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中国旅游报这样讲述静乐!
在汾河上游、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里面栖息着黑鹳、金雕、天鹅等珍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优美,人与动物在这里和谐相处;它有文庙、石窟、唐碑亭等文物古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风光富集;它有丰富的矿产和水资源,盛产小杂粮、藜麦等优质农作物;它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一刀一剪中,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它是革命老区,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腹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的故乡,百团大战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同时,它也曾是深度贫困区,如今靠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精准扶贫方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它就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9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主办、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定点扶贫县主题宣传行动”在静乐县启动。由1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利用2天的时间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静乐县的旅游资源和扶贫成果,讲述当地群众在脱贫攻坚奋斗中的感人故事,展现各类扶贫经验,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中国旅游报社 赵腾泽)
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车间 李怡佳 摄
不离家、不离村,轻松能致富
农民日报 陈子璇
“哒哒哒、哒哒哒……”是缝纫机的声音响个不停,一件件衣服缝制出来,工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在这个秋收的时节,走进山西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车间内,百余名工人正在忙碌赶制着订单校服。
服装加工行业作为纺织行业最重要的下游行业,对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服装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静乐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解决消化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不离家、不离村,轻松致富。久冠服饰扶贫车间让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上班创业挣钱的好机会,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贫困人口主动就业。“这里的妇女都心灵手巧,并且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公司总经理王丽华介绍。正是这样的特点让王丽华和爱人扎根静乐,带动贫困群众一起致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久冠服饰扶贫车间采用计件方式结算工资,并设立“超产奖”“全勤奖”激励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通工人月平均工资可达3000元,熟练工能挣到5000元左右。
创建“扶贫车间”,帮助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快推进脱贫摘帽步伐。车间小组长宋玉霞说:“在扶贫车间工作,幸福感爆棚!”
庆鲁村民居 王阳 摄
坚持“两山”理念,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
中国旅游报 赵腾泽
伴随着习习微风走进庆鲁村,只见干净整洁的道路和石块堆成的矮墙,矮墙后边整齐排列着村史馆和帮助照顾村里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周边围绕着窑洞造型的乡村民宿,一派古朴稳重的乡村风情。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区。
庆鲁村所在静乐县庆鲁沟流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陡沟深,生态极度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生产生活十分困难。2015年11月以来,时任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对庆鲁沟进行了30余次的调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机制体制、打造出了一条青山绿水源远流长、生态富民健康养生的绿水发展道路。
跟随着庆鲁村党支部书记王银海走进村史馆,里边排列着庆鲁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老物件。“这是当年八路军首长当年用的办公桌,都是村里边自己收藏,在这里展示的。”王银海说起馆里的文物如数家珍,这里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年代,村民踊跃参军支前,涌现出来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在的庆鲁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光荣传统,不断创新进取,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继续攀登冲刺。
乡村旅游何以发展?关键靠因地制宜。庆鲁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退人、退村、退耕“改善生态环境,整体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整治,将已有的土窑洞改造成特色民宿,并发掘红色文化内涵。环境好了,文化内涵有了,游客自然就多了起来。
临走的时候,在庆鲁村遇到了两个走街串巷买苹果的小姑娘,得知记者一行来访的目的后,小姑娘说什么也要留下一袋苹果,让记者尝尝,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令我印象深刻。勤劳朴实的庆鲁人也像这两位小姑娘一样,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向新的生活。
高君宇烈士的雕像 王阳 摄
追忆革命烈士高君宇
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 范亚笑
走进山西静乐县岑山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君宇的雕像。他目光有神,神情坚毅,左手握携着真理之书,在方寸间,那个激情澎拜的时代跃然而出。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高君宇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被高君宇“彗星闪电”般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深深感染,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与恋人石评梅的凄美故事。当石评梅表示只愿意和他“做以事业度过这一生的同志”时,高君宇选择尊重石评梅,他说,“从此我决心为我的事业奋斗,就这样飘零孤独度此一生……”他把对石评梅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仿佛是对高君宇一生最好的概括。高君宇年仅29岁,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也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省级非遗传承人吕慧现场剪影 王阳 摄
山里的文化站也藏龙卧虎
中国文化报 李荣坤
鹅城镇综合文化站坐落在静乐县中心的人民公园,记者到达的时候已是傍晚,小路两旁的路灯闪耀着美丽的颜色,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孩子们在旁边的篮球场打球,老年人在健身器材旁边锻炼闲聊,远处还传来婉转的音乐,一片祥和安乐的生活气息!
从公园的大门进去,沿着左边的小路一直到尽头,便是鹅城镇综合文化站。可不要小看这个偏远大山里的文化站,其占地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里面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音乐排练室、钢琴室、舞蹈排练室、棋牌室、文化广场等不同功能的空间,甚至还有电子图书借阅机和数字一体机,能同时容纳200人进行活动,可谓麻雀不大,五脏俱全。
我们走进剪纸刺绣室内,看到有人在伏案刺绣,有人在专注剪纸。负责人介绍,为了丰富文化站的活动内容,促进乡村文化多元发展,他们特意从苏州请来苏绣老师来上课,当地群众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墙上挂着《玉兔》《五牛图》《梅兰竹菊》等刺绣作品,技法纯熟,栩栩如生。两位市级和一位省级静乐剪纸传承人用手里的剪刀给大家做着示范,尤其是“直剪人像剪影”的吕慧,更是引得大家一阵叫好,惟妙惟肖的人物特征分分钟掌握在剪刀之下,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鹅城镇综合文化站已成为全镇群众乃至全县人民的一方文化乐土。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 王阳 摄
国家公园网 董玲
湿地一直有“地球之肾”的美名,是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圣地,更是崇尚自然与健康的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九月的傍晚,秋高气爽、风轻云淡,走进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景色宜人,汾河流淌,静谧安然,鸟语花香。
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省沂州市静乐县,总面积593.85公顷。汾河川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静乐的省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项目治理范围北起汾河宁武界,南至汾河娄烦界,总长40公里,项目总投资5.7亿元。
由于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汾河上游,可以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水质等生态效益,也能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场所,截至目前已恢复湿地植被2000亩。他们还瞄准“太原后花园”的定位,推动生态休闲旅游,852户贫困户可以通过创办家家乐、观光采摘等农业项目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当地人幸福地称它为“自己家的后花园”,“现在生活好了,环境好了,我们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和休闲。”来过湿地公园的游客也纷纷称赞这里“古朴、野趣、原生态,犹如人间仙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夕阳西下,一群群不知名的野鸟盘旋在空中,犹如翩翩起舞的霓裳仙子。此时此刻,不得不感叹丰富的湿地风光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天然佳景,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图画。
净居寺石窟 陈晨 摄
古韵静乐,汾河畔的大唐遗风
今日头条 王阳
汾河水缓缓流淌,养育了静乐县的一方水土,勤劳智慧的静乐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历史悠久的艺术杰作。或许您不知道,在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有一处始建于唐代的石窟——净居寺石窟。
相较于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同样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净居寺石窟虽然名气不大,但内涵深邃,石窟的艺术形式和造像都散发着古朴的美,令人着迷。
窟内的空间不大,但都是覆斗顶形窟,有着典型的隋唐形制。窟内三面墙壁都有造像,虽然被风化和破坏,但细细欣赏之下,你会不自觉地沉浸于人物的S型立姿、肌肉线条的丰满紧实、帔巾的柔美飘逸等细节。
这里还有三通摩崖碑刻,其中一通的碑刻内容确定了石窟的开凿日期。根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净居寺石窟始建于唐凤仪二年,即公元67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无独有偶,在静乐县赤泥洼乡的下马城村里,还有一处唐代的古迹,它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马城石经幢。石经幢就是刻着经文的石头柱子,这处石经幢造型古朴,刻工精细,六角形柱身刻着《陀罗尼经》及佛像,文字和图案至今清晰可见。
由此可见山西静乐县自古人杰地灵,相信这里还有更多的精彩待人发现和挖掘。
来源:中国旅游报
Hash:966c71beebaf5c707af1bf2b9f4028fea8ea9102
声明:此文由 大静乐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