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商丘民权篇】故道小村庄变身旅游热点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跃旗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视频/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德鹏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王公庄村一角

阅读提示

民权县北关镇,有两个村名声在外,一个是王公庄村,靠一支画笔,画出了“中国画虎第一村”,以文化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是3A级国家旅游景区;一个是李馆村,村北的李馆地道,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商丘这里发生的地道战,其天然的红色基因,在不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为建设美丽家园而不懈努力奋斗。11月19日上午,京九晚报“游遍商丘”采访报道组走进了这两个村庄——

王公庄:“画”出来的美丽乡村

民权县城,沿S211省道往东北方向行驶25公里左右,在省道的左侧,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四个大字:虎村威武,这是河南原省委书记卢展工的题词;在题词的后面,是一个仿古式牌楼,正中写着:中国画虎第一村!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王公庄村到了!

晚报记者在王公庄村采访

车子折往西行,路南是一排排的二层楼房,门脸上都写着某某画室、工作室、培训班等,一直到村文化广场。广场上还在施工,但主体轮廓已经成型。放眼望去,只见民居白墙黛瓦,绿色勾线,竹木结构的绿色凉亭休闲典雅、朴素别致;江南风韵的仿古“画师楼”排列整齐、蜿蜒伸展,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映入人们眼帘。

村民王圆圆,也是一位工笔画家,是我们此行的导游。她带着我们来到广场南边的展厅。展厅分两层,二楼是王公庄村的历史及各界各地领导的关怀及获得的荣誉,一楼展厅则是王公庄画家们的作品展。

从一幅幅照片中,我们了解到,其实40年前,王公庄位于豫鲁两省三县接合部,就是黄河故道边的一个普通、偏僻的小村,因风沙肆虐,生活条件极差,群众多以卖红薯秧苗为生。

王公庄村文化广场一角

1956年,村民想到了村里的几位以画年画、素描、肖像走乡串户的民间绘画艺人,开始让他们教村民们学绘画拔穷根。上世纪90年代,在村民王建民等四人的带领下,才逐步确立了以画虎为主业,并形成了王公庄画虎的独特风格。全村人口1366人,其中有400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目前有中国美协会员2人,省美协会员33人。

2007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在河南省领导陪同下来到王公庄村农民画室调研,详细了解农民画家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所造就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在商丘市委、市政府,民权县委、县政府和北关镇政府重视扶植下,精心打造成功了“民权虎”“王公庄”“中国画虎第一村”等品牌。作为河南旅游“东引西进”的战略桥头堡,商丘2009年着手打造“一城一山一带一村”四大旅游精品品牌,这“一村”就是民权王公庄画虎村,2010年,王公庄村被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出了展厅,王圆圆把我们带到广场西边,这里是一栋栋的二层小楼,白墙黛瓦,实木大门窗,门脸装修得都很豪华。从门头的字可以看出,这里也都是村里农民画家的画室。但是,几乎所有的画室都是大门紧闭,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圆圆告诉我们,王公庄约1/3的作品都是通过互联网出售,现在画家们大都开网络直播销售,因此基本都是晚上甚至通宵工作,白天则要休息。随后,王圆圆又带我们参观了王建民画虎艺术馆。艺术馆是在老屋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既有实用性,更突出艺术美,同时体现本地建筑特色,院内增加了小桥流水,种植了竹子、花草,原来的农家院大堂屋华丽转身为艺术馆,转变成彰显虎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的以文创民俗民宿为底色的民居。王公庄正在走上一条以绘画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子。

俯瞰王公庄村

王公庄,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文化广场三季看花,四季有绿。在这里到处闻到的是墨香,看到的是农民画家在各自的画室里挥毫泼墨创作绘画的身影,碰到的是车进车出远来该村慕名购画的客商和外出售画的当地经纪人,听到的是全国各地不同口音前来学习绘画的画虎爱好者,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在眼前。

李馆村:演绎商丘地道战

出了王公庄村从S211省道继续往北,驱车六七公里,我们来到了地处黄河故道内的北关镇李馆村,出村再往北近1公里,翻过一座大堤,就看到田地里有几间房子坐落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李馆地道遗址展览馆。接待我们的是地道的第二代守护人、“中国好人”赵庆民。他的父亲赵松武从1990年开始守护这段地道和烈士墓。赵庆民是2015年遵从父亲的嘱托,接替守护的。父子二人已经接力守护29年。

赵庆民先是带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展馆,了解了这段地道的辉煌历史。李馆地道是从1940年8月开始,先是在李馆村有一条10余米的地道;后来经过1946年冬至1974年春,完成了长达4.5公里的3条地道工程。每条主地道高1.6米,宽近1米,均设陷阱1处,卡口4处,卧室1座,道口处至道壁挖有枪眼。第一条,由李馆村前街中间赵雨琴家的楼下,往北到小堤子南侧的堤道口,再折向西往堤西头。第二条,从赵雨琴家顺街往西到西门的炮楼下,再往北到董庄西头的高岗子上。第三条地道不仅把李馆、蔡庄、韩庄、李庄、董庄5个自然村连在一起,还南和任庄、北和考城五区区政府所在地的戴庄、单楼、李庄等村的地道相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利用地道和敌人进行战斗,可进可退,可守可攻。尽管敌人“千军万马”,武器精良,到了李馆便陷入攻无目标、战无对阵,到处挨打的困境。

李馆村地道口

自1947年春至1948年夏,李馆村的武装民兵,利用地道机动灵活地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共打死打伤敌人201名,缴获机枪两挺,步枪70多支,子弹800多发,手榴弹200枚,以及其他军用物资等。李馆地道战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保护了李馆村一带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民权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随后,赵庆民带领我们从一个“锅台口”进入地道内,几乎是弯腰90度。这100多米长的地道,气眼、密室、转盘、枪眼、卡口、陷阱等一应俱全,还有很多岔道,若不是赵庆民引导,还真不知咋走出这个“迷魂阵”。

出了地道口,外面是一片田地。赵庆民又带我们来到一座烈士墓前,他说,这是烈士杨朝起的墓。杨朝起是李馆村武委会民兵队长,1948年7月26日夜,李馆民兵队遭顽匪张盛太部400多人突袭,杨朝起在激战中腹中7弹,依然指挥战斗,由于失血过多,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赵庆民的父亲赵松武就是跟着杨朝起参加革命的,后来看到杨朝起的墓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才毅然决定来守护烈士墓和这段地道,而这一守就是25年。

2019年11月29日京九晚报旅游版版样

如今民权县李馆地道遗址已经吸引了河南省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的上万名参观者,附近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节来此扫墓形成了惯例,一天要接待好几百人。赵庆民成了李馆地道和杨朝起烈士事迹的义务讲解员。

作为商丘4条精品旅游品牌之一,北关镇政府正利用李馆地道遗址、“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文化3A级旅游景区和黄河故道万亩背河洼地,整合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积极争创4A级旅游景区,以旅游促增收,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标。

编辑:李德鹏

Hash:6c239a579c87e0caf52a38b636ceb51cf594db88

声明:此文由 大公观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