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波:岱山游记

岱山游记

作者|徐洪波

好多年前,我曾与岱山某所学校的王校长一同参加教育考察活动。我们被安排同睡一个标间,王校长鼾声如雷,至今不忘。除此之外,他跟我说起岱山风光,绘声绘色,如临其境,“海上蓬莱”四个字一直印在脑海,萦绕心间,总想有机会去走走看看。

说起蓬莱,我到过山东蓬莱城,游览过闻名天下的蓬莱阁。它是一组古建筑群,时隔多年早已不记得具体有哪些景观,依稀记得那蓬莱阁有五六层楼高, 上悬“蓬莱阁”金字横匾。里面有许多古代石刻水墨画,比较生动地描绘了蓬莱仙景……

读过《山海经》,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仙山蓬莱由此名扬天下,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大名楼”。

我曾看过汉代东方朔的《十洲记》,里面就写到了蓬莱: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我不管《十洲记》是否是东方朔所著,从文章里描绘的景象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对蓬莱仙境的夸赞。我觉得自古以来描绘蓬莱的文学作品对于蓬莱的闻名海内外无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等仙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也随之访仙问药,汉武帝甚至御驾访仙……这些历史故事以及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都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因而蓬莱古来即有“仙境”之称。

蓬莱,遂成了仙山美景的代名词,也成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岱山岛素称"海上蓬莱",有"蓬莱十景"。传说秦时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为始皇寻求不死之药,曾至此岛。未至此岛时,我主观地认为这一传说为岱山增色不少。这个“海上蓬莱”到底是怎样的呢?这种好奇心常常促使我尽快出游。

然而现代快捷的交通,会让出游不再是什么难事。如此又会放慢了追寻的脚步 ——反正时间有的是呀!

遥想当年徐福奉旨出京,是要经历怎样的千辛万苦,方能抵达心中所期盼的彼岸呢?也许正是这种历经磨难的过程或者是付出种种努力却不能抵达目标的经历更赋予人们心中的蓬莱一种神秘感以及美感。蓬莱,也更令人心向往之。

一旦成行,譬如到了山东蓬莱,我会惊叹于蓬莱阁的盛景,自然界的美妙绝伦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渐渐淡忘,内心的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也会荡然无存了。于是,岱山之行很自然地搁浅了。

非常巧合的是去年三月出差,与我同行同住的杭州某中学的戴老师居然也是舟山人,说起岱山,如数家珍。

他告诉我,岱山是舟山第二大岛,盛产大黄鱼,是天然的渔船避风港,岛上有闻名遐迩的十大风景,以"蒲门晓日"最为有名,红日自海际而喷薄,甚是好看。若步行至磨心山,则可以看到高亭镇之全貌,可惜百亩盐田已不复存在。山上两处庙宇则香火甚旺,朝拜之人络绎不绝。二头洞则是采石场所在,现在却成为非常漂亮的风景观光之处,若要沐浴阳光,则可以到后沙洋,有优质的沙滩玩耍……

如此美妙的“海上蓬莱”——岱山,再一次激发了我出游的热情。

等到暑假得闲,我便前往心心念念的岱山。

从一开始心向往之到真正见了面,其实已经相隔了五六年。总觉得我跟岱山就像是一对恋人,虽未谋面,但早已经是熟识了的。有时候,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的很好。

到了岛上,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儿的历史悠久。岛上的建筑,岛上风土人情,还有岛上"大舜庙后墩遗址"和"北畚斗遗址"更是实证,这个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繁衍、生息的地方,会让人有无限的遐想。我有一种想长时间停留并用双脚去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的冲动。

事实上不任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和体力很快就会淡化了你的想法,最终还是以有选择的游览来结束自己的行程。

岱山,撇开她的前世,她有山之名,其实只是一座岛屿。既然是奔海而来,鹿栏晴沙就成为此次出游的首站。

这个位于岱山本岛北部的鹿栏山下的海滩,一眼望不到边。我不知道她的具体长度,但我知道她是江浙沿海最长的一条沙滩。海滩的面积也很大,我想容纳成千上万的游客是不成问题的。我站立于海滩之上,遥望东海,看着潮起潮落,会油然而生感慨无数。想起自己走过的将近一半的人生历程,遇见的人和事,今天放在这无边的大海里,放在无尽的时间的流里,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是太正常不过了。潮起时,似有千军万马直奔我而来,只要我能从容应对,自会风生水起;退潮以后,不要以为风光不再了。这时的海滩上能看到各色海洋生物,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是潮水送给你的礼物,它同样会给你带来惊喜。这些感悟,没有面朝大海听风观潮,你是不可能真正拥有的。

当然,在那天晴、无风的日子里,我也可以选择懒懒地躺在沙滩上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享受。

在鹿栏晴沙,我还看到一个滩中小屿,远远望去,象一只硕大的泥螺爬向海中,不用说这便是有名的泥螺山了。在山顶上有一处刑马石览旧址,有关史料这样记载:隋朝末年,隋炀帝欲开拓疆域,扩张领土,骠骑将军陈棱率兵万余人征流求,途经岱山,在鹿栏晴沙一带安营扎寨,杀马祭天7昼夜。不久攻克了流求,隋炀帝赐封陈棱为“右光禄大夫”。事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就在该景区附近修建了“陈将军庙”,“陈将军杀马祭天征流求”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1998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其中秦始皇祭海送徐福、东渡船队出征、东渡营地等场景均在该地摄制完成的。身处其中,电影的画面常常会浮现在眼前,我仿佛也成了剧中人。

到了岱山,东沙镇这个古老的渔镇还真是不能错过的。古镇依着这一片海而建,在海的东边,叫东沙。这与江浙一带的陆地小镇有很大不同。它的镇中心没有小桥流水,是实心的小巷小街和后院。

我特别喜欢古朴的建筑,这种原生态的建筑其实最实用,也离人类原始的需求最近。只可惜随着渴望得到片刻宁静的城市人大量的涌入,这座原本安静的海岛村镇已经不再有往日的安宁了。小镇上的许多老旧的房子随之改变了本来的面貌,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接待四方来客的驿站

走在狭长的背街小巷里,可以看见斜阳斑驳的影子映照在墙上,偶尔落在洁净的地上;时不时会撞见来往的客人,他们和我一样,从令人窒息的城里逃到这里,呼吸这里新鲜的空气,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我也看到了这里的一些原本靠海吃海的渔民,如今已没有时间拾掇起他们的渔具,他们正忙着为游客们张罗住宿和吃饭。而这些本该是维持他们生计的家什却堂而皇之地成了民宿的装饰。

古镇已经发生了或是正在发生着变化,只有面海倚山这一点没有变,它在海风呼啸声中在潮汐万变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不悲不喜。在我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有福气的,他们所拥有的蔚蓝的天空和无垠的海域,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企及的。

听说不去磨心山不算来岱山,这多少会吊人胃口,同样也吸引着我前行。记得那天早上八点就出发前往磨心山景区了。

也许去得太早,那时雾挺大的,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几乎看不见山上的景物,感觉自己就在仙雾中一般。这样的大雾,还真会让人产生错觉,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秦王派来的徐福了。这样想着,我很快就来到了山顶的慈云极乐寺,云雾袅绕下的寺院显得格外宁静,这也是我所喜欢的,稳稳地踩着脚下的石阶,我一步一步地数着台阶,一步一步地接近我想抵达的目标,我的心情是平静的,愉悦的。

但是到了大殿,我才知道自己并不是来得早的人,大殿里已经人满为患了!善男信女们有在四下里瞻仰佛像的,有手拈清香跪于佛前闭眼许愿的,有双手捧着签筒摇晃着的,有拾捡起落于地上的竹签到师父那里领取签书的,还有端坐着认真聆听解签人对签书的解读……。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我也不喜欢这样嘈杂的场面,我所关注的往往是寺庙里高大柱子上镌刻的书法以及有关寺庙的历史。

在岱山的几天时间里,我多次去了徐福亭。这是一座仿古式的双层四角亭,四周有石栏修饰。亭内树有一碑,双龙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纪录了徐福求仙与岱山古名蓬莱的关系。

站在亭上,可远望大海,俯视整片沙滩。或坐或立于此,任由阵阵海风拂面,我抑制不住内心的翻腾。看破了红尘不过"沉浮"而已,看破了爱情不过"聚散"罢了,看破了生命也就是"无常"两个字。未来不可限量,我们只需关注当下,把眼前事做好。这是我在此刻真实的感受,我觉得我已经不枉来此一游了!

山东的蓬莱阁也好,岱山这个"海上蓬莱"也好,她们曾经都是古人神往的仙山圣地,曾经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如今已然成为普通百姓休闲度假的场所,这是古代帝王所想象不到的。

秦皇汉武为求得长生不老药,或派人或亲往,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的人们与之古代帝王所要达成的目标大不相同,人们除了饱览祖国山河无限风光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求得内心的宁静。

如此看来,岱山的确是一方净土,值得一游。不过,我觉得眼观蓬莱,实不如心中有"蓬莱"。如果可以,我想把"蓬莱"装在心里带回家。因为心中有"蓬莱",则时时处处皆风景。

作者简介:徐洪波,浙江永康人,大学文化,小学语文教师,热爱文学。

1.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评论、诗歌3首以上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用附件形式发送邮箱:779235484@qq.com。

Hash:9118d0be72c97eb5400825e9dda024b21fb65d09

声明:此文由 作家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