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摄影|遇见石狮,遇见历史
诚实地说,未到石狮之前,除了服装,石狮在我脑海中再没有其他任何记忆点了。
这个服装之城,“盖地铺天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以与狼共舞、彬依奴、富贵鸟、帝牌男装、曼特丹奴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在服装江湖上布云播雨,攻城掠地,谋夺了太多人的眼球,霸占了我所有关于石狮的其他记忆。
人到中年,身为男士,服装于我早已不是兴奋点了,之所以有了此次石狮之行,勾引我的实在是泉州港。
因为早年误学历史的缘故,泉州港这个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如黄钟大吕般在我的心湖投下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圈圈涟漪。
是的,我想寻找这个唐开埠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联合国唯一认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古老港口昔日的繁华与荣光。
石狮地处泉州湾中心港区的位置,这片古老的土地还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
两天的石狮之行,我在这个时尚光鲜的服装之城背面,追寻到了历史深处那些遗存之美。
石狮世茂茂险王主题乐园是福建省内最大、全国首座原创IP室内主题乐园,有近40项经典游乐设备和超过1500种主题商品入驻其中。乐园分摩天轮搭乘区和茂险王主题乐园区两大核心区域。
茂险王主题乐园是世茂集团原创IP卡通片《灵石茂险王》的场景还原。
《灵石茂险王》讲述的是宇宙中的一颗水晶星球——灵石城遭遇黑暗势力入侵,恶魔达佛斯抢走了灵石城的宝石,大茂、淘淘、雷豪、雷莎莎带领正义小伙伴,踏上了对抗达佛斯、寻找宝石拯救灵石城的精彩故事。
乐园将动画片中的灵石城、恐龙世界、天空之城、糖果世界等四大场景融入其中,让游客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冒险之旅。
我的石狮两日游即由此开启。
游弋在茂险王主题乐园广场上的小火车,以其艳丽的色彩和仿古造型,吸引了无数孩子的注意力,乘坐其上,慢慢腾腾地绕广场一圈,于孩子而言,不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种以电力驱动的动物造型玩具车,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小姐姐带着邻家小弟弟,同乘一车,玩得不亦乐乎。
想想当年,自己与小伙伴何尝不是如此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现在的我,是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童年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疼爱孩子的母亲,护卫在孩子骑乘的玩具车旁,一步一趋。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广场到达乐园的验票口,此刻,这里人潮涌动。
扮演大茂和淘淘的卡通人偶在主题乐园入口迎宾。
有好事者导演了一出两人接吻的情色片,然后,好色之徒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下了这一香艳的画面,我当然也在其中。
宝石蓝、莹光绿、中国红……一进茂险王乐园,极富色彩张力的装璜效果,便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茂险王主题乐园地下层有碰碰车、能源转杯、八爪风暴、海盗船、达佛斯狂呼等游乐和餐饮设施。
碰碰车是不少人必玩的游乐项目。
当你在场内横冲直撞,把对手的车碰开,以最快速度完成绕圈,你会有一种无以复加的快感。
八爪风暴,俯、仰、倒、立,360度旋转,除了尖叫外,其他能干的也只有尖叫了。
站在海盗船下拍摄时,听到的也是惊叫声一片。
海盗船这样的游乐项目,在20多年之前就曾体验过,至今,仍是拥趸众多,为男女老少所好,足见其经典。
飞越海峡是一个特别受游客喜欢的游乐项目,可以体验飞越台湾海峡,从空中俯瞰福建和宝岛台湾20多处山水美景,从上帝的视角领略美丽风光。
恶灵阵地的两具骷髅,还有南瓜灯,真的让人有身临地狱的惊悚。
恐龙世界,一幅巨形的恐龙骨架矗立于石山上,把人瞬间带入那个远古时代。
另一栋楼里的糖果世界,用天桥与主体建筑相连,两边的大茂船长夹道相迎。
糖果世界完全是孩子们的天地,一个童话的王国。棉花糖飞行队、大茂船长、蚂蚁总动员……各种儿童玩乐设施,寓教于乐,让孩子沉醉其间,乐此不疲。
茂险王主题乐园的顶层,有非常刺激的高空缆车、摩托过山车、云霄飞伞等游乐项目。
比较而言,相对平和、惊险程度较次的高空缆车,是女孩子特别青睐的项目。
如果不是恐高,登临其上,俯看楼下的芸芸众生,定能找到“会当凌绝顶”的感觉。
而摩托过山车和云霄飞伞,其惊险和刺激程度,则足以验证一个人的胆量和勇气,许多女孩子就在此望而却步。
主题乐园里有各种休息设施可供休憩。
商店里,以卡通片《灵石茂险王》中的主人公大茂、淘淘、雷豪、雷莎莎为原型而开发的各种毛绒玩具、帽子、气球等商品琳琅满目。
在茂险王乐园体验完,我们来到摩天轮搭乘区。被誉为海西之眼的世茂摩天轮,高110米,是大泉州地区最高的摩天轮。
坐在小小厢房里,城市就在脚下,时间在摩天轮的转动中缓缓流淌,顿时就觉得整个身心都轻松惬意起来。
倘若是夜间,浩瀚的星空中,与相爱的人相依相偎,俯看城市万家灯火,周围星光灿烂,定然是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最浪漫的记忆。
儿时,我曾梦想走进一个乐园,里面有无数吃不完的美食、有稀奇古怪的玩具……后来慢慢长大,渐渐淡忘,但我清楚知道,这样的乐园我一直未曾拥有,直到遇见石狮茂险王主题乐园。是的,我在这里回到了小时候,完成了那个不曾实现的梦。
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状若鳌鱼,又别称“鳌城”。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在海口一带,则称“水湾”,又称“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在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永宁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患,朝廷于此设置永宁卫,屏障泉南。
作为历史上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的中国三大卫,永宁古卫城而今只剩下新修缮的一座城楼和一小段古城墙。那些古代的防御设施和建筑,都已云烟消散,不复存在。永宁古卫城的历史并不是体现在城防设施上,而是如珍珠般散落于寻常百姓家、街巷阡陌中。
永宁古城楼是用旧的砖石按明朝规制复原建造的,有着深深的时光雕刻的痕迹。
明嘉靖年间,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曾率军民于此抗倭。
永宁古城当初建卫城时,是用来驻扎军队的,戚家军在永宁沿线荡平倭寇后,东南沿海匪患不复,宣告平静,古卫城才渐渐变成繁华的商埠。
高矗的城楼,依稀能想见当年沿海军民敌忾同仇、高呼杀贼的抗倭情景。
穿过古城楼,走进古城街巷,见到的是许多中西合壁充满岁月感的闽南西洋建筑,市井气息浓厚的生活画卷在眼前展开,斜阳巷陌中,许多有故事的古建筑扑面而来。
这栋欧式与闽南建筑风掺杂的番仔楼,就是古城中众多有故事的建筑中的一座。
60多年前,日寇空袭永宁,制造了“七·一六”惨案。炮声呼啸,弹片横飞,这幢由三兄弟在南洋奋斗了10年建造的7厢3层2进、排场宏大讲究的洋楼,被日寇的炸弹掀掉房顶,炸塌梁柱。
十年心血,化为乌有,远在南洋的三兄弟获悉消息后,为了铭记国耻家仇,立下誓愿:“永不重建,留作纪念,教育后人。”
断垣残壁,芳草萋萋,历史,在这里回到了当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段烽火连天的晦暗岁月。这幢建筑记载了1940年7月16日那天,永宁古城在日寇的兽行中变成了一片火海的过往。
古城之中的这座古庙则体现了泉州地区泛神崇拜的宗教文化特点。
我们日常所看到的佛寺是佛寺,道观是道观,是有明显分野的。
但在这座古庙中,儒释道合供一殿,三教同栖,这种现象在全国甚为罕见。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各种宗教的传播,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泛神崇拜在泉州异常突出,只要显灵庇佑,就一律顶礼膜拜。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出当地民俗中现实、务实的民风。
夕阳的斜晖,投射在庙门上,光影之间,拓在门上的“庄严”“清净”,给人一种特别心安的感觉。
古城中,最能体现和代表古城历史的当属永宁城隍庙了。
座落在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的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
城隍庙占地1407平方米,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后殿和左右厢房组成,拥有近百尊神像,庙内还存有道光年间重修碑记、碑序等。
由于当时的永宁卫地位重要,规格较高,故永宁卫城隍被朱元璋敕封为忠佑侯。
600多年来,八闽大地有关永宁城隍显灵的传说众多,城隍庙香火绵延不断。而今,台湾、,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以及缅甸等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永宁城隍的分灵。台湾鹿港城隍庙“赫濯声灵昭鹿水,绵延香火肇鳌亭”的楹联,昭示着两地城隍庙同根同源。至于国内分灵的地方就更多了,石狮城隍庙有一对联,“鳌城香火分来久,狮地风云拂去多”,亦记载了这一渊源。
走进庙门,门梁上高悬一个大算盘,长九尺、宽三尺。“早算晚算,人世间所有的账早晚都会算清楚的”。据说,不管多难的账目、多大的冤屈,城隍只要用这把算盘算一算,都能一清二楚。高悬门后,也意在告诫世人:为善作恶均有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城隍庙前一尊铸造于明嘉靖年间的锈迹斑斑的大炮,1997年出土于永宁卫城小东门新城口,重达1200公斤。其断裂的炮口,也见证了抵抗倭寇的那段峥嵘岁月。
在古城中,这样的飞檐、石雕、砖雕、彩画、拼砖,在古城的许多老建筑上随处可见,让人惊叹。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的民居建筑自成一派,成为闽南侨乡的建筑瑰宝。
由于行程的关系,在永宁古城呆的时间甚短,好多地方都未能履足。
漫步于这条201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老街,虽没有乌镇、西塘的繁华,也没有凤凰、丽江的风情,但却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宁静,走入其间,一不小心就能触碰到一段历史,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就能唤醒一段铁马金戈的抗倭传说……
黄金海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永宁镇,台湾海峡西岸,景区内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是福建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抵达黄金海岸时,漫天的暮色正洇染开来。岸边的棕榈树,分明染上了日暮的颜色,海上的镇海观音沐浴在最后的一抹霞光中。
海风劲吹,岸边沙漠车上插着的一面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用慢门拍摄的海面,那些汹涌的海浪已经雾化成一个平面,海岸边走过的游人,也只剩下一个个虚幻的影子,只有远处的洛伽寺岿然不动。
洛伽寺建造在黄金海岸东北侧的一个岛礁上。碧波之上,海天之间,寺周潮来潮往、潮起潮落,洛伽寺因而被称为“蓬岛佛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海浪生生不息,这也许就是大海的魅力所在吧,无数逐浪之人在海中随波浮沉,乐而忘返。
此刻沙滩上的沙漠车正静静地停泊于海岸,曾经的狂野,曾经扬起的漫天飞沙,随着夜幕的降临,已经沉降于海天深处。
黄金海岸的镇海观音,座高14.5米,由99块花岗岩精雕而成。
——愿为一轮明月在你窗前,与你修行千年,盼同眠。
湾区内的洋房极富现代韵律,灯光已经次第亮了起来。
沙滩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无数脚印。
倘若光脚踩在这种软绵绵的细沙上,那种舒服一定能传递到心底深处吧。
远处的游轮,静泊于岸边,霞光在渐渐逝去,大海一片宁静祥和。
这样的时光,是恋人们所喜欢的。
当然,也是我所期盼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夜色如潮水般涌来,海浪拍打着礁石,一声声宛如慈母轻拍婴儿入睡发出的催眠曲。
最后的一抹霞光也远遁了,只有远处洛伽寺的灯火,明亮在暗蓝色的大海之中。看海的人仍不愿离去,这里一定是留下了他们一个蔚蓝色的梦。
夜色笼罩了整个海滩,由于射灯的缘故,观音的佛身仿佛散发出了一层圣洁的祥光。
岸边的灯火在海滩上涂抹了一层暖色。
我在心底涌出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只有一片海蓝蓝”的旋律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黄金海岸。
姑嫂塔原名关锁塔,与六胜塔、林銮渡码头并称“海丝三宝”。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因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耸立于宝盖山之巅,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故名“关锁塔”。登之可远眺沧海,俯视石狮全景,古为“泉州八景”之一,号称“关锁烟霞”。
姑嫂塔景区是石狮宝盖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由入口广场、瞭望台和姑嫂塔组成。宝盖山海拔210米,山体形如覆盖的大鼎,故有“宝盖山”之名。入口广场到山顶的姑嫂塔是宝盖山坡度最大的一段路,目前,登山步道已修建完工。
步道两旁多植相思树和苍松,每年5月,相思树花开,一丛丛,一片片,黄灿灿的,常常引得游客竞相拍照留念。
山巅的姑嫂塔是一座由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塔共5层,高21米,依借山势,显得特别巍峨。明《八闽通志》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姑嫂塔的实际功用其实是一座航标塔,千百年来,它为无数进出泉州湾的中外船舶指引航路,阅尽沧桑变幻。
姑嫂塔的第五层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姑嫂塔名字的由来,即与塔上石刻二女相关。
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颗粒无收,一个叫海生的后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谋生,约定三年后回来。海生走后,姑嫂盼望亲人,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转眼三年归期已到,姑嫂看到海生的船渐渐驶近海岸,谁知忽然狂风骤雨,骇浪惊涛,船翻了,海生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亦同时纵身跃入大海……
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石塔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流传于闽南及东南亚地区的“姑嫂传奇”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却是早年侨乡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缩影。当年,先民们横渡台湾、移民东南亚,莫不以姑嫂塔为导航,当塔影从视线中消失之际,即表示远离故土之时,从此,便如四海飘萍,天涯远隔。若是远航归来,看到塔影,又曾令多少海外游子悲喜交集、潸然泪下。
姑嫂塔早已幻化成了侨乡人民内心深处象征故乡的亲情之塔了。
沿着步道一步步上行,临近山顶,植被渐稀,巨石兀立。宝盖山孤傲神秘、原始荒蛮的一面显露无遗。
登上山顶,远眺石狮全景,“宝盖峰高控海东,西来金马远争雄。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眼前林立的高楼、蔚蓝的大海、欣欣向荣的繁忙大地,不正是千百年来姑嫂塔守望期盼的结果吗
没有了迫于生计的窘迫,也不必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在这片蓝色的天宇之下,我们可以尽情地留下倩影,让青春绽放名山胜景之巅。
我们也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安然地让自己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而无须担心战争、匪患、杀戮……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我们可以用韶华作笔,彩绘与侨乡先民们不一样的人生。
与宝盖山主峰上的姑嫂塔遥遥相对的这个亭子即是瞭望台了。
坐于亭上,山风过耳,细细地品味关于姑嫂塔的凄怆传说,对于亲情的理解自是另有一番心情和况味。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早已作古远去!
六胜塔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的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金钗山上,始建于北宋,又名万寿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重要航标。目前存世的六胜塔,则是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重修的。2006年,此塔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胜塔塔身浑体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高约31米。由外壁、回廊及塔心三部分组成。
六胜塔每一面墙上都有两个造像,虽经海风吹袭,多有沙化,但还是不失艺术之精妙。
六胜塔特别之处是塔内还有一个石头建造的塔心,象一个八边形的井圈一样,形成一个内塔,这使得六胜塔有了由两个同心圆组成的稳定结构。有资料介绍,此塔的抗震性能可达抗震八级。
坐在棕榈树的树荫下,仰望着这座已历八百余年的元代古塔,不得不为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拍案叫绝。塔建成后,多次经历强台风和地震,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泉州湾发生的地震更是高达8级,震中烈度近10度,而此塔岿然屹立,憾然无惧。
六胜塔下,有一座名叫东岳古寺的寺庙,雕梁画栋,异常精美,其飞檐特别高,像燕子的尾巴,故称燕子脊,这是闽南的寺庙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寺庙在建筑风格上不同的地方。
此寺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比六胜塔还要早400多年,但此后多次被毁,募资修建六胜塔的元代高僧祖慧、宗什即是此古寺中的僧人。现在的东岳古寺是新近重修的。
转到寺后,便见古树参天。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惟馀钟磬音”的韵味。
寺前的香炉里,佛香余烬的轻烟袅袅升腾。
明灭之间,几点烛火摇曳。
庙后,是明代石湖八甲郭氏古墓群。其怀故园碑系新立,当是郭氏后人心系先祖而为之。
登高而望,可看到六胜塔下石湖港口的繁华胜景及美丽的泉州湾风光。
堪称工程壮举的福建第一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即在石湖港前一桥飞架南北,贯通了泉州的晋江和惠安。
石狮市博物馆组建于1988年,是一座“闽台狮文化”专题博物馆。期间三易其址,由最初的100多平方米发展到而今占地10.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专题馆,全面完整地展示了闽台特有的“风狮爷”信仰文化。
石狮市博物馆总投资2400万元,2008年11月23日落成开放,为福建省第一批免费开放博物馆。
走进石狮展厅,第一眼看到的这尊石狮,身上记载着石狮市得名的由来。
相传,隋朝年间,石狮还只是一个小村落,名叫凤里。当地民众在此建造了一座庙宇,供奉观音菩萨,取名“凤里庵”,并在庵前雕刻了一对石狮子。凤里庵地处沿海各地通往县城的官道旁,当地居住的几户魏姓乡民,在此设摊卖茶,来往民众至此小憩和谈生意,都以石狮为记,“石狮”的地名便由此慢慢叫开。
石狮市博物馆一楼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狮子展厅,里面有材质、大小不一的各种造型的狮子500多只,是博物馆历年从民间陆续搜集而来的。
我猜度其意,应该是指收集这些狮子的不易或者是创建这家石狮博物馆的艰辛。
筚路蓝缕,其间的酸甜苦辣,真的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切体会。
该馆的镇馆之宝是这对名叫东方醒狮的大石狮子。除高度是全馆藏品中最高之外,还因为这对狮子造型独特,与日常所见狮子蹲踞居多的造型迥然,这对狮子的前爪都没落地,雄狮是“手”捧绣球,雌狮则是双“手”含羞摆弄一条丝带。此外,这对狮子的雕工非常精细,背上刻有云纹,腿部有铜钱,颈部有项圈,项圈上有葫芦状的铃铛,狮身上的这些纹饰都有不同的寓意。云纹寓意吉祥,铜钱寓财源广进,项圈寓愿望灵验,铃铛刻成葫芦状寓意福禄。在中国的民俗中,颈挂项圈铃铛的只有小孩和宠物。狮子作为动物,颈戴项圈铃铛,意指其是人类的守护兽。在这对石狮身上,中国的狮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狮子并不是中国产物,最早是由西域诸国进贡到中国的。因为长相威猛,狮子成了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发展成为守护的“灵兽”,蹲着的,镇守宅门,趴着的,守护陵寝。而在闽台,由于风害严重,狮子造型的“风狮爷”到处可见,它是闽台民间挡风、镇风的辟邪神兽。
展厅中最为壮观的藏品当属百余个清代陶质武士骑风狮爷陶俑群了,里面的每尊风狮爷表情、动作都不相同。据悉这百余个陶质风狮爷只是某一处古大厝的部分。
此外,由金门陶艺家王明宗以独创的高粱植物灰釉和古代“柴窑”技法烧制的四尊风狮爷,每尊手上拿的东西都不一样,分别象征着平安吉祥、有求必应、招财进宝、加官晋爵之意,亦是馆中难得的珍品。
这是展厅里陈列最多的一处石狮群了。
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各类石狮,摆放在展台上,蔚为大观。
石狮群旁是两个石缸摆件,虽属现代物品,但雕刻精美,两个狮子头像侧挂于缸壁,仿佛已对视千年。
此尊双头狮身的陶质狮子,胸据罗盘,其作用当是挡煞御风、镇风水、保平安之意了。其釉面光可鉴人,不知是用什么技法烧制。
展厅中各种材质的狮子,形态、动作、表情都各有特点。若有时间细细品味,当能从中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狮文化。
展厅出口处这个像小船一样的石质摆件,船首雕刻狮头,中间挖空,里面还有一个孔,它是做什么用的,至今还没有专家给出确切的答案。
作者微博:大非影像
Hash:baa17216bae9ce71d29d03c28f59673d5eb8b256
声明:此文由 泉州市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