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足迹之一记丽水景宁畲乡旅游
天数:2 天 时间:3 月 和谁:一个人
玩法:摄影,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景宁 发表于 2018-03-19 11:05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浩瀚的岁月里,经过千年的变迁,畲族作为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华民族之文化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其前辈留下的史书、建筑、文艺、人文风俗、科学等灿烂文化,永垂千古。怀着一份按捺不住的好奇之心,心随悦动。我听见来自遥远古村落的呼唤,于是准备来一场丽水的景宁畲乡旅游。 据说,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既然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那么值得一探究竟。 畲族,一个古民族,一个中国南方游耕民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将语言文化记录传承,编织成色彩斑斓的花卷,如梦如幻。
第一天,我收拾行囊,来到了景宁彭村。 路口,大石头上题写着飘逸的字体彭村,估计是哪位潇洒的先辈想在这里留下生活的痕迹吧。背后,一排民宿,继承了景宁县一贯的风格古村落般的建筑,恢弘大气。曲径小路,通向山脚;周边田野,一望无垠。
古村落的和谐自然,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桥上安安静静,桥下泉水泠泠。古木雕刻的栏杆,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不愧为遗世而独立的仙境呢。 壁画式的白墙,油墨式的细腻画笔,我仿佛能想象到有一个画工站在这里,用细细的画笔勾勒出虚心向学的求学场景,有种儒家学术课堂的感觉。蓦然想起诸子百家,群雄而起,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学术的追求,对各大分派的激烈竞争,最终还是学术至上,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看,恢弘大气的进士府、学知堂。在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上,科举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选拔人才和公平公正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隋唐开始的进士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起源。科举制的时间幅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历史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文化的底蕴,源远流长。伴随着时间的流淌,科举制也成为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如今也有高考可以与之比肩。我相信这样的文化值得回味,收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魁宝。
这幅壁画进士府记,摘取了进士录取的场景。曾经的我,只要电视上恍惚地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但是从未看到过将文字、壁画结合起来,真实记录的场景。如今,算是涨知识了。 漫漫科举路,只为一朝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古时候的人,面对这样的门槛,是不是也是心情激动,难以平复呢。回头看的时候,我感觉也许我不能深有体会,可以它带给我一种深邃的思考,眼光之中,仿佛看到了很多人在门口等着,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等待着最后的宣判。
其他所见之处,也都可见壁画。
密密麻麻的宽窄小巷,矗立着的二层楼式别墅,干净的路面,安静的小镇,我在一片静谧中寻找文化的足迹。
没有尽头的小巷,看不到地平线的空间,看似无规则,却有形有魂。这里的房子,基本上是石头混杂着泥土的气息铸造而成,浑然天成的自然伟大作品。 我穿梭于楼宇之间,步行于小巷之间,长廊环绕周围,俯瞰小河流,观看这座村庄的遗迹,享受休闲时光。身处期间,有种清明上河图的既视感。 “月出惊山鸟,时鸣村涧中”。处于山溪河流之间,犹如步行于桃花源之中。眺望远方,心静自然宁,忘记一切城市的烦恼。
高高灯笼挂天上,名宿、旅馆,很多取自木材的建筑,充满了古氛围。 每一个旅游景点都有一个方向标。看,就是这个东西了,箭头指向各个景点的方向,旅游中的指南针,很难再迷路了,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一个路痴来说,简直是福音啦。村里为了打造一个文化景点,可谓是不遗余力呢。
两个大大灯笼旁边的梅园山庄恢弘大气,取自木材,也将木材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精细雕钻的繁体字,精挑细选,红色耀眼,配合着红红的大大灯笼,霸气逼人。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难道这里面是种有很多梅花吗?
靠近龙柏长廊,这里有一棵800多年的柳杉树树,树下是木桩的桌子和椅子,市面上目前已经很少见这种了。人们工作闲暇之余、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大树底下乘凉,闲聊畅谈,说说家长里短的那些事,欣赏村庄的美妙。看,从近到远的麦田,已经被收割完了。 大片的田野,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少数民族的和蔼可亲,好一幅辛勤劳动图。
彭村村口,飘逸潇洒的字体“一帆风顺”,高高的牌坊。估计是为了欢迎来来去去的人们,希望每一个来去的人都能来去自由。
这里,近期正在举办“畲祖烧”的活动呢。
通向下上的曲径小路,阶梯式水泥路,成旧的栏杆,让人不禁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天树木环绕,万里丛中一点红。郁郁葱葱,守护者这个村庄,屹立而不倒。
梅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大漈乡,素来被称为“浙南第一高山盆地”。海拔高,气候凉爽,山中云雾缭绕,是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梅氏宗祠,其内不见祖辈的塑像和画像,也不见祭奠的供品香烛,唯见古朴雄伟的砖木建筑。宗祠主要由客堂、序伦堂、祭坛和报本堂组成等,堂内挂有历代文人墨客的简介。 据说,梅氏宗祠在修建之初提出了“四不”主张:“不准鸟雀作窝;不准蜘蛛结网;不准尘土落户;还不准有一铆一钉。”
走出景点,各种建筑古韵依旧不减。充满着古韵古香的桥梁,气势恢弘的山庄,一派弥漫着小村独有的气息。 “千叠层峦百转弯,鹤溪深山众峰环。竹里风光开画本,桃源仙境隔尘寰。”漫步于桃花源的我,悠闲地散步着。
Hash:2e49fe122cc01ab7e4042ba0fed0a05292244630
声明:此文由 畅快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