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月色最美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磁河夜月”话赵院

李承祚

昔时的地方志中,每县都有“八景”或“十景”一项,安平县也不例外。大多是当时的文人墨客,依据该县中某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赋诗填词,一传十,十传百,刻意渲染而成。对于启发人们对乡土的热爱,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安平八景之一的“磁(旧志本作“滋”字,以河名从水之故,只限于此处做河流名称用,其它地方读zi音)河月夜”一景,指的是安平城北二十里处,磁河岸边,每当云雾障天,沙澄水静,云露月出,别有一番情趣的景象。旧时文人多以此为题材吟咏,康熙中安平知县陈宗石题曰:“滋河秋水接滹沱,云散天空皓月过,夜静人稀争渡寂,蓼花滩畔起渔歌。”即咏此景。

滋河(磁河)(旧治以河名,借滋润之,滋字作专)上游由沙、滋滱之股在安国境内汇流后进入安平境内,汇流后称潴龙河,本地人俗名磁河或沙河

汇流进入安平境后(有一段为县界),东流十余公里后北折入博野境,再东北折经高阳县境注入白洋淀之一额三角淀内。

古村赵院座落在流经县境的磁河中段左右南岸,北倚蜿蜒东去的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磁河右堤,俗称千里堤者。

村名由姓氏“赵”加村庄代词“院”组成,命名结构方式在安平县尚属首例。不过在衡水市其它县中也有先例,如景县有苏院、张院、杨院等村,和该村命名方式属于同一类型。

依照安平的方言引起的音调变化,应读为“zhaoyan”即赵字改读为第三声(找),院字变为“燕”音。清阎冰鉴撰《周圣姑庐墓处碑记》捐款人名单中有赵燕村人李高氏捐款记载,可见此发音由来已久。

该村在安平县城西10.5公里处,西距马店镇驻地2.5公里,南距231省道约2公里多,西北境计划中的高速公路将来距离此村也不会太远。

该村在明清时期属崔岭里管辖(里为当时县级以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乡),清后期和民国初改为崔岭社,民国后期和解放初期归属第三区,人民公社建立时第三区称大何庄人民公社,公社化小后归马店公社,改店公社改镇后归属马店镇至今。

该村建村大约在唐宋时期,土著居民赵姓世居此地。元末由于连年战争及灾荒等原因,附近人口锐减。没再恢复正常秩序,明初政府动员山西人口稠密地区居民充实内地。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李、刘二姓自山西洪洞县来安家立业。此后可能陆续有其他姓氏迁来,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繁衍至今。

据《深州风土记·人谱》载:“安平赵院李氏,始祖敬宗,自山西洪洞迁;敬宗生大纲,大纲二子,(长)鼎,(次)广;鼎字亦爱,河南杞县知县;鼎生鉴,生员(李鼎的儿子李鉴是秀才);广生镒,仪阳知县(李广的儿子即李鼎的侄子李镒任仪阳县知县,仪阳,旧县名,今已撤并,在今山东省境内);鉴生榬,廪生(李鉴的儿子李榬为廪生,廪生,也称廪膳生,明清时代择秀才中德才兼备者国家发给生活费用以作为秀才中表率者);榬生鹤,温州府通判(通判为知府的副职);鹤生槐卿,国学生(也称监生,科举时代在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有名额的秀才)……

《康熙安平县志·选举志》载:“李鼎,字亦爱,任陈留知县(陈留,旧县名,今划归河南开封市,《深州风土记》记载为杞县,均属河南,可能是调动之故)居官清正,乐善好施,雅度恂恂,乡里推重。”“李鹤,弘治十四年孝廉,任苏州教授擢温州府通判,致仕归里,为乡党矜式云。”“李槐卿,国学生,重友尚阴德。”……这是关于赵院村居民早期的文字记载。

解放前,该村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人民群众生活痛苦不堪。但勤劳智慧的人民独辟蹊径,创造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手工工艺——号称安平三大行之一的镟货床工艺,该村即为这种工艺行业的集中地。工艺程序是由土制的以脚蹬为动力的简易车床,切削预先备好的木质原件,制成一些圆形的生产或生活用品。依据成品的需要选择特定的木材制成坯料,有的还需要做一定火候的预先焙烤,以保证以后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当时这项工艺对人民生活的间接依赖关系很大,如过去人们生活的衣服被褥都是用土布制成,织土布的线纱由棉花纺成,纺线的纺车上一个重要的部件——锭子大多用木材在镟货床上制成,而另一部分铁制锭子也必须用镟货床制出的木制“锭子毂辘”做为传动装置,所以这种工艺直接是纺织土布生产链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它如工农业生产中各种工具的圆形把柄、学习和办公用的蘸水笔的笔杆、电灯吊盒、闸盒的木底座等,虽然有的为现代工艺取代,但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贡献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日寇侵华时期,由于村东南不远的崔岭村设有日寇的据点炮楼,所以该村的抗日形势非常严峻。该村抗日组织在全体村民的紧密配合下,经过历时八年的艰苦奋战,若干名烈士献出了身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土地改革后,广大的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1949年,赵院村村民也和全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曙光

以后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数次转变,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村民生活水平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形势下,又暴露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规模小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该村农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率先创建了家庭农场,为全县农业生产制度转型树立了典范。剩余人员则集中精力向丝网加工等其它行业发展。

该村不仅北倚潴龙河,村南还临近上世纪六十年代开挖的小白河。随着北京雄安新区的开辟,潴龙河可能常年有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小白河道也可能启用。那时赵院村将处在两面有水的环境中。

有温润的天然水源的清新空气,远离城镇的喧嚣和发尘,也没有拥挤的车流,所以这里是理想的宜居地方。

祈望该村以先天的优势,联合上下游十几个村庄,乘着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创建全域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东风,配合雄安新区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与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治理和保护计划衔接的发展规划,开创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如在河滩地带搞特色农业,开辟滨河休闲带、采摘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可在常年有水的岸边植莲藕、设码头、置游艇以揽客观光;甚至可与白洋淀游艇行业衔接,承揽至白洋淀往返的业务;再如可和文化旅游挂钩,安平籍的已故作家孙犁先生在白洋淀影响很大,那里有孙犁纪念馆,可招徕游客乘汽艇来孙犁故居观光,在码头下船后,改乘陆上交通工具来安平的孙犁故居等。

(《安平文学》供稿)

Hash:6b408a97ae611984c9bb5b46e1b8a90b7927f4e9

声明:此文由 安平官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