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旅游文化 卓资县旅游文化

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处东经111°51′—112°56′,北纬40°38—41°16′之间。北靠察右中旗,南邻凉城县,东南、西北、东北和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右后旗接壤。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22.67万人,有蒙古、汉、回、满等9个民族。县政府驻地卓资山镇坐落在县境中部,西距呼和浩特市73公里,东距乌兰察布市所在地集宁区52公里。

卓资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生息。唐尧归冀州,虞舜时期属并州。西周时属并州代国,东周时为林胡,楼烦地。战国时期赵国云中郡。秦初隶属雁门,后为匈奴地。西汉到东汉属定襄、雁门郡,东汉末年到三国归鲜卑。两晋南朝初为鲜卑、柔然、突厥游牧民族驻牧地,后为北魏王朝辖地。隋朝属定襄郡。唐朝属单于大都护府,后属契丹应天军。辽金分属集宁路集宁县和西京路丰州。元朝分属中书省集宁路集宁县,中书省大同路丰州。明初属官山卫。清初属察哈尔右翼镶红、镶蓝旗,是察哈尔蒙古族的聚居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都统驻张家口管辖县境。光绪十年(1884年),这里属山西省归绥道丰镇厅、宁远厅。清朝末年,清政府为履约“庚子赔款”,允许关内汉族迁徙垦荒,随后大量移民迁入。

民国初年仍沿用清制,将厅改县。民国3年(1914年)属绥远特别行政区丰镇、凉城和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正红、镶红、镶蓝旗。民国18年(1929年)属绥远省丰镇、凉城、陶林、武川和察哈尔省正红、镶红、镶蓝旗。民国26年(1937年)旗县统归绥远省。是年秋,属伪蒙联合自治政府巴彦塔拉盟。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民国建制。是年10月,贺龙率领晋察冀部队第一次解放卓资山,12月由凉城、丰镇、集宁、陶林四县析地,设置龙胜县。民国37年(1948年)9月第二次解放,恢复龙胜县建制,隶属绥远省集宁专署,旗县并存,蒙汉分设。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改称卓资县,取境内桌子山谐音而得名。1954年撤销集宁区专员公署,该县改隶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撤销武东县(政府驻地旗下营),其区域分别划归卓资县、察右中旗、四子王旗,该县隶属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改隶撤盟 设市后的乌兰察布市。

景区概览

卓资县主要旅游景区有红召九龙湾山地森林度假旅游区、九十九泉旅游度假村、大榆树风景名胜旅游区、大黑河水上公园、卧佛山宗教文化旅游区、聚多源草莓观光采摘园、九曲山生态公园等。该县是消夏之地,熏鸡之都,图书之城,田径之乡。

◎红召九龙湾山地森林度假旅游区

位于卓资县西北部,东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117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区50公里。该景区属于山地森林休闲度假村旅游区。因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的红召(喇嘛寺)而得名。

旅游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85%以上,核心区位于大青山18条沟之一的吉庆营沟地带,沟壑蜿蜒曲折,斗转蛇行,因山势盘旋呈九条龙状,故名“九龙湾”。群峰中有天然石洞名为密计洞,洞口下方有泉水,可饮用;龙泉湾,又名召庙湾,主要有龙泉、龙角,山上有观庙亭;青羊圈山,山势陡峭,岩石林立,海拔2206米,为县内山脉之雄,因有青羊和羚羊在山间繁育,故名青羊圈山;从沟底至梁顶,中间有一片岩石裸露区生长着四季常青的天然云杉(俗称“松树”),这便是以山奇石秀、林海如诗为主要特征的“松树背”。景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转九曲活动、五月十三的祭敖包、取神水活动,是人们祈求平安富裕、祥和的传统节庆活动。

◎九十九泉旅游度假村

位于卓资县北部。东距集宁区75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区90公里。1982年建成旅游区。据史料记载,北魏、辽、元、清历朝诸帝曾在此游猎赏景和部署军机要事。由于火山喷发后形成无数山坑,形成近百个星罗棋布的湖泊,故称“九十九泉”。旅游区占地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草甸草原面积1.4万公顷。主要旅游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篝火晚会、坐勒勒车,还可以观赏到马队迎接、银碗敬酒、献哈达草原日出马头琴祝福等场面。 (未完待续)

Hash:5eba16ab228d607fba905148b5bc8ca8659d0e1e

声明:此文由 正北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