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山西朔州:打造长城旅游新天地

山西朔州,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历史人文厚重、塞外风情独特。9月15日,当地举办了以“博览朔州长城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2021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从2018年至今,该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成为朔州市展示长城文化、打造极富朔州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长城文化旅游IP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朔州市围绕“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节庆活动为引领,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挖掘长城文化、展示长城资源,做了大量保护长城的工作。“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朔州长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山阴广武明长城 庞顺泉拍摄

官方民间共推长城保护

作为山西长城分布较多的城市,朔州现存长城327公里,长城历史遗存1649处,占到了全省的40%,关、隘、口、城、堡、峰、燧各种形制应有尽有,历史年代齐全而且保存完好,堪称“中国长城历史博物馆”。

“长城脚下长起来的人,对保护长城有种天生的责任感。”得益于朔州广泛的宣传动员,全市长城沿线村落不但有长城保护员,也有民众自发形成的“长城护卫队”,长年累月行走在山丘之间,成为守护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层力量。

山阴县,守护了长城40余年的长城保护员尹成武在最初几年里,几乎天天守在长城边上,防止人为破坏。他靠一把皮尺、一根米绳、一部自制的木梯,每天在山上待10余个小时,一米一米地测量完了山阴县境内的长城。

应县北楼口村,当地4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自2009年起便自发上山守护古长城、保护古迹,编写了《千年古关——北楼口》。在北楼口山上、乡间,经常能看到他们拄着拐杖、相互扶持、艰难跋涉的身影。“我们得赶紧留住那些珍贵的记忆,让后辈儿孙都明白这个村子的历史,把它们传承下去。”老人们说。

最美长城守护人 李小龙拍摄

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正是因为有这些群众的守护,才让长城等文物古迹在几千年的岁月磨砺中得以保存。在这些“长城守护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民众的保护意识“觉醒”,纷纷加入到保护长城的行列中来。

官方民间共推长城保护。今年4月1日,《山西省长城保护办法》正式实施,为各地长城保护提供了依据与指导。其中提到,将重点做好山阴广武段等长城重要节点段落的保护展示利用,完成长城资源补充认定调查工作。

广武明长城全长约20公里,保存较为完整的部分在新广武境内,全长10公里,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救性保护、加固维修、环境整治、增加安全防护设施……2019年以来,山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文物保护投入近2000万元,是过去十年投入总和的二倍。据介绍,山阴县还争取回长城巡护步道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从新广武村一直修到白草口,全长5公里,既方便管理人员对长城进行巡查保护,同时避免游客踩踏长城本体造成破坏。

右玉三十二边城 王晋飞拍摄

招徕八方游客传递长城文化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王志国说,“朔州市科学利用长城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前些年,在朔州市和山阴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正式成立,并连续几年举办了“广武长城杏花节”等长城旅游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一批游客前来游玩,当地长城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现在每天有游客二三百人,旅游高峰期,游客最多每天达千人以上。”山阴县旧广武村党支部书记介绍。

右玉县马营河村位于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内,近年来,当地积极打造马营河古堡文化公园品牌,把西口文化、晋商文化、长城文化有机融入乡村、民俗生活之中,举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来这里旅游观光、寻古访迹旅游者络绎不绝。

长城旅游推介会 朱萌拍摄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朔州长城遗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许多遗址都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山区,难以寻觅。“倚长城、连古堡、跨景区、接干线”,朔州借势全省“太行、长城、黄河”三大旅游板块建设,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朔州段建设作为破解公路交通制约长城旅游的重大举措,以路引景,以景串线,将内外长城众多景区、遗迹串连起来,覆盖了全市84个景点景区,连接沿线近100个村庄。线路充分挖掘长城、边塞、军事、游牧、贸易等历史元素,整合特色景观资源,全力打造古代军事文化游、避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康疗保健游等新型旅游业态。

随着道路的逐步建设,右玉县马营河村首先受了益。穿村而过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让来村里的游客一年更比一年多。受大好形势带动,村里深入挖掘“西口古道第一村”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越来越多的村民足不出村就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2019年,马营河村被评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在临近的右玉县杀虎口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崔永花表示,“如今,外地游客和家庭团多了不少,日均客流量直线上升,淡季的时候一天能接待80至90人,到了旺季的时候,每天能接待200人,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她说,这就是她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平鲁七墩长城 庞顺泉拍摄

擦亮“长城旅游”金字招牌

近两三年,朔州依托长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在长城沿线培育“长城人家”,对全市发展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带头人进行了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培训。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首批“三个人家”评定名单中,平鲁区高石庄乡大辛窑村西口驿站怀仁市河头乡王皓疃村古堡农家一号院等8家融入长城文化、长城元素的主题民宿,被评定为省级“长城人家”,成了当地长城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十三五”以来,朔州市举办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推动成立长城沿线城市旅游联盟,大力推进长城文明守望、长城旅游公路交通、长城生态绿化、长城沿线乡村环境整治、长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推动“长城人家”民宿品牌建设,有力提升了朔州长城旅游品牌影响力。2020年12月11日,山阴县广武长城文化公园保护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公园初步建设45个项目,朔州市境内长城的保护修缮、文化挖掘、活化传承等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1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开幕式 朱萌拍摄

前不久,朔州市签约了文化长城赋能城市新势能项目、朔州市长城研学旅行企业战略合作项目、长城天路自驾游客源输送项目等8个文旅战略合作项目,又为长城旅游注入“新鲜血液”。其中,长城天路自驾游线路,是一条经过三年探索尝试创作的自驾线路,可以近距离穿梭于长城两侧,让驾车者饱览山西境内的长城沿线风光,很受自驾爱好者欢迎,发展前景广阔。

“厚重的长城文化既是朔州的宝贵资源,也是全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朔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广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网为串联,强力打造具有朔州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全市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朔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王加关表示。

责编:杨晓君

Hash:08588633ff154332bb33701fd127e2bf7e456b40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