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10个可以游玩的景点

1.闽南第一碑林-云洞岩

云洞岩景区位于福建漳州龙文蓝田镇蔡坂村,距漳州市中心仅8公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闽南第一洞天”、“福建第二碑林”、“丹霞第一洞天”、“闽南第一碑林”;有大小洞穴四十余处,历代各体书法题刻二百余处。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

北宋绍熙元年,理学家朱熹出任漳州知府时,曾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等题刻;明代嘉靖年间,太儒蔡烈因在此研究《易经》并开坛讲学,人称“鹤峰先生”,仙逝后葬于山下,墓前建有“鹤丘”碑亭;还有明代的丰熙、周瑛、林达、林魁、姜麟、王慎中,清代的杨道泰、状元马负书、会元陈常夏、沈宗仁,以及近代的溥杰、弘一法师、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等历代名人均留下了宝贵的题书刻字。

2.历史文化名村-湘桥

湘桥村位于蓝田镇九龙江畔,历史上人才辈出,比较著名的有清康熙奉政大夫黄金钟,官居杭州同知;清雍正刑部主事黄天瑞;清乾隆翰林院检讨黄阑枝;清康熙广西州同知黄宏遇等;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黄稷堂也生于该村。现有“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华佗庙”等明清古建筑10余座。

3.千年古刹-扶摇关帝庙

扶摇关帝庙位于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清代两次重修。庙宇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由庙前埕、戏台、前殿、天井、正殿、两廊、侧室等组成,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两进,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前、正殿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殿一对盘龙八仙檐柱,为清光绪十年扶摇旅台杨氏乡亲捐赠。附属文物主要有庙后瑶山顶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

4.芦州古渡口

郭坑芦州古渡口码头主要建设古渡码头、次码头、古韵竹林、入口牌坊、休闲广场道路、绿化景观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据记载,郭坑芦州古渡口是明清时期九龙江北溪航道的重要渡口。明清时期,郭坑为九龙江北溪货物集散地, 郭坑港辟内运航线,有木帆船经登州、湘桥至漳州的航线和直达石码、厦门的航线,水路货运码头长35米,设泊位1个,最大靠泊能力100吨。

5.承泽楼(俗称“小姐楼”)

承泽楼(俗称“小姐楼”),始建于清代,位于东溪农场场部附近,是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泽楼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主楼面积483平方米。方形两层楼,主楼两边各有一排护厝,护厝各有一个拱券门,门框下部是整块的长方形花岗岩,上部则用油标砖砌成。在主要位置有“枪口”和“瞭望孔”。2017年郭坑镇启动承泽楼修缮工程,修缮内容包括室内墙地面、木构件、屋面及室外工程等,现已完工并对外开放。

6.永兴

永兴堂在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内,庙二进,中有天井,两廊,坐北朝南,前殿悬山顶,后殿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始建于明代,清代和近现代均有重修。有古石碑二方。庙前有大埕,左侧有厢房,专祀广济禅师,右侧是东港溪。溪岸有三株古榕树,其中两株树桠交合而生,成拱形,溪边有绿篱,配有凉亭、拱桥等数景。

永兴堂石佛于明天启五年(1625)雕造,石佛共6尊,用白花岗岩石雕琢而成。其中弥陀佛坐像1尊,高0.88米,宽0.8米,座刻“天启乙丑石仓林正宇……等同舍”字样。韦陀立像2尊,高1.48米,宽0.6米,底部刻“信士信女同舍,天启五年立”。三宝佛坐像3尊,通高2米多,宽0.6米-0.64米,背部刻字难辩,底座刻“明天启五年”。雕刻工艺精巧,造像完美壮观。

7.湘桥东社清代官宅

湘桥村东社清代官宅位于蓝田镇湘桥村东社,九座雍正年间官宅依溪而建。其中以“钦赐翰林宅第”及“大夫第”两宅保存较为完整,两宅相连,皆五进,左右宽三十余米,前后深约九十米,并均有大埕。“大夫第”系清康熙至雍正年间杭州同知黄金钟故居,其官居五品,敕封奉政大夫。附近还有进士黄天瑞宅第,贡员黄宏达、黄尚锦宅第等清代古建筑。

8.檀林威惠庙

开漳圣王檀林威惠庙,始建于宋端平三年(1236),主持人宋进士陈沆。庙坐东向西,它是“开漳”重要史迹之一,系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698平方米,建筑面积298平方米,二进三开间,歇山顶,系土木结构,中有天井,两侧廊道,规模恢宏,其梁架斗拱造型雅致,古博大方,屋顶飞檐翘角,九龙戏珠,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中有石雕楹联七对,名人题匾等。

9.石室岩

石室岩又名石厝岩,位于蓝田镇西坑村三峰山,乃明代高僧樵云国师开辟讲经之地。 “岩有数室,皆巨石为之"。因是巨石覆盖之下,不用屋瓦,便成为室,故名石室,石室上镌有“斗牛"两 。

据《龙溪县志》载:樵云国师原为开元寺苦行僧。明万历初年,万松关尚未成为孔道,行人因此路是捷径,皆循此出入。樵云就于距小路2里多地方建小庵居住。白天在路边亭里施茶,夜间在庵里读书,终年不倦。数年之后,通晓诸经。

其时逢万历神宗皇帝之母皇太后崩,神宗欲聘天下苦修得法的有德高僧为其母起度。地方官推荐樵云应征进京。乃至法事告满,皇帝赐以金珠玉帛均不受,唯注视皇帝所穿之裤,帝会其意,问“你喜此服,待分制与你”。樵云答称,但此是矣,不必新制,帝乃赐予所穿之裤,并赐“龙裤国师"号。并赐紫衣回三峰山,依石结室而居,后又敕府县其营建梵宇,籍以供养,额曰“闲云石室"。石室尚完好,后人又建二庙宇供佛教信徒诵经,另有正来塔一座,镌有“保国佑民”四字。

10.江东桥

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位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名虎渡桥。而《漳州府志》卷六则说此处“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

宋绍熙元年(1190年),这里曾架过浮桥,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夏始建石墩木桥,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毁于火,于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议下,建成梁式石桥。《龙溪县志》记此石桥“广二十尺,长二千尺”,桥孔“十有五道”。1970年于古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今在靠西岸公路桥下,尚存古桥的五座完整桥墩、两跨桥面及残墩基9座和东西金刚墙,残长100.35米。桥墩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错叠砌,呈舰首形,通长11.4米,宽5.3米。墩间每跨以3-5条石梁铺成桥面。

2001年06月25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Hash:a4edaf8b6c2bcae4e2548a92480f972f69896eb1

声明:此文由 风韵中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