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旅游景区
沧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位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中平原东部。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冀瀛二州之地置沧州。民国二年(1913年)沧州改名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83年11月,沧县属沧州市辖。沧县境内京沪铁路、京福公路纵贯南北,朔黄铁路由沧县腹地东西穿过。2011年11月,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境内有铁狮子、杜林登瀛桥、纪晓岚墓等旅游景点。
01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又被称作“镇海吼”,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关于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 。
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也有华北四宝之说,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沧州的别称“狮城”,也由之而来。
狮子始见先秦文献,时称“狻猊”,“狻猊”一词来自于塞语,是文殊菩萨坐骑。《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汉代,狮子作为贡品从西域诸国进入中原地区,“狮子”一词来自吐火罗语。在元、明时期达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贡狮活动基本停止。
后有考据家辩云: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沧州民间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山东铸造师李云铸铁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 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沧州铁狮子的头上和项下分别铸造着“师子王”,身上铸造着“福田衣”,以及背上铸造着莲花座。“师子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开元寺内是“文殊菩萨” 。
02杜林登瀛桥
杜林登瀛桥,又名杜林桥。位于沧州沧县杜林镇中心,为横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耗白银2万两。清光绪二十年,滹沱河水大发,冲陷西畔大小二孔。光绪三十三年(1907)乡人王荫桐用了六年时间重修完工。
在沧州西15公里旧沧河路与滹沱河故道交汇处的杜林镇,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原名登瀛桥,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体由三大拱两小拱组成,两小拱悬卧于三大拱连接处的拱肩上,两个流线型的大桥墩支撑着桥身。桥长66米,桥面宽7.8米,每孔跨径11.3米。
中拱上顶两侧各有一龙头石雕,探出桥体,张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两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狮子头,暴目裂眦,神态凶猛;两小拱的拱顶各有一摇头探尾的神水兽;桥面石栏、石柱上是目不遐接的浮雕画面和姿态各异的石猴、石狮等动物,精雕细镂,栩栩如生。
据长芦盐运使阮尚宾《新建登瀛桥记》和王荫桐《重修登瀛桥记》载,杜林原名登瀛镇,跨滹沱河两岸,顺河行北可抵京、津,由此往来之商贾行旅,摩肩接踵,自古虽有舟渡,但客货往来十分不便。明万历年间善人刘尚有目击行旅舟渡之艰,建议修建石桥,以行旅利盐运。盐运使阮尚宾、瀛州太守刘毓宽慨然捐助,在地方绅商和好善乐施人们捐资和帮助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银2万两建成此桥,从此登瀛路履若坦途。
清光绪年间,滹沱河水泛滥,冲陷桥两端大小两孔,不能通行。好义者多次想修复,无奈耗资巨大,工程艰巨,畏难而止。14年以后,乡人王荫桐矢志重修登瀛桥,并不辞劳苦,多方筹措修桥款,历经6年修复完工,但王荫桐也因此债台高筑,随僧道募捐化缘以还桥债。
Hash:f53ff229f72b0ef88152c5d920f04487bfda5e78
声明:此文由 寒夜吹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