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旅游集锦之南城醉仙湖!

醉仙湖,又名洪门水库,位于南城县洪门镇,面积4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亿立方米,湖内岛屿2000余个,有近万亩丹霞地貌,树木葱郁,水鸟飞翔,风景秀美,有赣东“千岛湖”之称。相信很多在抚州生活的老一辈人都曾参与了洪门水库的建设,八卦君的爷爷奶奶就是其中的建设者之一,十几年前如果遇干旱,我们还需要到洪门水库放水灌溉!

今天,就来跟着八卦君进入这个神奇的地方吧!

在这万顷碧波之下,原本有一千年古镇——硝石镇,曾是西汉南城古县治所在地,是江西通往福建交通要道,也是南城、黎川资溪三县商贸集散地。1958年修建洪门水库时,硝石镇及63个自然村被水淹没。虽然现在看不到其的昔日繁华景象,然而蓄水后造就了2000多个大小各异的岛屿,成为特有的库区水上景观。或许这是硝石古镇留给我们的另一财富吧。

硝石也是一红色古镇,是第五次反围剿著名战役之一的“硝石战役”的主战场。据史料记载:1933年10月8日,洵口遭遇战后,“左”倾冒险主义者急于收复黎川,命令东方军继续攻打南城至黎川公路上的重镇硝石。9日午后,东方军与守硝石的敌24师接战。硝石地形易守难攻,敌构有坚固工事,加之敌机配合轰炸,敌周浑元又率部从水口增援,企图夹击红军,红军连日数度猛攻不克,导致重大伤亡。彭德怀接连电陈反对继续强攻硝石,得到复电后,红军才被动撤出战斗。

1933年10月17日,**军继续构筑碉堡封锁线,并以6个师又1个旅推进到潭头市、资溪桥一带,企图首先完成黎川、硝石之间的碉堡封锁线,吸引红军攻击而将其歼灭。在这种情况下,“左”倾冒险主义者仍命令红军插到敌军堡垒地域间隙中去消灭敌人,并准备在资溪桥地区同敌军决战。10月22日,红军以红5军团为主力,以红3、13、15师向资溪桥和潭头市发起攻击,并将红3军团部署在石峡、洵口地区。红1军团主力集结于湖坊地区,准备在**军被牵动时,对其实施猛烈突击。战斗开始后,红5军团第3、13师的两个团首先向天尊殿阵地猛攻,未能攻克。夜间复攻,也未攻下。23日,红13师的两个团继续向天尊殿敌第5师师部猛烈攻击,又未能取胜。24、25日,红13师再次向罗盘嵊、天尊殿敌第5师攻克未遂。红军进攻历时4天,既未能占领潭头市和资溪桥,也未能牵动敌人,自身却减员过半。26日,不得不放弃在资溪桥地区与敌决战的计划。

水上:红色醉仙岩

醉仙湖周围有不少丹霞地貌,据地质专家介绍,像这样的丹霞地貌,且山色与湖光相对应,实属罕见。其中段有一座丹霞山,名曰醉仙岩,通体赤褐,在亿万年的水蚀及风化作用下,各山头形状万千,有的如赤壁,有的如巨龟,巧夺天工,形神兼具。

至于这山岩为什么叫醉仙岩,历来传说众多,其中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由于此处风景殊异,人间少有,天上难寻,常引得仙人醉酒于此,故得名醉仙岩。其山腰处深藏一个岩洞,若龙口,洞内伸出一舌头状长条形石岩,称龙舌。岩洞宽约20米,深约15米,大洞深处还有两个小洞,深不可测。据说,洞内藏有宝物,可谁也没敢下去探宝。然而,这颇具诱惑力的传说,着实引来了不少驾艇观光之客。岩洞外面的石壁上,大大小小的洞窟数百个,成蜂窝状。岩洞还通佛道,常有人在这里烧香拜佛,求子祈福。笔者登岩参观时,还看到洞内有红烛、灰罐、焚香若干,似刚有人在此求得佛缘一场。

据介绍,以前这里没修筑水库时,山下硝石镇及周边资溪、金溪、黎川等县区的善男信女常来此祈福还愿,山间小道上,往来之众络绎不绝。现在,虽有万顷之波阻隔,也不时有虔诚之士不顾劳顿,驾一叶偏舟来此祭祀。在岩顶,还残存着一段“硝石战役”时红军挖的战壕。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一革命遗迹也变得不甚清晰了,仅百十米而已,也不深,不及半臂,若不是有人指点,依稀便是一条小小的沟渠。

在八月的时候,醉仙湖考古发现惊动了整个考古界,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浮现在世人面前!

Hash:87cfde7d67c8735ca2bb5cd5160c4f474665c888

声明:此文由 区块链卫道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