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又吸引人的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是凤城的传奇城市莱芜!

莱芜,古称“嬴、牟”,别名钢城,为山东地级市,位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章丘区,东临淄博博山区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16年总人口137.58万人,下辖莱城区钢城区

莱芜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莱芜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1]。2017年,莱芜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6年,莱芜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7.2%。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

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

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清代属泰安州。

民国四年(1915年)属济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泰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山东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

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0年将新泰市的寨子乡、沂源县的黄庄镇划归莱芜市管辖。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

2002年,莱芜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千米,总人口1238763人。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87平方千米,人口1004123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90个管理区,906个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钢城区面积339.34平方千米,人口234640人,辖1个街道、3个镇,共有14个管理区,164个村(居)委会,197个自然村。

2006年6月23日,对莱芜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一、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29个村庄分别是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

二、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分别是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台、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百咀红、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箩、大官庄、东涝坡、东铁车、西铁车、桃科、旋车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

莱芜市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市章丘区,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莱芜市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山地约占莱芜市总面积的67%,丘陵占19%,平原占11%,洼地占3%。境内有大小山头2989个,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41个、海拔200米至600米的227个。北部为泰山余脉,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

莱芜市境内共有大小沟河404条,98%属于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72条,其中牟汶河最长,为64.5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条,即牟汶河。

莱芜市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

莱芜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4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3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水资源明显不足,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配悬殊,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相适应,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拦蓄外,剩余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与降水入渗量相适应。

莱芜市土地总面积22.4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4.63万公顷,建设用地3.92万公顷,未利用地3.9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6公顷,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9%,占全省人均水平的67%。

莱芜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共186种,其中鸟类158种,隶属15目38科,兽类5目9科15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4科7种。

野生兽类有兔、黄鼬、鼠、狐、狸、獾、狼、刺猬、蝙蝠等;鸟类有水鸭、山鸡、啄木鸟、斑鸠、喜鹊、灰喜鹊、黄鹂、麻雀、燕雀、鹌鹑、鹰、猫头鹰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鳖等;有益昆虫类有118种,其中,捕食性天敌66种,寄生性天敌44种,小麦害虫天敌61种,玉米害虫天敌99种。

其他无脊椎动物:蚯蚓、蝎、蜈蚣、螃蟹、蝗虫等。野生的乔木、灌木类有酸枣银杏、女贞、白蜡、荆、杜梨、赤梨子、山葡萄(堰累)、金银棵、柘、枸杞、山榆、菠萝、柚贡子、山杜鹃、迎春柳等;杂草类有金针、薏苡、沙蓬、荠菜、荠荠菜、扫帚菜、人心菜、苦菜、灰菜、黄草、莸草、蒿草、刺猬皮草、红百合、白百合等;水生类有苇、蒲、荻、芡实、浮萍、荷包荠等。

截至2016年底,莱芜市常住人口为137.58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4.09万人,比2015年增加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1.12%,比2015年末提高2.28%。全年出生人口18267人,出生率为14.10‰;自然增长率为8.38‰。

2016年,莱芜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12 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52.3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95.28亿元,增长6.2%。人均GDP达到51533元,比2015年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7.9∶51.7∶40.4调整为7.8∶50.2∶42.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1.6%。

2016年,莱芜市城镇新增就业2.1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519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城乡“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5年上涨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

2016年,莱芜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380家,总量达到21585家,比2015年增长21.14%;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514户,总量达到62218户,增长15.42%。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5.46万人,新增注册资金178.38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21.0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28.7%,比2015年提高0.8%。

2016年,莱芜市6大重点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63亿元,比2015年增长8.1%;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34%,较2015年提高1.01个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3亿元,增长4.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87亿元,增长9.93%;固定资产投资395.66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14亿元,增长8.4%。“全年“十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43.81亿元,比2015年增长9.9%;完成税金21.44亿元,增长19.6%;实现利润28.08亿元,增长92.1%;完成投资176.56亿元,过亿元项目71个;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达到4个。

2016年,莱芜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7亿元,比2015年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5.83亿元,下降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4.57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5年1.9∶62.2∶35.9调整为2.4∶57.6∶40.0,服务业投资占比提高4.1 %。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02.99亿元,增长1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16.2%,比2015年提高2.3%。

2016年,莱芜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亿元,增长7.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3.11%。完成税收总收入73.40亿元,比2015年下降5.57%。其中,国税收入43.82亿元,增长0.08%;地税收入29.58亿元,下降12.8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86.58亿元,增长3.26%。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10.94%、15.26%、8.16%、15.14%。

2016年,莱芜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9元,比2015年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15001元,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64元,增长7.1%,人均消 费支出18523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2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0413元,增长8.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2%,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15年的2.20∶1下降为2.18∶1。

2016年,莱芜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73亿元,比2015年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4.4%;林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7.1%;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4.2%;渔业增加值0.88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61亿元,增长2.7%。

2016年,莱芜市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10.02亿元,较2015年增长7.1%。全市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90万元,补贴农民购置各类机具6311多台(件),培育和发展农机户累计达到2.6万户。争取省土地深松项目补贴资金220万元,土地深松补贴面积达到5.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达10万亩。全市农业机械总值10.25 亿元,比2015年增长3.1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1.33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8.89千公顷。

2016年,莱芜市开工建设雨洪资源利用项目 2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16千公顷。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67千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6.7千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16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 36.76千公顷。

2016年,莱芜市新增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示范社30家、示范家庭农场18家。年末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86个,新增49个。其中,新认证绿色农产品34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5个。全市建立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点50余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累计达到104.5万亩。新增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5个。全市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革的村87个,入股土地面积9.22万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村55个。

截至2016年底,莱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85家。全年实现增加值286.81亿元,增长9.5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9.82亿元,增长6.2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6.99亿元,增长10.13%。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0.2∶59.8调整为39∶61,非钢产业占比提高1.2%。

2016年,莱芜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9.63亿元,比2015年增长6.26%;实现利税74.99亿元,增长70.82%;利润45.44亿元,增长183.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6.2%,比2015年提高35.2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99万元/人,增长14.89%。

2016年,莱芜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6.43亿元,比2015年增长10.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17亿元,比2015年增长48.1%。商品房销售面积52.46万平方米,增长33.0%;销售额25.07亿元,增长36.6%。房地产业实现税收6.26亿元,增长11.98%。

2016年,莱芜市新争取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2项,获扶持资金3280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科技金桥奖9项,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3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545件,增长21.7%;授权量297件,增长33.2%。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00件,比2015年增长39.3%。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58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院士工作站17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联盟4个,国际技术合作 台3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49亿元。年末全市共4家企业跨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行列。

2016年,莱芜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年末达到6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6.11亿元,增长9.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36%,比年初提高1.51%。

Hash:23cc41bf63b763c7c64e224ca1bb2aca9d5fcef0

声明:此文由 牛粪煮鸡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