一天一天地变,一百天后,成了神仙。
杨正见吃了茯苓精成仙后,人们就把这个山泉凼叫做仙女井。
蒲江八景之长秋仙迹
蒲江八景之四:丹池晚荷
乾隆《蒲江县志》载:浴丹池,县北一里。相传轩辕黄帝至峨眉山见天皇真人于玉堂咨问三才合一之道,曾炼丹于此。后人种荷池中,夏极茂盛,为士大夫赏玩之所。有诗云:
《浴丹池》
——清·邑令纪曾荫
丹诀全归内坎离,那须净洗觅灵池。
当年偶尔停鸾驭,便说山城古迹奇。
《过浴丹池》
——清·邑人柯兴诗
鹤山高耸白云中,山麓芳池一鉴空。
昔日浴丹人已渺,荷花犹映日光红。
蒲江八景之丹池晚荷
蒲江八景之五:环桥九曲
九曲水,县北三十二里。两山夹峙,一涧中流。盘旋委折,其曲有九。曲处有桥,有精舍。游览者板赏之。有诗云:
《游九曲水》
——清·邑人张云彦
古刹抱山阿,曲径通幽窈。
云根含雨色,团栾青未了。
轻阴满岩壑,晴晦浑莫晓。
半规隐迷离,山外自皦皦。
林密鸟声幽,涧曲水声小。
钟鸣知有人,云深望偏少。
我来桥畔游,清光若缥缈。
延缘接高楼,乍惊插天表。
拾级上层梯,桃园境未杳。
寄语问津人,好将孤舟棹。
蒲江八景之环桥九曲
蒲江八景之六:莫公飞仙
乾隆《蒲江县志》记:飞仙阁,县南二十五里,一名碧云峰,即莫公台故址,有第一名山之额,真仙境也。“汉将军莫公,征云南凯旋,见此山水清奇,遂于此修道成仙,后人立堂以祀之。”僧性醇,采沉香木刻观音供奉,白日升天,后因改为观音阁。飞仙阁摩崖造像于1982年10月列为蒲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列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诗云:
《莫公台》
——唐·杜光庭
奇绝巍台峙蜀流,古来人号小瀛洲。
路通霄汉云迷晚,洞隐鱼龙月浸秋。
举手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钩。
将军悟却希夷诀,赢得清名万古留。
《初游霖雨飞仙阁》
——现代·杨晓杰
高阁名飞仙,凌山锁二泉。
鹤鸣空谷翠,鱼跃镜波涟。
红日辉奇景,英民乐盛年。
莫君逢此日,何须羡九天。
《登飞仙阁即兴》
——现代·邑人钟金武
寻幽访古觅遗踪,拾级登临仰高风。
细品洞中飞仙赋,遥望崖上碧云峰。
一碑铭记将军史,双江倒映岭头松。
问君修仙何妙道?心态平衡上乘功。
将军解甲,骑鹤升天
川西游览胜地蒲江飞仙阁,自汉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汉文帝时,有一个姓莫的将军,河南人。他奉命带兵出征云南,路过霖雨场二郎滩上首的镇子场,兵营扎在场头场尾两山上。等士兵歇脚,莫将军单身一人到镇子场去转耍,走到场口,见一堆人七嘴八舌,不知做啥。他双手扒开人群,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地上盘脚打坐,前面有一副象棋,用棋子摆着“天下第一”四个大字。莫公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血气方刚,开口就问:“老头,你怎能称‘天下第一’呢?”老头抬头一看,来人身着戎装,场头场尾满山兵兵马马,料定此人是带兵出征的将军。
老头没有虚(怕)将军,手一一伸,说:“将军,你能看得起老夫,就请吧!”莫将军随即坐在地上,同老头对杀三盘。头盘,老头挨了一个炮打背篼,二盘老头又挨了一个老王推磨团团转,三盘更惨,兵钻心。连输三盘,败在将军的手下,老头装作闷闷不乐,口头认输了。莫将军便得意地说:“老头,连我都下不赢,这普天下比我下得好的还多呢?以后,你不要称‘天下第一’了。”老头倒听没听地说:“将军说得好,今天我不称‘天下第一’了,但以后说以后。”说罢,拣起棋子走了。
第二年,莫将军凯旋归来,依然走这条路过,还是扎营镇子场。又见那老头盘脚坐在原地,照旧用棋子摆着“天下第一”四个大字。莫将军见老头不服输,又同他对杀。哪晓得这次老头拿出绝招,手不软,三下两下,还他一个死背篼,一个老王推磨,一个卒钻心,赢他三盘,莫将军败在老头手下。老头说:“将军啊!实在对不住,三盘的棋债,一年才还清呀!”莫将军大吃一惊,问:“老头,上次我轻轻巧巧拣你三盘,为啥这次我还没有摸倒火门就输给你了?”老头说:“将军,不瞒你说,上次,你是带兵去打仗,如果我赢你,你怎能打胜仗呀!你的棋艺还不行啊!”莫将军听这话有道理,断定老头是一个棋仙。
太阳落山了,老头收起棋子走了,看闹热的人也散了。将军回到驻营地,饭不吃茶不饮,睡在床上默思默想:连一个乡间老头都杀不过,又昨个去打仗呢?第二天,他骑着高头大白马,走到二郎滩,见此地风景秀丽,便弃官解甲,在这里住下来,在山上石洞里不食人间烟火,修成了正果,骑白鹤上天了。
原来,莫将军在这里隐居的开初,白鹤成群,莫将军升天后,白鹤也远走高飞,一只也不见了。后人传说,莫将军是骑白鹤白日飞升成仙的,称他莫公。后来,在他隐居修行的二郎滩边上修起了寺庙,叫飞仙阁。到今天,飞仙阁的神像就是骑白鹤的莫公,人们叫他莫佛仙。
将军凿匾
在飞仙阁后山石狮子侧边的石壁上,凿有一道石匾。匾上有斗大的“打水见金银”五个大字。传说是莫将军凿的。
当地有一大麻子财主,是一个蠢棒。他见“打水见金银”五个大字就搞慌了,便叫上家丁,拿起棍棍棒棒,一齐吆到二郎滩边,要家丁们用棍棒打滩头的水,白日连夜地打,一连打了十天半月都不见金银,蔫气回家了。
又有一个拐子绅粮,像大麻子财主一样蠢。他见大麻子财主用棒棒打水,没有把金银打出来,就变了法子,叫全家男女老少,每人担一担水桶,把二郎滩头的水一担一担地担上山。心想:把滩头的水担干了,就见到金银。一连担了好几年,没把水担干,也没见到金银。家屋担垮杆了,人也累死完了。
霖雨场龙洞坎上有一个白胡子老头,传说,就是同莫将军下过棋的那个棋仙。一天,牵起水牯牛上山,把牛放在有蔬茅草的崖坎边,他反背双手,在“打水见金银”的崖下走来走去,忽然间躬下腰,拣一个石头,对准“打水见金银”的“水”字一甩,石头打在江“水”字上,“水”字打穿了,一声空响,老头爬上崖一看,里头有一个大窟窿。他从洞里取出了几背篼金银翘宝。
人们传说,这些金银翘宝是莫将军藏在里头的。老头就把取出来的金银拿来凿石修寺,建成了飞仙阁,供起了修炼成仙的莫公神像。
蒲江八景之莫公飞仙
蒲江八景之七——响水遥鸣
响水滩,县南十五里。瀑布飞湍,声闻数里,昔产蒲砚。有诗云:
《响水遥鸣》
——清·邑人李彰吉
一道当空响急泉,水簾百尺挂岭巔。
斜拖玉带山腰冷,倒泻银河洞口悬。
漱破云霞连大地,声飞雷电澈长年。
松涛雪浪浑无迹,高调疑从天际传。
蒲江八景之响水遥鸣
蒲江八景之八——山灯普照
看灯山,古属蒲江县,今隶雅安市名山区,与蒲江白云乡紧邻。旧时夜晚,“圣灯”时现。有诗云:
《山灯普照》
——清·邑人陈铉
层峦顶上异光生,传道银灯向夜明。
无数珠联八九点,有时星列两三檠。
檐前玉烛辉辉灿,池面金莲朵朵荣。
想是如来说法处,天花乱坠照山城。
蒲江八景之山灯普照
来源:史志蒲江
Hash:42724b50a53cfdd8c440abbc92ee0da5d3038d56
声明:此文由 蒲江现代田园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