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人冬日上海游攻略

旅游最怕什么?人多。人一多,多好的景也看不到。所以选了一个自认为人少的时刻。腊月二十三,孩子放假的第二天,踏上去上海旅途

这天是24节气中的大寒,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8点的高铁,候车室里等了一会儿就上车了。1000公里的路,5个小时风驰电掣,下午1点准点到达上海虹桥站。

2号线地铁,自动售票机,需要用硬币或5元、10元、20元、50元纸币,100元的不行,可以找钱,可以连续放多次,要用担心,买票不成功钱会退回来。不用换车,直接到南京东路下。

出了站,看看方向,有点晕。问了两个人,指了两个相反的方向。凭感觉走向一个方向。几步远就看到了某家的标志。

宾馆早都定好了,用的是金卡,标间248元,还没窗户。大上海,就是贵。

喝点水,稍事休息,不到3点。开始大上海旅游。第一站,城隍庙。

来之前也没做什么功课,只知道东方明珠必去。

结果一出宾馆就看到了城隍庙的指示牌,印象中这个地方很有名,于是按路牌指示,直奔城隍庙而去。

走了半个来小时,来到城隍庙,虽然年关将近,可人并不太少。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庙,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到城隍庙可以购买许多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一些日用小商品。上海雪花膏到处都是,也不知真假。雪花膏曾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化妆品。现在买来更多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吧。

买了一盒上海的糕点,十二名酥,15元。天下糕点,无外都是油、面、糖组合而成,又香又甜。

下午四点多,进到一家小吃城,象超市一样,有入口出口,半自助式,端盘子自取,出口结账。蟹粉小笼包38元一笼,比鸡蛋还小,一笼三个,我等北方大汉,吃个干笼八笼不在话下。

最后要了一碗青菜面、一碗酸辣粉、一盘鸡翅,90大元。吃个半饱,现金结账。大上海可不象大黄骅,随便一个小店、支付宝、微信样样俱全。一分钱不带,走遍黄骅没问题。

老城隍庙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

来城隍庙的游客很多,其中老外占到三成甚至更多,对他们来说,这里才是他们想像中的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从形象到心理都更愿意接受的china,这里才充满着他们喜欢的中国味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洋镜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梨膏糖、五香豆都没有见到。

城隍庙是个道观,门口看了下,没进去。出来旅游,哪都少不了庙。成功还要靠自己奋斗,奋斗是给自己烧的最有用的香。别的,都是心理安慰。

第二天,重头戏,向往以久的外滩。出宾馆按指示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天出奇地好。

外滩无滩,其实是岸,是江岸,不是海岸,和想像中的不一样。站在岸上,对面就是中国最高的几座建筑东方明珠、上海中心、金茂大厦。岸这边是百年历史的各国建筑,钟声悠扬,见证了大上海曾经的繁华,以及带给中国人的耻辱。

江两岸,古老与现代,相映成趣。

见到一位外国帅哥,很阳光的。简单交流,知道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女儿跟他合影,并留了联系方式,回来给他写了信,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这算这次旅行的意外收获吧。

第二天下午从南京路穿过,去了上海博物馆,免费。虽然不太懂那些瓷器、陶器的,但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去转了整整一下午。有一幅书法作品,通篇狂草,认不出几个字,发到朋友圈,也没人能翻译出来。

公众号最黄骅是黄骅本地生活类最权威类自媒体,微赞黄骅同城强势入驻,为本地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信息最多,粉丝最多,商户最多,优惠最多,是在黄骅生活必须关注的自媒体。

Hash:eb4bf9686b58928b384cda7e62dacdcc45b42433

声明:此文由 商标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