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22.6万人次打卡 东安这个新景点因何成“网红”?

导语:聚德生态文化园以德文化为里,生态湿地为表,表里结合,融合德文化和湿地两大元素,通过保护绿色生态底色,彰显历史人文情韵,绘就山清水秀画境,突出休闲游憩主题,展现出一幅文化山水交融的天然画卷,使它成为东安城市中央会客厅,变成美丽东安最佳风景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认识、感受它的文化之魅、生态之美、和谐之好。

1、聚德生态文化园前的“绿水青水就是金山银山”是东安县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2、导览图,从图中可看出园内道路像一只眼睛,谓之“德字路”。取象于甲骨文的“德”字,寓意“走德字路,做有德人”概念。

3、聚德生态文化园青石牌楼

4、聚德广场

5、聚德楼。该楼参考东安树德文化基地树德山庄的中西合壁建筑结构,按照中国古典建筑传统,采用“高台阁院”式布局,高低搭配,中间堂厅,走廊环转,四周缭以门庑、回廊和角亭。

6、登楼凭栏,可俯瞰全园景色,是游客游玩休憩、接受德行教育、了解东安历史的主要集散地。内部可以进行书画展览,与小型会议的场地,同时进行湿地和德文化宣传教育。

7、角亭,造型优美,是“聚德楼”的衬体,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美。

8、门庑亭廊柱间遍布坐槛,游人可在此盘桓休息。

9、“东安赋”幕墙。赋作系东安作者诗人集体创作,三年心血铸就,历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

10、“万德碑”。上刻王甲骨文及孔子王羲之、苏轼、颜真卿、毛泽东等历代名人名家书写的德,共99字,《易经》有“九五至尊”说法,九是阳数中的最大,九九个德,可谓之万德。

11、“德方印”印章篆刻“厚德载物”四字。

12、凤驮大德

13、龙驮大武

14、12方龙凤驮德武石刻,用代表东方精神的龙凤图案驮德武字形,表示东安是“德武之乡”。

15、园中的主题雕塑,十分耀眼。

16、“吴公造塔”是官德代表,骨髓内涵是:保持施政的延续性、不掠名利、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忠诚、担当、实干、清廉”精神。

17、“德之魂”主题雕塑灵感来自于“目视于途谓之德”,四面有眼,眼中有德,以眼观心,心直德盛。雕塑高度取18.824米,与县内的舜德文化基地舜皇山1882.4米高度等比,喻意“德源舜皇”。通过雕塑材质的渐变融合,体现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现代社会“德”的发展脉络。

18、家训长廊

19、亲子乐园

20、“仁义孝忠诚和礼廉”八德地砖

21、“兄弟建桥”是民德代表,东安民德精神是:孝悌勤勉 乐善好施 文韬武略。

22、水磨坊

23、“卧冰求鲤”取材于《东安志》记载的真实典故,代表着孝的榜样。

24、二十四孝雕塑

25、武术雕像,取材于民间武术动作,代表着东安武术遍山乡。

26、中轴线走廊

27、武林广场

28、紫薇长廊

29、礼园·樱花

30、贤园·梅花

31、义园·桃花

32、孝园·萱草

33、忠园·杜鹃

34、落英缤纷

35、湿地风光

36、生态优美

37、紫水河风光

38、对岸的新广利桥

39、垂柳依依

40、紫水青青

41、阳光草坪

42、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43、儿童的乐园

44、晨练 。湖南安县聚德生态文化园游步绿道上,市民在晨练,或跑步、或行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使这里俨然成为市民休闲休憩的福地。

美美与共 德耀东安

芙蓉国里尽“德”晖

阳春四月,万物勃发,草长莺飞,春风化雨,赋成华章。湖南东安县聚德生态文化园春意盎然,三步一画,五步一景,亲切宜人。园内游客趋之若鹜,或踏青赏花,或拍照留影,或休闲健身;一拔又一拔团队接踵而至,或户外运动,或研学科普,或亲子拓展,使这里晋身为网红景点,来东安游玩的首选之地。

“来这里赏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好评如潮,建好聚德生态文化园,东安县委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实事。”说起东安县聚德生态文化园,正在拍照的摄影师朱县辉啧啧称赞。

东安县聚德生态文化园位于东安县新城腹地,总面积365亩,占地面积249亩,由紫水河中一个沙滩洲岛改造而成,整个公园像一只眼睛,取意于甲骨文的“德”字,是紫水河县城段十里德文化长廊的核心景点,属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的“园中园”。

“聚德生态文化园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来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德文化熏陶。”来自诺贝尔幼教的伍贤仁老师笑容可掬的告诉记者。

聚德生态文化园以德文化为里,生态湿地为表,表里结合,融合德文化和湿地两大元素,通过保护绿色生态底色,彰显历史人文情韵,绘就山清水秀画境,突出休闲游憩主题,展现出一幅文化山水交融的天然画卷,使它成为东安城市中央会客厅,变成美丽东安最佳风景台。

该县将德文化外化于形景观化、景区化,把文创的想象变成更具象的实景,可观、可感、可品、可读,提升城市文明品质和文化涵养,让景点更耐人寻味驻足而观,市民或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到德文化的熏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聚德生态文化园2018年12月1日开园,建成即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聚德生态文化园开园四个月来共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创下东安新高。

“聚德生态文化园处在城市之中,拥有保持良好的生态湿地和独树一帜的德文化,这在全国大中城市是绝无仅有的,生活在东安的老百姓真幸福啦!”望着青山萦翠,碧水环绕的聚德生态文化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专家、教授林勋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人们的家居梦想中,山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灵气之源。聚德生态文化园串联宜人的生态景观、融合精彩的历史文化、承载丰富的市民活动,构建成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研学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家园。

“聚德生态文化园主题鲜明,以德文化为主线,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独创性、本土化,文化创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德文化权威专家文高平自豪地说道。说起园内的德文化元素,他如数家珍。

据介绍,园内德文化元素概括为:聚德楼、德之魂、德字路、万德碑、德方印、典为像、尚武林、德观园、生德池。聚德生态文化园主要内容是:一核心一主题一环四区,即,一核心为聚德楼,一主题为德之魂主题雕塑,一环为公园主环路,四区为德文化讲坛区、亲子活动区、活动体验区、湿地体验区。主要德文化景点包括:聚德楼、德之魂主题雕塑、德字路、东安赋景墙、万德碑、德方印、龙凤驮德武石刻图案、家训长廊、二十四孝浮雕、武林广场、冷山武术、“仁义孝忠诚和礼廉”八德地砖及吴公造塔、兄弟建桥、卧冰求鲤等本地德文化典故雕塑等。

“德文化创意策划规划先后花费三年时间,建设只用了一年时间,为追求独具东安特色的文化标签,我们多次否定设计单位提交的方案,推倒重来。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国内顶尖国学机构合作,挖掘提炼地域文化精华,才达到了今天这么好的效果。”文高平边走边介绍,言语中道出了文化创意的极端重要性和创作过程的艰辛不易。他指着德文化景点逐一诠释:“聚德楼”参考东安树德文化基地树德山庄的中西合壁建筑结构,按照中国古典建筑传统,采用“高台阁院”式布局,高低搭配,中间堂厅,走廊环转,四周缭以门庑、回廊和角亭。门庑亭廊柱间遍布坐槛,游人可在此盘桓休息。登楼凭栏,可俯瞰全园景色,是游客游玩休憩、接受德行教育、了解东安历史的主要集散地。内部可以进行书画展览,与小型会议的场地,同时进行湿地和德文化宣传教育。“德之魂”主题雕塑灵感来自于“目视于途谓之德”,四面有眼,眼中有德,以眼观心,心直德盛。雕塑高度取18.824米,与县内的舜德文化基地舜皇山1882.4米高度等比,喻意“德源舜皇”。通过雕塑材质的渐变融合,体现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现代社会“德”的发展脉络。“德字路”取象于甲骨文的“德”字,寓意“走德字路,做有德人”概念。“东安赋”系东安作者诗人集体创作,三年心血铸就,历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万德碑”搜历代名人名家书写的德,章法得体,刻于一碑,集之大成。“德方印”用篆刻印章厚德载物,造型巧妙,雄浑厚重,意境深远。龙驮大武、凤驮大德石刻,用代表东方精神的龙凤图案驮德武字形,意象表达东安是“德武之乡”。“吴公造塔”是官德代表,骨髓内涵是:保持施政的延续性、不掠名利、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忠诚、担当、实干、清廉”精神。“兄弟建桥”是民德代表,东安民德精神是:孝悌勤勉 乐善好施 文韬武略。“卧冰求鲤”取材于《东安志》记载的真实典故,代表着孝的榜样。武林广场雕塑取材于民间武术动作,代表着东安武术遍山乡等等。这些德文化元素植根于得天独厚历史人文资源中,东安通过进行充分挖掘提炼,让昔日的人文精神活化到景观再造再现上,生发成为自己的城市精神。

聚德生态文化园四周临水,建设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规划建设依势而谋,临水而建,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移步换景。园内规划建设了德文化体验区、湿地体验区、临水观光区、水磨坊、亲子游乐场、老年活动场、阳光草坪、健身游步道、休憩平台。景观设计、植被的选择上践行因地制宜的方案,植入德文化元素,用植物作为造景材料,打造“德观园”。如:礼园·樱花,贤园·梅花,义园·桃花,孝园·萱草,忠园·杜鹃,馨园·桂花,廉园·荷花等。布局以绿色为底色,以花朵为装饰,以秀水为线条,自然与文化相交融,勾勒出生态文化城市之美。园内绿道环路如琴弦并列,错落交叉在生态碧水间、植物花丛下、文化景点旁,或沥青,或木栈道,或青砖,或石板,或塑胶,天然舒适,场景相宜。沿途在合适地点建设了亭台、厕所、避雨亭、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园区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展示出了东安的历史文化特色,使这里犹如一座浓缩千年东安德文化的大观园,立起了一座生态文化丰碑。

“走进聚德生态文化园,春风佛面,德润人心,这里是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地。”中南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刘立夫感慨的说道。

“德在青山绿水间”。东安的命脉在山水,潜力在文化,已成共识,普遍认同生态文化就是经济建设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县委县政府秉持重文脉、重生态、重持续的建设思路,擦亮生态名片,打响文化品牌,把东安的文化底蕴、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活品质。同时,遵循城市美学,绘就诗意画境,把聚德生态文化园与城市建设浑然一体,园内建筑设计主次分明、相映成趣,与周边的新吴公塔、新广利桥、行政大楼、苍子岭公园、和谐广场遥相呼应,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跟德文化十里长廊串联成线,将整个县城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构建成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使其成为“宜居、宜游、宜商、宜文”的新城区,加快形成东安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悉,东安县既是全国首个德文化之乡又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的“文武双全”县。近年来,东安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把城区当公园建,把公园当景区建、当景区管,加快推进全域“景区化”,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微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今天的东安已肩扛“德文化”旗帜在文化自信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德文化的辉映滋润下,蓝图绘就,实干笃行,梦想展翅,未来可期。(唐明登

Hash:ed5700a8576da52a457b2ec945d88ecb2d801e5c

声明:此文由 我爱东安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