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镶黄旗 将草原非遗技艺一览无余

爱上草原,是从那一曲曲悠扬的长调开始。

认识草原,更被牧人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

迷恋草原,却是因为这里总有让人不断发现的惊喜。

音乐手工艺,到本土民俗文化,甚至是美食。一个个非遗技艺,在大自然中自然衍生,又在当地人的一双巧手中,生发出只属于这片土的独特魅力。

在白雪皑皑的镶黄旗,一场草原阿斯尔宫廷音乐,听得大家留下热泪。而我们,也在这里,将草原非遗技艺,一网打尽········

阿斯尔 察哈尔的宫廷音乐

阿斯尔,震撼人心的阿斯尔蒙古族宫廷歌舞乐。七百多年前,曾是忽必烈的“宫廷燕乐”,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游记》,被传播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一睹风姿,深深感动。尤其是男女生无伴奏合唱时,我和很多小伙伴都流泪了……经典再现、辉煌依旧。

"阿斯尔"是蒙语"阿斯如温得尔"的口语简称,其译意是极高的意思。阿斯尔是蒙古族宫廷音乐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广泛流传于原察哈尔蒙古地区。而说起察哈尔这个地名,对我们来说似乎有点陌生。其实察哈尔本是一支蒙古部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一个省,省会在张家口,其消失于1952年,所辖市县分别并入北京内蒙河北山西。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临近,曾经的察哈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蒙古黄金史》中,曾赞誉察哈尔:“为利剑之锋刃,为铠甲之侧面,乃察哈尔万户也。”在蒙文《成吉思汗箴言》中,曾将察哈尔赞喻为大汗的“护身宝剑”和“盔甲”。满蒙八旗中流传着一句谚语:“没有领子不成衣服,没有察哈尔无法取胜”。在远去流转的历史长河中,骁勇善战的察哈尔战士,一直是历朝历代战功卓绝的勇士,受世人敬重。

世世代代的察哈尔八旗,守卫着美丽的草原,他们从大汗的守卫者变成了草原的守卫者。他们诚实淳朴,珍惜名誉,察哈尔谚语“即使暴雨如注也不要误时间,即使大雪漫天也不要失信用”,路过此地的汉族读书人曾称赞察哈尔人:“最敬者笃实不欺,最喜者胆力出众,其最重者然诺,其最惮者盟誓。伪则不誓,一誓,死不渝也”。

他们彬彬有礼,热情好客,察哈尔人谚语“有马就能远到天涯,有礼就能走遍天下”,察哈尔延续了大元王朝的部分宫廷礼仪,款待四方来客。虽然察哈尔省已成历史,但英雄的察哈尔人,依然像雄鹰一样,永远飞翔在蒙古草原之上。

锡林郭勒镶黄旗,这曾经属于察哈尔的英雄土地,"阿斯尔"音乐依然广为流传,也被当地蒙古族视如珍宝般地传承了下去。2007年,镶黄旗阿斯尔音乐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5月,镶黄旗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2014年12月,由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申报的阿斯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整理出“阿斯尔”宫廷音乐曲目近30首,涉及“阿斯尔”宫廷服饰20余套。

"阿斯尔"音乐同时吸收了汉、满等民族音乐元素,有着广泛的兼容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阿斯尔作为宴乐形式,既受到民间音乐的影响,也得到王府乐班乐师,以至文人雅士音乐家的青睐。另外,王府乐班的乐师们,大多数是来自于民间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和艺人。

察哈尔蒙古族中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不会演奏‘阿斯尔’的人,就不是一个出色的乐手。”演奏阿斯尔已成为检验当地民间艺人技艺高低的试金石。

阿斯尔作为镶黄旗的文化名片,也是当地人的骄傲。镶黄旗还成立了“镶黄旗阿斯尔协会”,开展各类抢救、整理、传承阿斯尔音乐的活动。还通过开办培训班,开展了对“阿斯尔”音乐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近年还编排完成了阿斯尔音乐《金帐宴歌》等剧目。

无伴奏男女生合唱,没有气势恢宏的乐队伴奏,没有热闹的伴舞,也没有华丽丽的服装,却是让大家都听到落泪的一个曲目。歌曲应该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和生活,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在美丽的旋律和朴实无华的歌声中,仿佛将大家都拉到了美丽纯净的大草原上,带人畅游天际,在绿色的海洋中,感动。久久不能平静········

“阿斯尔”是元代盛行的蒙古族宫廷音乐,与西方交响乐类似,可以说是蒙古族交响乐,是蒙古族主流正统文化的代表。演出时,演员身着蒙古族的盛装,乐器主要用马头琴、四胡、扬琴、笛子等,并在其中穿插呼麦等蒙古族特有的唱法。

还有当地小孩子演奏的马头琴,看着孩子们拉琴时欢快自如的表情,真希望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十三世纪东方花园的非遗艺术,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察哈尔蒙古服饰 穿在身上的历史书

欧美人敬仰的黄金家族,他们穿什么尊贵的服饰?——在锡林郭勒镶黄旗,遇到察哈尔蒙古服侍的手工匠人。察哈尔蒙古服饰蕴涵了蒙古族的智慧与珍贵的匠人精神,察哈尔女士蒙古服饰的开叉风格,被满族借鉴,才有了现在旗袍的风格。所以察哈尔女士蒙古袍是旗袍的渊源和前身。而且缝织的线都是从布料里一根一根抽出来,这样缝织的针线部分就和袍子的布料颜色完全融为一体。

察哈尔服饰虽然保留着蒙古民族各地服饰的特点。但同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过因察哈尔部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加之自然环境、经济情况、生活习俗有所不同,在服饰方面各旗之间也有差异。

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锈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

茬皮袍和熏皮袍均称"翁格·德勒"。翁格·德勒的领座、大襟、垂襟、下摆、开衩之缘镶有青绒、青布或黑羔皮沿边儿。如外加一道水流称"浩西亚",外加两道水流称"浩尔西亚"或"耐尔"。

察哈尔服饰也被列为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制作全靠手作,一针一线延续着古老的工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察哈尔小姑娘喜欢梳牛角辫或独辫式圆顶发,8岁穿耳孔戴耳环,十几岁开始跟母亲学女红。少女到18岁即成年,一般也在18岁成亲出嫁。出嫁前亲手缝制结婚穿的全套男女婚礼服,并给父母弟妹等每人做一件衣服或靴子,以作纪念。还有给亲朋好友缝制有精美图案的褡裢、荷包、针线包等留作纪念的习俗。因为在察哈尔妇女过门后有3年内不穿婆家衣物的习俗,所以待嫁姑娘要亲手准备3年的靴袜和四季衣服。因此察哈尔姑娘个个都心灵手巧,善绣善缝。

察哈尔女士蒙古服饰的开叉风格,被满族借鉴,才有了现在旗袍的风格。

骨雕 蒙古汉子的妙手生花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被誉为 “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马是蒙古族的精神象征,马鞍则是蒙古人的精神摇篮。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欣赏到精湛的手工雕刻骨制马鞍,全部选用草原五畜(牛、马、羊、绵羊、骆驼)的骨头制作而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骨雕即是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其历史相当悠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距今有约6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发现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骨雕,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

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古人早就把骨利用,做成针、刀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草原上的骨雕也多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被做成马鞍的骨雕更是价格不菲。

骨雕的蒙古象棋,将草原的生活和蒙古族的历史,鲜活地展示在了棋盘上。

20世纪以来,中国骨雕产地以北京、浙江内蒙古福建广东等地为主。内蒙古的骨雕,多以骆驼骨和牛羊骨头为原料。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骨雕雕刻刀一般以高速钢制作,刀头包括平刀、圆刀、左右斜刀、三角刀、半圆刀等,根据不同需要有许多种类。蒙古族汉子看似粗犷豪迈,但一双巧手也能生花。在洁白的骨头上,将自己的创意变成一个个美丽的作品,不但磨练性情,也缔造艺术,实在让人敬佩。

毡绣蒙古包到衣食住行

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个个都心灵手巧能刺绣,在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中,刺绣装饰运用非常普遍。从蒙古包穹顶到毡壁,从门帘到地上铺的毛毡,从盖布到茶盐袋都要绣上各种图案。作为蒙古族刺绣的一种——毡绣技艺,很早就已是她们的看家本领。空旷孤寂的游牧生活,在蒙古族绣女精心地装扮下,多了温馨和诗意。

毡子曾经是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制毡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北方少数民族毡绣技艺源于匈奴时期。到了十三世纪,毡绣技艺初具蒙古族特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毡绣不仅是工艺品,大多用在生产生活中。其线多用驼绒和羊毛,图案多以游牧生活为灵感。通常刺绣一个大型挂毯需要两个月时间,“毡绣技艺”成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圣主成吉思汗,草原上的骏马和勇士,也是毡绣上最常出现的元素。

现代的毡绣被赋予了很多草原女性的审美,用途也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用毡绣制作的背包,是穿梭在草原上旅行的最好装备。再搭配一个超长的蒙式耳环,是搭配蒙古袍的最佳伴侣。

这款背包将蒙古男儿三艺的博克马甲作为灵感来源,还用了羊拐做为盘口,巧思中蕴藏了很深的蒙元文化,被我一眼相中,收入囊中。还有用毡子制作的靴子,在白雪皑皑的草原上,既防滑,还防潮保暖。即便是室内穿,也相当保暖。再加入了毡绣精美的图案,深受年轻人欢迎。一针一线,草原上的女人用一双巧手,将传统技艺世代传承……

草原上不但有大美风光,也处处有穿越历史长河的精湛技艺。

那些来自大自然的深情馈赠,与草原上勤劳质朴的牧人相逢,便衍生出了流传至今的文华瑰宝。

在一次次探访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过程中,这些发现,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感动。

而我,也将再次带着好奇心上路,为了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感动,发现下一个惊喜。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创文图/Coco胡波 请勿擅自转载

感谢Coco人像摄影:@苏丹

———————————————

Coco胡波

日本冲绳旅游大使、华谊兄弟签约旅行家、《酒色之途》系列旅行节目出品人、资深旅游媒体人、旅行社签约体验师、知名旅行自媒体人、撰稿人、摄影师,作品常见于各大旅游、生活杂志

Hash:30917890401d32209366ceca817b0d2099f5c852

声明:此文由 Coco胡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