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凐没的“天下第一村” 汾西师家沟
▼
跟着我的脚步| 会着迷
至今,这块平地已经成为师家沟聚落真正的“洞天福地”,是师家沟延续至今的福祉所在。 师家沟牌坊 【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 从汾西县驱车向东南方向五公里,穿过几多沟沟坎坎,一片湮没于黄土中、鳞次升高的古老民居建筑群便悠然地呈现在眼前,向我们展开了它的古老、神秘、幽静……师家沟到了,这里虽然没有盏盏红灯高悬,也没有彩旗猎猎作响,但它独有的宁静、自然和古朴却会让人忘不掉。
康熙年间,一个沉重而模糊的背影弓腰站立在草木稀疏的田垄间。他叫师文炳,是生活在汾西县僧念镇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位老人若有所思地望着脚下的几亩薄田,陷入沉默。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后的那间草房会在百年后变成一座鳞次栉比、气势恢弘的师家大院,他更不会想到的是,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也因这座晋商大院名扬三晋。
汾西县,位于临汾霍州市西北,这里“姑射峙于西,汾流环于东”,距其大约五公里处的师家沟村曾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它是晋商民俗文化朴拙的印记,是晋商大院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晋商福地 师家沟】
师家沟建筑群主要形成于晋商不断发展壮大的明清时期,当时的山西商人以富可敌国的姿态完成了对传统乡土社会的改写,“士”阶层的中心地位被商贾之风所湮灭。因此师家沟的形成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师家祖先师文炳于康熙年间定居于此,耕读传家,三世祖师法泽精明能干,熟稔经商之道,师家家道渐兴。乾隆三十四年(1769)),师法泽开始修建祖院,以上窑下楼式的四合院形式将各个院落自由组合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师家沟聚落。道光、咸丰年间,师家已经修建有30多个宅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师家的兴旺发展正是山西特定时间节点的一个注解:厚重的黄土墙围合成一方淳朴的天地,窑洞院落中的师家沟百姓以
先祖的方式重温着那段骄傲的岁月。
俯视师家沟村,一排排窑洞依山而建,雄伟壮观,而山恋起伏间能清晰地看到一大块平地,这就是师家沟的“福地”。“福地”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意指能带来幸福安乐的风水宝地,道教就有“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洞天福地”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被认为是神仙居住之所。在师家沟聚落营建之初,师法泽请风水先生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师家沟家族世代兴旺的根基所在,这就是师家沟“福地”的来源。“福地”在师家大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师家世代修建的宅院皆围绕“福地”来布置,整个聚落形成一个以“福地”为中心的圆圈,它不仅是师家沟社会、文化、经济的中心,还反映出山西传统村落居民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师法泽德高望重,因此其宅院距离“福地”最近,规模也最大。作为师家大院的长辈,他是整个聚落政治权利的掌握者和经济资本的持有者,其后世子孙也只能依照地位的尊卑依次修建宅院。在师法泽建院之初就规定,“福地”不允许修建任何建筑,他还在周围种上数棵桃树用来镇邪。经过数百年的兴建,至今,这块平地已经成为师家沟聚落真正的“洞天福地”,是师家沟延续至今的福祉所在。
师家沟牌坊
【明清时期“天下第一村”】
从汾西县驱车向东南方向五公里,穿过几多沟沟坎坎,一片湮没于黄土中、鳞次升高的古老民居建筑群便悠然地呈现在眼前,向我们展开了它的古老、神秘、幽静……师家沟到了,这里虽然没有盏盏红灯高悬,也没有彩旗猎猎作响,但它独有的宁静、自然和古朴却会让人忘不掉。
站在师家沟的公路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尊风中矗立的“节孝牌坊”,周身雕刻着猫、象、葫芦等灵物,想当年一定是无比荣耀。据牌坊上所刻的字样可知,石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往昔的师家沟透过这斑驳的石牌坊是古村深深的厚重。师家沟村主要有师、要两姓,这一片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第三代的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由最初的祖宅而逐步扩展到了整个村落。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师家沟寻常街巷
在沟对面的土岭上,俯瞰全貌,村子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一座座院落如繁星点缀,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别处的大院是一座院,或者几座院,师家沟的院落是一个村,30多座院落层递而上,整整挂满了一面坡。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不愧是北方民居中稀世的经典版本。
夜幕下的师家沟居民
古村的道路也是四通八达,一条沙质条石铺就、长约一千五百余米的人行道绕村而行,路面下筑有排水洞和各院相连,岁月的沧桑在这些斑驳弥久的巷道上留下了记录过往的深深印痕。师大哥说,在师家沟,可是“下雨半月不湿鞋”,感慨之余,不得不为古村防御体系的藏而不露、排水规划的设计科学而惊叹。纵观师家沟古村的建筑,虽然不像别家那么锋芒外露,剑拔弩张,但处处现出巧妙严谨,一丝不苟,这是更高层面的含蓄,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顶端境界。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不愧为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的“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穿行其间 古色古香古村落】
时过境迁,师家沟虽早已远离那几百年前的繁荣昌盛,然一座座沧桑斑驳的院落,依然无言地诉说着世事的变迁。穿行其间,仿佛行走在时光的隧道之中,一步步漫进了往昔的年华。只是看看院落的起名,就很考究,“瑞气凝”院、“妙善”院、“巩固”院、“大夫第”院、“理达”院……
师家沟居民
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有一座别致的二层楼院,大门门楼看起来已有些芨芨可危,这里是师法泽之孙师鸣凤的住所,也是古村里最气派保存最好的院落,大门上时任太原巡抚曾国荃所赠的门额大匾“大夫第”已不知去向。道光年间,师鸣凤捐得湖南省藏江侗族自治县县丞,与当时尚未发迹的曾氏兄弟交往甚密,并且为提携、推荐曾国荃步入仕途花费了一番心血。光绪初年,曾国荃当了山西巡抚,对告老还乡到太原来访的师鸣凤大开中门,隆礼远迎。时任两江总督不可一世的曾国藩也寄来书信、重金以表谢意。师鸣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交往深厚,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游历之所,曾被誉为“三晋第一村”。
耕读传家木匾
穿行在一座座古朴的院落之中,精美的石、木、砖雕比比皆是,无不显示出师家当年非凡的文化底蕴以及建筑上的高超造诣。师家大院现存门楼、槎栏、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十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门额、门匾、木刻牌匾、砖刻牌匾二百余处,字迹刚劲、功力深厚。尤其是“东山宅”、“北海风”、“南山寿”、“敦本堂”等牌匾,风格独特、流光溢彩。题刻自然是主人思想的活画,师家的精神宗旨有“清白家风”;实现这宗旨的举措为“耕读传家”; 为人处事原则是“心气平和”;还有“从长”、“处善”,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师家沟民居之所以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民居,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民居当中别树一帜,固然因为建筑精妙,更主要的是他们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生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受着中华文明的陶冶,言行举止自然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如此待人,人心所向;如此持家,家业兴旺。幸福和谐就洋溢在师家,就洋溢在村落。
师家沟
【游玩攻略】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师家沟
交通:汾西县紧邻霍州市,可以从汾西县搭乘去往霍州桥西的中巴,中途在僧念镇下车,然后租辆小面直抵师家沟。2010年已新修了条从霍州到汾西的柏油路,中间正好经过师家沟。
住宿:师家沟还没有开发,没有成型的住宿条件,不怕条件艰苦的游客可借宿于当地农家,费用适当看着给点。或者回汾西县城,有招待所和朝阳酒店。
美食:当地的餐饮仍以面食为主,油炸食物,杂粮细做是当地的特色。推荐吃吃师家沟农家馍,外形朴拙,但绝对可口。
行程规划:师家沟步行半天时间就可走完,但细品建筑细节文化,还有当地人文风情,最好在当地农家借宿一晚,和当地有文化的一些老者聊聊师家沟的过去和现状,总会收获很多。在霍州市去师家沟的话,可以顺道去一下霍州署和霍州古楼。
想边旅游,边赚钱吗?就选择“返乡互助”,公众平台:fanxianghuzhu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等经营者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法扎堆。
再不疯狂就老了,敬请关注微信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乡村信息。怎么走?吃什么?怎么住?玩什么?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切尽在掌握!
Hash:c379c9027ecbbf25317736bc1c43f41c79e8749c
声明:此文由 唯美乡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