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风景线 畅游科尔沁
本报记者张启民本报特约记者董欣扬
漫步在草原上,洁白的云朵如浪花般镶嵌在蔚蓝的天空,伴随阵阵清风拂过,遍地翠色如波浪般推向天际,悠扬的牧歌音韵辽远,泥土芳香沁人心脾。
行走在城市里,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独具草原文化内涵的广场传颂着科尔沁草原文化的传奇,向人们展示着时尚、亮丽、文明的现代都市魅力。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辽市有着富饶多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广阔的塔敏查干沙漠、神奇的大青沟、辽阔的珠日河牧场、神秘的哈民史前聚落遗址和完好的原始山地草原纵贯南北,孝庄文皇后故居、燕长城、金界壕、元代佛塔、清代王爷府、兴源寺、福源寺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这些美景让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沉醉在美丽的大草原。截至8月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0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收入111.86亿元,同比增长14%。
规划引领确立旅游发展战略
随着旅游大环境的火热,我市加强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理念,完成了《通辽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了《通辽市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总体规划》以及重点投资项目《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科尔沁金沙滩温泉·小镇项目总规划》和《中国·库伦银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效推动了全市旅游规划体系建设。
为加快文化旅游名城创建步伐,今年,我市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以“一轴三区两翼”为总体布局,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具有科尔沁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以304国道为轴心,集城市景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实景体验为一体的500公里科尔沁文化旅游景观大道。集中了我市80%的精品旅游资源,景区景点有78处,304国道如同丝带,将这些散落的珍珠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体验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亮丽风景线。通辽市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将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建成国内一流的自驾游风景大道和服务系统,发挥这条主线的文化旅游资源集成效应和整合优势,全面提升我市的旅游品质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已被选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并成立了自驾车旅游协会。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市确立了旅游“十项重点工程”,加快库伦银沙湾旅游区、科左后旗阿古拉湿地公园、海洋之星水上乐园、乌丹塔拉五角枫公园、科尔沁区莫力庙水库沙湖旅游景区、开发区湛路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并举办了系列推介活动;推进僧格林沁王府遗址修复、嘎达梅林纪念馆、奈曼王府修复项目建设;加快哈民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初以来,共有5家旅游景区参评a级景区、9家农家乐参评星级乡村接待户,有3家a级景区、8家农家乐通过初评,确定参加本年度景区或乡村旅游接待户的评定复核工作。
树立品牌扩大旅游影响力
通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蒙古族民歌之乡”“安代艺术之乡”“民族曲艺之乡”“版画艺术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誉,安代舞、乌力格尔、蒙古四胡跻身于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哲里木赛马节”已成为蒙古民族节庆活动的经典,灿烂多姿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把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相整合,统筹布局。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工程,奈曼旗八仙筒镇孟家段水库村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霍林郭勒市鑫丰乐生态园和鑫奇生态农庄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霍林郭勒市六亩地农庄等13家乡村旅游接待户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张士华等36人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我市建设了旅游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推出了科尔沁500公里漫游之旅、通辽食客、民俗魂宝、科尔沁名人故事等多系列专题,让关注者可以通过平台轻松实现了解资源人文特色、欣赏美文美景、参与互动专区活动、倾听科尔沁民歌、预定酒店、一键导航等服务功能。借助网络媒体平台,举办了“为我加油,陪你一起游青沟看草原”“带着相机去旅行——通辽旅行达人大招募”活动以及首届“用光影写诗的科尔沁——画说500公里风景大道全国摄影大赛”等旅游活动。目前,该平台累计服务游客21万人次,在8月内蒙古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和内蒙古新媒体排行榜中均获旅游类排行第一名。
进入旅游旺季以来,各景区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陆续举办了奈曼宝古图沙漠徒步漫游、摄影采风活动,2015穿越科尔沁库伦银沙湾沙漠越野嘉年华群英大会、首届孝庄园端午庙会、通辽市首届民族文化旅游用品展销会、“萃华杯”哈萨尔圣地第二届城市那达慕、第二届“漫游之旅”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自驾游活动、第23届“双合尔·楚古兰”等特色浓郁的主题活动、草甘沙漠露营文化旅游节、中国·奈曼宝古图沙漠群英会、“锦联铝材杯”第十九届8·18哲里木赛马节、中国·通辽第二届孝庄园文化艺术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景区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和景区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目前,孝庄园文化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陈列布展,加快推进嘎达梅林纪念馆(达尔罕兵营)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和外部仿古式装修;库伦三大寺景区力争年内启动三大寺文化产业园建设;孝庄河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推进12个专题博物馆的主体建设。
文化铸魂助推旅游唱大戏
草原的魅力是文化,而文化的优势在旅游。
今年,我市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创新,以创建优秀文化旅游名城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增加旅游文化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积极推进科尔沁莱盛演艺集团公司的运营,组织开展好驻场演出和商业演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将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推向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以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为依托,开发驻场文化演艺项目,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内容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参与建设“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目前,“元都科尔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已完成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工程,正进行主框架装修工程;“笔克那达慕风情园”已开发建成的民族商业街,现正在向国内的民族特色产品生产企业招商;“哈萨尔圣地蒙古风情园”二期工程已完成蒙古族文化艺术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建筑;“印刷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对主体框架进行施工;“蒙古王酒文化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正在完善修改当中。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我市进行了科尔沁版画真品实物展示,同时对科尔沁民族服饰、民族乐器制作、民族食品、皮雕等35个项目进行了重点推介。与42家国内文化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进行了初步洽谈,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组织版画作品参加“相约内蒙古”——法国·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活动,在法国巴黎展出50幅版画作品。
“一天品透蒙古情、一生回味科尔沁”。通辽市积极融入东北旅游圈,通过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共生,形成了健康的产业模式,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通辽旅游文化产业正释放出鲜活的生命力。如今,通辽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带着草原旅游文化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张启民摄
Hash:0ce6f8a74412a66d7170f73257d3106b0f615326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