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这座“千年古村”原来这么有魅力!

“秋雨疏林暗古城

草堂留客对棋枰。

一行雁度长空里,

疑是当年入蔡声。”

这是明代文人谢公翼对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夜雨”的美丽描写。千年古村的魅力究竟何在?11月17日,记者来到该村,一睹这个历史名村的神韵。

建于北宋时期的千年古桥——洄河桥。

蒙蒙细雨,雾霭朦胧。刚刚走进村子,只见几只白鸽在古宅上栖息、打闹,一位老人在房檐下悠然而又安详地打着盹儿,淅沥的小雨滴落在老瓦上,仿佛在倾诉着村庄两千多年的历史。

复原修建的彭家高楼大门。

历史厚重 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明清时代的民居在村内随处可见,东西向的官道从穿村而过的洄河上经过。“这条东西道路唐朝开始形成的官道,‘十字街’的东南角原来是一座驿站。”裴城村党支部委员张要杰告诉记者。裴城村位于裴城镇西南部,原名洄曲,因唐朝名相裴度曾驻村而改名。近年来,裴城村先后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古村。

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里有“裴城遗址”“裴晋公祠碑”等文物,有郾城八景之一“裴城夜雨”,有建于北宋时期的洄河桥,有以“彭家高楼”“贺家大院”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院落群,有以“苏进故居”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融合了裴城文化、古桥文化、祠庙文化、节孝坊文化、非遗文化和爱国主义文化等多种文化。该村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另有27处古民居已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村里有40多处明清建筑,列入维修计划的有27处,保存完好的有清朝乾隆年间的彭家高楼和望月楼等。在一座三百多年历史的两层阁楼里,记者踏着木梯爬上阁楼,黑黢黢的房梁是早些年烟火所薰,看上去依然结实。这里的老宅有一个共同特点——房屋东侧都留有一条宽一米左右带门的便道,通过这条便道,穿家过院左拐右拐都能到村内官道上。66岁的村民冯春领告诉记者,这是彭姓祖上为躲避战乱特意留下的暗道。

在一个名为董姓老宅的门外,斑驳墙壁上依稀看到20世纪50年代留下的字迹。“这是中共沙北县委的办公 旧址,建于清代,民国时进行过重修。”冯春领告诉记者,1947年,中共郾城特别支部成立,同年11月,豫陕鄂五地委五专署在郾城、舞阳临颍许昌襄城交界处建立了沙北县委,下辖大张、樊湖、纣王城、北舞渡、麦岭和台王6个区委。

合理保护 古风古韵扑面而来

走进七进七出的彭家大院,狭长的特色小道、葱郁的各类苗木给这座三百多年的老宅增添了更多韵味。“为保护院内的泥土免遭雨水冲刷,这些鹅卵石和青砖都是近几年铺的。”郾城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郾城区十分注重裴城村古院落的保护,组织多部门对村内老宅院进行保护维修。随着传统古村落保护维修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这些带着浓浓古味的老宅重新焕发光彩,古文化符号与现代人文景观融合一体、相得益彰。

顺着蜿蜒前行的洄河,两座特色迥异的新桥映入记者眼帘。“这是我们在洄河桥边建的两座新桥。”正在桥上闲逛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2015年,为纪念唐朝宰相裴度和苏进将军,村子在洄河上修建了将军桥和裴公桥,两座桥梁均由红色石块和带有雕刻的青石砌成,与洄河桥遥相呼应,为村内的古桥文化注入了新的因子。

村东头的彭祖苑里,彭公像和古色生香的凉亭陈列其间,一座4米多高的石碑上标明着“裴城南城门遗址”。“这个地方是裴城村南城城门。村民在村里发现了明代彭姓族人祭奠亲人的墓志铭后修建了祖宗祠庙。”冯春领告诉记者,彭姓现在占据了裴城村三千多口人的三分之一,每年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很多彭姓村民都在这里祭奠,一些外地彭姓游客也来这里缅怀先祖。

以文谋兴 历史名村踏上新程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大潮下,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禀赋的裴城村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打造成集观光、餐饮、购物、农家乐田园生活体验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

据介绍,他们将充分结合裴城村的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形成一个展示河南中部地域文化的窗口。通过梳理提升村内河道、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重塑裴城村的神韵和文化气息;通过农旅一体、景村一体、产销一体“三体融合”实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相互促进;通过投入多元化、管理综合化、服务智慧化、营销立体化引领产业发展。

“根据规划,我们将把幸福渠水引进村内,顺着洄河形成村内水系,洄河桥有望重新变成‘响水桥’。”张要杰告诉记者,他们将做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商业古街建设修复、文化和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应用等工作,打造古城环形水系及蓄水补源工程,尽快实现从五虎庙灌区到古城护城河引水工程的贯通。

Hash:d7c46dcc3be0afcf709ab7c8cb4a47f87bbb6d47

声明:此文由 Jason程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