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城•同行丨红博会暨文化旅游节 看仙游全域旅游曼妙转身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张力 文图
11月8日,第六届中国(仙游)红木艺雕精品博览会暨仙游县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仙游启幕。千年古邑仙游,以曼妙新姿迎接八方来客。
仙游,奇山秀水孕育独特的风土人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雕琢出别具一格的民俗、工艺和传统文化。这些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赋予了仙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2016年,仙游被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走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道路上,仙游如何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图?“要打好旅游牌,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完善提升旅游‘六大要素’,推动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工艺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给出了“仙游答案”。
位于仙游县榜头镇的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
探索“旅游+”,催生新兴业态
立冬时节,在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由福建省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100多亩橘柚基地里,青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渲染了初冬的山头。“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橘柚就可以进行采摘,届时,又将迎来大批游客。”站在橘柚林下,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陈勇舜笑着说。
得益于钟山镇独特的地理气候、优质的土壤条件以及充足的日照时间,2011年,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入驻钟山镇开发建设农场,以种植台湾甜柿为主。目前,台湾甜柿的种植规模有300多亩。
国庆前后,这里的台湾甜柿迎来丰产,每天吸引近200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农业观光、采摘游,也带动了这里其他旅游业态的发展。”陈勇舜介绍说,2016年起,乘着仙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东风,该公司改变单一的农场农业经营模式,探索“旅游+农业”的转型融合,催生旅游新业态。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集农业观光采摘、水果苗木种植、民宿、餐饮、垂钓等多种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生态休闲农场,成为仙游乡村旅游的代表产品之一。
“在全域旅游目的地,既要有令人遐想的‘月亮’,也要有各种业态形成‘众星捧月’,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相关要素,实现从‘景点’到‘休闲目的地’的完美蜕变。”仙游县旅游局局长陈建东介绍,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文化资源,仙游积极探索“旅游+”集成作用,精心策划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动旅游与仙作产业、祈梦文化、莆仙戏曲、农业、工业、民俗等深度融合,将“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创建“无处不旅游”的仙游文化旅游新格局。
科学谋划,青山绿水遍流金。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工艺”“旅游+林业”等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乡村”发展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县有乡村旅游休闲集镇5个、特色村20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个。仙游正迈向优质旅游时代。
位于仙游县钟山镇的好柿多生态休闲农场,成为仙游乡村旅游的一个代表产品。
串珠成链,放大“磁吸效应”
“以前来九鲤湖,主要奔着这里的‘祈梦文化’而来,景区内部和周边,可看可玩的屈指可数。现在的九鲤湖,飞瀑依旧,景区扩容,古道、栈道环山而建,住宿、餐饮配套齐全。就连景区周边的景点也遍地开花。一路玩下来,两三天都未必能玩透。”4日,在位于钟山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鲤湖风景区,陪同外地友人前来旅游的方菲为仙游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朝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我们对景区建设进行扩容提质、补齐短板。同时,以九鲤湖为核心,整合开发周边的旅游资源,使各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大九鲤湖’旅游体系,放大全域旅游的‘磁吸效应’。”九鲤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陈清好介绍,以九鲤湖为核心,周边现有九鲤香山生态园、麦斜岩景区、朗桥村田园综合体、好柿多生态休闲农场等景点;同时,钟山镇围绕九鲤湖特色的“祈梦文化”底蕴,打造仙游祈梦文化名胜风景区,建设和规划了一批新景点。“这些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条融合生态、农业和文化的‘寻梦之旅’。”陈清好说。
这条“寻梦之旅”旅游路线,也是仙游今年策划推出的“二日游”路线之一。
陈建东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县启动“二日游”路线的策划工作,整合九鲤湖、菜溪岩、仙水洋等仙游“十二美景”与钟山镇九鲤香山生态园、好柿多生态休闲农场等旅游景点,由点及线、以线串面,打造“二日游”路线。“五一”期间,该县在钟山镇成功举办“二日游”启动仪式,正式推出以“寻梦之旅”“文化之旅”“甜蜜之旅”“红木之旅”为主题的仙游“二日游”线路,通过多家省内大型旅行社,吸引千余名游客参加。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和福州、龙岩、泉州等地的‘二日游’线路对接,下一步还将陆续在全省九市一区开展地面推广活动。”陈建东说。
仙游全域旅游的“磁吸效应”正在凸显。今年1—10月,仙游累计接待游客620.54万人次,同比增长18.35%。“今年全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突破650万人次。同时,我们力争到2020年末,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0%。”陈建东对此信心满满。
仙游县大济镇乌石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节庆营销,激活“一池春水”
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旅游品牌效应?“通过‘节庆游’,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陈建东一语道出了仙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营销思路。 策划举办全县文化旅游节、鼓励开展乡村采摘节暨文化旅游节、结合五一节假期策划启动仙游二日游线路……如今,全县范围内的节庆营销,搅动了仙游全域旅游的“一池春水”。
回顾2017年仙游县首届文化旅游节的盛况,陈建东至今历历在目:“活动历时整整1个月,先后安排了文化旅游歌曲评选、首届仙台美食节、十大旅游形象大使评选等精彩纷呈的分会场活动,直接参与的市民群众超20万人次,成为仙游向内向外展示整体形象的一场文化旅游盛宴。”
在旅游节庆活动的加持下,2017年,仙游累计接待游客594.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02%,实现门票收入2383万元,同比增长19.39%。
首届文化旅游节带来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让仙游更加坚定了通过缤纷节庆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的信心。
今年五一节期间,该县书峰乡举办了书峰枇杷采摘节暨书峰乡第三届文化旅游节,活动共吸引约5000人参加;与此同时,钟山镇举办了仙游“二日游”启动仪式暨九鲤香山花海风车节,参与人数多达万余人;10月17日,度尾镇举办了第三届度尾文旦柚文化旅游节,同样形成了高效、长效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说,仙游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已经逐步形成。”陈建东说。
而今天正式开幕的仙游县第二届文化旅游节,以文化支线和旅游支线双线狂欢的15项精彩活动,大力营造全民旅游的浓厚氛围,开启了仙游全域旅游的又一场文化旅游盛宴。“我们正在努力,把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仙游的旅游节庆品牌,力争在引客、招商、丰富仙游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陈建东说。
记者手记
为“宾主尽欢”而来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际上是要通过建设开放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让居民和游客共享发展成果。
这样“宾主尽欢”的氛围从何而来?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城乡就是全域旅游的一个大景区。全域旅游,让游客在收获美好旅游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穿梭于城乡与风景之间,流连忘返;随处可见咨询服务中心、居民“导游”带来贴心服务……这是全域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走出“小旅游”格局,景城融合,使城乡居民既是服务员又是主人翁,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受益人……这是全域旅游带给城乡居民的直观改变。
仙游正以一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接力,打造“宾主尽欢”的美丽家园、旅游乐土。
位于仙游县钟山镇的九鲤湖风景区,因“祈梦文化”而闻名。
延伸阅读
文化赋能,全域旅游内容升级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连日来,作为2015、2016、2018三届中国(仙游)红木艺雕精品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仙游县度尾镇的海峡艺雕旅游城成了网红地。
走进园区,琳琅满目的红木家具、各式各样的工艺精品、雕饰小件,精美而别致,令人赞叹不已。度尾镇文化艺术底蕴深厚,自古能工巧匠众多,拥有“雕刻技师摇篮”和“中国艺雕收藏文化名镇”之美誉。目前,全镇有红木、艺雕生产作坊1000多家。
2015年6月,海峡艺雕旅游城在度尾镇建成并投入运营。“建设海峡艺雕旅游城的初衷,是为了打造一个红木艺雕产业发展的平台。现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全国各地红木艺雕经销商的向往之地,更是仙游发挥‘旅游+文化’效应的重要一环。”海峡艺雕旅游城总经理刘光荣介绍,作为八闽雕龙鼻祖郭怀和被誉为“北齐南李”的国画大师李耕的故里,度尾镇文化花开满镇芳,形成了红木艺雕文化、李耕国画艺术等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
如何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新的增长点?目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海峡艺雕旅游城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为工艺美术制造业、电商业、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业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型文化产业园区。”刘光荣说,同时,园区将距离不足百米的李耕故居纳入自己的“朋友圈”,融合优势文化资源,全面做长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仙游县旅游局局长陈建东介绍,当前,该县正依托自然、文化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九鲤湖“仙游祈梦文化名胜区”,建设以祈梦文化为特色,融旅游养生、养心、养身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并联合县文体局进行《九仙传奇》歌舞剧编剧,丰富祈梦文化旅游内涵。同时,该县加大对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海峡艺雕旅游城、古玩城等旅游要素的投入,让游客不仅可以购买到上乘的仙作艺术品,更能感受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老工艺流派仙作的魅力。此外,该县有序推进盖尾镇前连村、石苍乡济川村等地古民居的保护开发,以及枫亭镇仿宋旧街的修建等,擦亮仙游文化元素,为仙游全域旅游注入文化基因。
本文采编自:福建日报莆田观察
Hash:5df8c5c6c0140226010113ce971379e60e633358
声明:此文由 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