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被岁月忘记的矿区变成城镇中心“绿肺”,白云鄂博矿区的“这一手”牛了,请为TA点个赞!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白云矿区立足实际,秉持“打造循环生态”的原则治理白云鄂博矿区的环境,不仅在城区外围修筑环城防风绿化带,而且还打造成100万平方米的城市中心“绿肺”,尤其是矿山公园的改造,为广大居民营造宜业宜居生活环境。

请横屏浏览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局部实景

踏进草原深处

脚步延伸到矿山深处

站在那层叠的山岗上

阳光下起伏的身影

便是风摇曳着树的希望

曾经被岁月忘记了的矿区

燃起了一行行绿色的希望

那已成为城镇精灵的绿海

在那些矿区人血汗的培育下

荡起那生态的波涛

在这样生机盎然的季节里

一起看看白云鄂博矿区的前世今生

白云鄂博,蒙语又名为"白云博格都",意为"富饶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历史上,白云鄂博一直为北方民族的游牧草原。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游牧民族部落驻牧。如今,白云鄂博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国内外。

前世:资源城市的“通病”

▲谷歌卫星地图中的白云鄂博矿区

白云鄂博矿区属内陆干燥气候区,低温少雨、干旱多风,温差变化大。矿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最大的铁-氟-稀土综合矿床,稀土矿和铌矿资源居全国之首。因此,又有“稀土之都”的美誉。

曾经,矿区内高处只有部分区域有土壤覆盖,厚度仅为5-10cm,80%以上的区域均为砂石土质,低处均为垃圾填埋区,表层只有5-10cm厚的可用种植土。因而要想完成矿区生态治理,恢复青山绿水,实现具备休闲、娱乐、优化人居环境等目的,面临很大的技术难题。

今生:因地制宜的矿区主题公园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总规图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设计效果图

2016年以来,白云矿区立足实际,秉持“打造循环生态”的原则治理白云鄂博矿区的环境,将现代工业文化与原始游牧草原环境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既有外在的可观可赏形式,又有内在的工业精神与民族特色的公共绿地——矿山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为白云鄂博居民提供一方可休憩、可游玩的绿色天地。

▲建设中的矿区公园

为突出公园的矿区文化底蕴,根据地貌特点把公园划分为6个主题区域,根据主题故事线,分别体现草原敖包祭奠、草原游牧、铁矿挖掘、工业开采、矿区文化传承和工业文明纪念。通过故事线的铺设,体现人类由探索神秘与未知,到战胜自然,最后转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脉络。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纪念碑广场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岩画石谷

针对大量存在的山石区,因地制宜,通过对现场各类山石的调查,利用园区东侧高差较大处的石头设置石谷,并通过岩画的形式呈现草原与矿区发展的脉络。

▲白云鄂博矿山公园的敖包与草原

为恢复原生态的景观效果,园内不设置大型人造景点建筑和园林小品多为自然材料制作,尽量贴近原始环境风貌,突出自然野趣。植物配植也以乡土植物为主,地被植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点缀抗逆性强的宿根开花地被,体现原始草原风貌,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场所。

▲矿山公园中的特色植物

盐碱地区域,选用耐盐碱的观赏植物打造具有科普价值的耐盐碱植物园区,二色补血草萱草芦苇等植物长势良好。这一举措不仅改良了盐碱化土地,还成为园区内的特色展示区。

▲用树木做成的天然风障

因白云鄂博矿区风沙大、无霜期较短、干旱少雨,需要搭设风障对种植的地被植物进行保护。巧妙地选用当地易成活树种做天然风障,在固坡防沙的同时,还能融入到周围的地貌中,最大限度的还原矿山开采前的生态景观。

▲绿意尽染矿山公园

▲白云鄂博矿山文化景观公园

▲白云鄂博矿山文化景观公园

▲白云鄂博矿山文化景观公园

经过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修复后白云鄂博矿区再现了原始游牧部落的生态环境,人工搭建的绿植水系供应着区域内植物的生长所需,实现了生态的持续发展。

来源:文明白云鄂博公众号

优秀公众账号推荐

活力四子王旗 (微信号:hlszwq)

相聚吉祥草原、聚焦神舟家园,邀您一起领略嫦娥天地之美!

Hash:cf1629cb614885df42f991d2e01dabf4e9de5aa7

声明:此文由 活力内蒙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