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村共融灵江源

景村共融灵江源

景村共融灵江源

文/陈新森

青山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一辆辆大巴车的到来,打破了山谷的宁静。来自上海的游客老赵望着山巅上的“天空悬廊”,连声感叹:“想不到藏在大山里的灵江源村,还有这么壮观雄伟、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高空玻璃悬廊。看到这里的美景,真是不虚此行。”

灵江源村

灵江源森林公园坐落在浙江磐安县盘峰乡境内,因位于灵江源头,发源于原始森林无人区的山泉水流经整个景区,形成了连绵不绝的瀑布群,森林覆盖率达98%,海拔800多米,景区内空气中负氧离子个数常年保持在30000个/立方厘米以上。“峰密、壁绝、谷幽、瀑多、水清”,十步一景,步步怡情,置身其中,惬意轻盈。

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绿色宝地,在十多年前却鲜为人知,当地村民守着青山过着穷日子。已经当了28年村书记的鲍先进感慨万千:“路不通,没收入,日子苦。”全村人均田地不到0.3亩,口粮只能吃半年,村民靠卖点毛竹、树木艰难度日,外面的姑娘不肯嫁进来,年轻人常年出门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房子越来越破败,有些自然村只有一两个留守老人。

大巴车队绵延

“出门就是大山,实在没有什么很好的发家门路。”村民陈菊香一直守在老家,靠种地为生,山多地少,加上兽害频繁,一年苦到头,也盼不来好日子。

正当村民不知穷日子何时到头,2010年,一位名叫张伟斌的年轻人几次跑进灵江源,与鲍先进一起,爬山头,钻树林,详细地作了一番考察认证:“这里生态资源好,古村落相对完整,我有信心把灵江源打造成知名景区,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那一刻,鲍先进觉得眼前的大山变得妩媚可人了。

陈永华和妻子朱红

张伟斌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器销售业务。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他把目光瞄向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他看到了灵江源潜在的生态价值,想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间,打一条通道。村里很快流转了景区核心区块的5000亩山林,2013年,景区建成开放。悬崖古道、高空玻璃桥、彩虹滑道、高空自行车、玻璃悬廊等一个个“网红”项目,屡屡火爆旅游圈。大巴车队最多时让停车场爆满,还绵延了5公里。

在当年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张伟斌就向村民承诺:景区只收门票,不经营餐饮、住宿和农特产销售,这些生意让村民来做,以此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景区开放后,按照“村助景兴,景助村富”的思路,张伟斌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村庄环境质量,改造传统老旧民居,兴办民宿农家乐,激发村民创业动力,探索出“景村共享共荣”的发展新路。

天空悬廊获吉尼斯认证(左为张伟斌)

在县里“一事一议”项目支持下,村里对防洪堤、老桥旧巷、木长廊、村庄道路进行了改造和修复,又建起了旅游步道、停车场、小木屋商铺和游客中心,不仅美了村庄,还富了村庄。近两年,商铺租金就可为村里增收30.5万元,游客中心年租金达15万元,灵江源村从“空壳村”变成了“富美村”。

平均每天有近千人进村游玩,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变。陈菊香2010年率先在村里开办了“雅仕居”农家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原汁原味、营养可口的农家饭菜;古色古香、舒适自然的民宿;吸引了众多的回头客。现在陈菊香每年有30多万元的收入,“同样是这两间砖瓦房,同样是眼前的山水,过去因为偏僻成了贫困村,现在游客进山,家家日子比蜜甜。”如今,像陈菊香一样,有37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还有30多家农户从事农特产经营,保安员、保洁员、服务员也都由村民来干,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旅游的红火发展,让在外创业的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踏上了回乡之路。“18岁时因为家里穷,父亲逃难到仙居县广度乡祖庙村落户”,说起这段经历,陈汝潘泪珠在眼框里打转。“想不到家乡建设的这么好,说到灵江源,好多人都羡慕。”如今,他租下了村里的服务中心,经过半年的精心设计和装修,打造出一套既有乡土气息,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特色民宿,开启了创业和生活的新篇章。

晒秋节

再往村里走,在一家标着“谷种民宿”的房子前,花木葱茏,景色怡人,业主朱红正忙碌着招待客人。她的老家在江苏扬州,大学毕业后在企业上班,也经营过服装。2020年,她和丈夫陈永华商量,利用家里新造的房屋开办民宿,除了日常餐饮住宿,还给客人提供定制膳食、瑜伽教学、育儿知识等个性化服务,客人源源不断。丈夫陈永华则承包了荒山,种植红花油茶。茶树的培育时间长,且高海拔的生长环境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果积累养分。由于茶油的品质很好,来村里旅游的游客都要捎上几斤。这对夫妻,成了邻里三乡出名的“农创客”。

灵江源新村

“大路通到村口,游客遍布山头,吃住再也不愁,日子更有盼头。”村里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多靠了伟斌!”鲍先进和村民们都习惯叫“伟斌”。这真诚朴素的称呼里,包含着当地村民对张伟斌的感激和信任。“景助村富”计划的实施,让灵江源景区和灵江源村实现了融合发展:景区每年支付村民山林、田地租金20余万元;每年村集体经济门票收入分成可达15万元;每年旅游淡季,景区实施“团队游客分餐”,向每位游客每天发放30元餐票,可以在村内各农家乐消费,3年已累计发放140万元,带动农家乐收入300多万元;每年景区还拿出20万元在村里举办“晒秋节”,扩大村庄影响,吸引游客参与,带动农户增收。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万多元,乡村生态旅游让灵江源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以前村里冷冷清清,不见烟火味,现在灵江源景区成‘网红’了,灵江源村也跟着‘火’了。夏天,这里的温度要比城里低5-7度,村里农家乐的生意又变得红火。说着各地方言的游客,嬉戏在山水田园之间,村民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鲍先进看来,这才是新时代乡村应有的样子。

终审:李师东

审校:李志国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Hash:ed49e1100d06768a981f639eb6b5718a8846a67f

声明:此文由 农村青年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