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文化与旅游景点 -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
导读:法国的文化与旅游景点 -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 1.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 2. 法国的特色文化和风情 3. 法国旅游文化总结 4.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有哪些 5. 法国的旅游特色 6. 法国人文特色 7. 法国文化景点 8.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介绍 9.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是什么 10. 法国的文化特色
1.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
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间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评论家沃克塞尔在他为布拉克画展撰写的评论中使用了“立方体”,“立方体的古怪”一词,从此立体主义正式登上画坛。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是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布拉克则承认:“立体主义,或者不如说我的立体主义,乃是我所创造的,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绘画符合我的天赋。”他们两种气质的结合,又通过格里斯和莱热各自的努力将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主义的产生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古希腊柏拉图关于几何美的观点及塞尚着意描绘事物的结构、永恒性的观点加之非洲黑人雕塑的启迪,这就导致立体主义艺术的产生。 《亚威侬少女》20世纪初法国画坛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905年秋季沙龙展出野兽派的作品,同时期在塞尚美术馆和1906年举办纪念这位大师去世的展览,这些与传统决裂的作品展对毕加索和一大批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1907年的春天,毕加索将所受的各种影响汇成一体创作了划时代的《亚威侬少女》。创作这幅画的动因是画家在偶然机会参观了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艺术,特别是黑人雕刻那种简练朴素、怪异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从中获得了灵感,开始了他的“黑人艺术时期”的创作,但塞尚后期作的那些《沐浴》女裸像也给他以具体的灵感。在这幅画中没有统一的构图,色彩呆板生硬,指手划脚的人物没有了体积感。画中少女们变了形的脸,正是毕加索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雕刻的结果。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这幅画有点折衷和自相矛盾,画家企图把几何形体化了的人物和封闭背景的几何形体结合起来,但整个构思、画面形象和空间处理都宣布了现代绘画的一个新方向――立体派的艺术已经诞生。《奥尔塔・德埃布罗的工厂》毕加索对塞尚的研究发现:“塞尚并没有真正地去画苹果,他画的是这些圆形上的空间的重量。”在结识布拉克之后开始了分析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 创作。这幅工厂风景正是分析立体主义的成果。这幅画中把空间物象分解成许多几何形体并进行了必要的重新组合,排除了传统的透视观念和画法,却得到了新的统一的“三度空间”:即通过视觉幻象冲击观者的视力而引起一种情感反应、想像、回忆和感受。画家以其简化单纯的手法综合概括地描绘物象。“分析立体主义”是以理性主义为依据来分析一切事物的形体,故能创作出仍然符合客观真实但又不同于客观真实的艺术形象。《三乐师》20年代初毕加索在重新运用一种古典主义的、不朽的、色彩有力地变化风格创作的同时,又探索一种以鲜明的色彩、平涂的手法、几何抽象的形象组合进行立体主义风格的创作。画中三个乐师以几何抽象色块造型、平面化构图、平涂手法制作。作品的主题是欢乐的,同时又有一种肃然庄严的气氛。《格尔尼卡》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为试验炸弹的威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库的一座小镇格尔尼卡,使二千名无辜人民丧命。这一事件震撼全世界,也震动了画家毕加索。他创作了这幅巨画,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公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马头上方是一盏代表“夜之眼”的电灯在发光,画中还有惊恐的妇女,高举呼救的双手。画里没有画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画家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对比,强烈中有和谐,运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手法结合创作而成,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布拉克 (1882-1963年)乔治・布拉克出生在巴黎附近的阿根托尔,父亲是位业余画家。18岁的布拉克来到巴黎住在蒙马特的一所陋室里画画,两年后进入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博纳画室学习,深受普桑、柯罗和印象派艺术的影响。1906年开始转向野兽派的新绘画。1907年认识了毕加索,从此他们共同探索新绘画,他是与毕加索同等地位的立体派创始人,也是本世纪唯一经历野兽主义和创立立体派的画家。1907年巴黎展出塞尚的艺术作品,这给布拉克很大的刺激。塞尚的“以圆椎体、圆柱体、球体来处理自然物体”的观念,深深烙印于他的心中,从此他放弃了野兽派的色彩,而以土黄、浅绿、灰等色彩描绘几何造型的画面,当他的作品在沙龙展出时,当时的评委马蒂斯说“这是立方体的堆积”。评论家沃克赛尔写道:“他轻视形态,将风景人物、房屋,一切都变成了几何形与立方体。”从此,立体主义就成了画派的名称。布拉克与毕加索志同道合地共同探索创造新的绘画形式,拼贴和集成法在两人的作品中相继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布拉克应征入伍,战后继续作画。后来逐渐脱离了早期立体主义的刻板式,几何语言经修改变更为比较自由和轻描淡写的形式,色彩朴素而又协调,画面上适度折衷自然主义的情趣,平静和谐而优美,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埃斯塔克的住宅》1908年布拉克与杜菲一起到塞尚的故乡埃斯塔克画风景。他一扫过去奔放的色彩代之以灰褐和灰绿色调与抽象的几何形体描绘自然景色,开始了他立体派的绘画探索。《二重奏》布拉克的艺术探索在1930年前后又发生了变化,笔下的线条不再是僵直的,曲线更加感人,形象尽量减少立体感。他在1935年说过:“我发现自己在世界本身的几面镜子中记录下了世界的影子。”对于世界,他则努力在其生活深处,从整体上去给予理解,而以剖面和它们在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现对象,增加感觉的角度,使形状的 廓变得流动弯曲,有摇晃之动感。色彩变得普通,单纯中有细微的变化,白色能发出声音,褐色有了生气,黑色发出闪亮,紫色变得透明,他的线条优雅洒脱,这些艺术特征从这幅《二重奏》中可以领略。格里斯 (1887-1927年)胡安・格里斯出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逝于法国塞纳河边的布洛涅。格里斯早先在西班牙入马德里美术与工艺学校。17岁时来到巴黎,他申请入法国国籍,但至死未能如愿。在巴黎为他的同胞毕加索的成就所吸引,他们往来密切,他们共同从事立体派创作。格里斯早期属于分析立体派,首先是分析对象,然后,不是在变化着的对象表面,而是在他们连续不断的体态里,去努力捕捉对象,从而在画面上造成一种复杂奇特,但又极具表现力的重叠。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毕加索像》。格里斯后来走向综合立体派创作,他认为在画的形状结构和色彩之间已经有着某种分离,而色彩有时又很难用一笔表示出来。因此,在粘贴画中,细部都可以互换,同时也不损害牢固建立起来的形状结构。1920年他声称:“我通过组织我的画面来开始工作,然后,我再给每个物体定性。”实际上他是以想像作为开始,试着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制造出一些特殊的个体。塞尚是把一个瓶子变成一个圆柱体,而他则是把一个圆柱体变成一个瓶子或变成某个瓶子。人们推论说他只有抽象理论的头脑,专横地推翻了艺术创作的一切正常主题并摒弃了一切人性。其实格里斯的艺术真正伟大之处在于接近音乐,他创造了一种纯正、高雅、严肃,具有静态美的整体效果,抛弃了一切细枝末节。 德国表现主义主要有两个集团组成:德累斯顿的“桥”社(北德)和慕尼黑的“青骑士”俱乐部(南德)。桥社成立于1905年,它的创始人是凯尔希纳、黑克尔,尔后参加的有诺尔德、佩希斯泰因等。凯尔希纳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每一个人,每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表现出驱使他们进行创作的东西。”他们赞赏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对蒙克持肯定态度,而且对原始艺术怀有虔诚态度。不过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相,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桥社在风格上的探索,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倾向于紧张、曲折、斜向,最后又变得短促、坚硬,这只是总的画风。在南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活跃着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取名“青骑士”,成员有马尔克、克利等。法国的德劳内在立体主义基础上的松散的几何形结构,大胆吸收色彩光学原理而创造的色彩技法,都给“青骑士”成员很大的启发,他们视他为“现代美术”的缔造者。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黑克尔 (1883-1970年)埃里希・黑克尔出生在德国的萨克森郡的杜勃恩。21岁入德累斯顿技术学院学习建筑并参与创立《桥社》。早期作品色彩强烈。25岁赴意大利旅行后改变了画面的色调,渐渐趋于和谐。在黑克尔的艺术创作中,他善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描绘人物的思索、焦虑和病态的精神面貌,他似乎在压抑自己的内心的激情而使得画面趋于和谐与稳定。诺尔德 (1867-1956年)埃米尔・诺尔德出身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农民家庭。17岁入费伦斯堡绍尔曼的雕刻学 学习木雕,后进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32岁到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深造。1906年诺尔德参加桥社,他是这个团体中最有才华的画家。他能把自然、原始的和心灵上的细致的因素和力量,通过简明的形式和充满热情的色彩和谐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他的色彩。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现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响亮悦耳的乐曲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处理是得益于印象派的启发。正如他自己所说:“色彩是我的音符,用来勾画相和谐又相抵触的音响及和弦。”他在作品中追求一种冷酷而燃烧的情感表现,放射出他那主观的情感,画中跳动、强烈的色彩将人们引入一个激荡和不安的世界,一种原始的放纵。诺尔德个性特征是农民、隐士和预言家三者兼而有之。希特勒当权时,他的艺术被宣布为“颓废”而被禁止。马尔克 《大青马》“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美术团体的名称。在20世纪头二十年它酝酿、产生、活跃于慕尼黑地区。“青骑士”的德文原文叫der Blaue Reiter,按理讲应译为“蓝骑士”,我国美术界则称为“青骑士”,本来在中文里叫“蓝骑士”也是可以的,但既为“蓝骑士”总离不开马的,该团体又确有不少画马的作品,如果将德文中用同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限定的马称为“蓝马”,在中文里总显得别扭,我们习惯叫“大青马”,没有听说叫“大蓝马”的。马是青马,人就成了“青骑士”。马尔克 《大黄马》马尔克在精神上最接近德国浪漫与抒情的传统,早年作品中用色带有象征的意味,造型为曲线的、富于体积感的、有力的结构,后来作品趋于抽象。克利 (1879-1940年)保罗・克利出身于瑞士伯尔尼郊区一位音乐教师家庭。克利自幼爱好文艺,中学时就写过小说作过诗,还是业余小提琴手。19岁时入慕尼黑库列尔的画室学习绘画,21岁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在丘特维克的画室与康定斯基同学。20世纪初年克利广游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艺术,因此他对古典艺术了解甚深。1905年来到巴黎对印象派推崇备至,次年迁居慕尼黑于1912年参加“青骑士”团体。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直到大战结束开始作画。尔后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希特勒执政后被驱逐出境又回到故乡,逝于洛迦诺。克利的艺术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他那变化多端的艺术语言令人眼花缭乱,捉摸不定。这是因为他的思想总是在现实与幻想、听觉与视觉、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往来,因此人们视他为超现实主义画家。在他的笔下,形体、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时而从某种观念的符号,时而从童稚的天真想像,时而从客观形态本身的节奏,时而从化着乐曲的声音世界里跳跃出来,克利总是敏锐地把握着奇妙的图画。不管怎么看克利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或具象形象或抽象符号,都是来自他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从客观形态的认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自身各种素质起了作用,他企图运用创造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康定斯基 (1866-1944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逝于塞纳河畔纳伊。20岁时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从事民俗史学研究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的民间艺术和装饰艺术。30岁时作为法学博士和大学教师决心投身于绘画而入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进修绘画,34岁毕业后成为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康定斯基,广游了艺术之邦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一度对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自己对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爱好与研究,这时的作品,显示出色彩强烈、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很少有古典主义传统。既有写实的,如《蓝骑士》,也 点彩法的如《马上的情侣》,并未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在1910年以后画风突变,转向抽象表现主义。19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幅倒置的写生画中发现抽象的意义,这使他认识到:外界自然的具体事物常常会干扰人们去欣赏艺术本身的美,因而他逐渐转向抽象画面的探索。第一次大战爆发,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担任莫斯科绘画博物馆馆长,参与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担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21年创立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由于苏维埃提倡现实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无法存在,因此重返德国,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成为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从此他以几何抽象的形式彻底取代了他前期的风格。1933年迁到柏林的包豪斯学院遭到纳粹的封闭,康定斯基的作品被宣布为颓废艺术,画家被迫迁居巴黎直到去世。如何理解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至于想像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在康定斯基的心目中,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大相撞,在相互的斗争中,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幅作品的起源如同宇宙的起源一样,是大灾难之后的产物,其结果如同在各种乐器的杂乱无章的噪声之中,提炼出一部交响曲。创作出一幅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在康定斯基的画中,从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蒙德里安 (1872-1944年)皮特・蒙德里安出身在荷兰的阿麦斯福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试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原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化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荷兰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为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构图》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创造这种平衡艺术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一次大战,社会普遍处于不安状态,他创造这类宁静平衡的艺术,企图安慰人们不安的心灵。人们以立体主义这一称呼来给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和莱热在1907年到1914年期 的艺术探索性创作命名。评论家沃克塞尔在他为布拉克画展撰写的评论中使用了“立方体”,“立方体的古怪”一词,从此立体主义正式登上画坛。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立体主义的代表画家是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布拉克则承认:“立体主义,或者不如说我的立体主义,乃是我所创造的,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绘画符合我的天赋。”他们两种气质的结合,又通过格里斯和莱热各自的努力将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像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布拉克也说:“画家并不想构成一件奇闻轶事,而是要造成一种绘画的事实。”立体主义的产生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古希腊柏拉图关于几何美的观点及塞尚着意描绘事物的结构、永恒性的观点加之非洲黑人雕塑的启迪,这就导致立体主义艺术的产生。 《亚威侬少女》20世纪初法国画坛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905年秋季沙龙展出野兽派的作品,同时期在塞尚美术馆和1906年举办纪念这位大师去世的展览,这些与传统决裂的作品展对毕加索和一大批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1907年的春天,毕加索将所受的各种影响汇成一体创作了划时代的《亚威侬少女》。创作这幅画的动因是画家在偶然机会参观了巴黎人类博物馆时,被非洲土著人艺术,特别是黑人雕刻那种简练朴素、怪异和粗犷的造型所吸引,从中获得了灵感,开始了他的“黑人艺术时期”的创作,但塞尚后期作的那些《沐浴》女裸像也给他以具体的灵感。在这幅画中没有统一的构图,色彩呆板生硬,指手划脚的人物没有了体积感。画中少女们变了形的脸,正是毕加索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洲黑人雕刻的结果。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这幅画有点折衷和自相矛盾,画家企图把几何形体化了的人物和封闭背景的几何形体结合起来,但整个构思、画面形象和空间处理都宣布了现代绘画的一个新方向――立体派的艺术已经诞生。《奥尔塔・德埃布罗的工厂》毕加索对塞尚的研究发现:“塞尚并没有真正地去画苹果,他画的是这些圆形上的空间的重量。”在结识布拉克之后开始了分析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与创作。这幅工厂风景正是分析立体主义的成果。这幅画中把空间物象分解成许多几何形体并进行了必要的重新组合,排除了传统的 透视观念和画法,却得到了新的统一的“三度空间”:即通过视觉幻象冲击观者的视力而引起一种情感反应、想像、回忆和感受。画家以其简化单纯的手法综合概括地描绘物象。“分析立体主义”是以理性主义为依据来分析一切事物的形体,故能创作出仍然符合客观真实但又不同于客观真实的艺术形象。《三乐师》20年代初毕加索在重新运用一种古典主义的、不朽的、色彩有力地变化风格创作的同时,又探索一种以鲜明的色彩、平涂的手法、几何抽象的形象组合进行立体主义风格的创作。画中三个乐师以几何抽象色块造型、平面化构图、平涂手法制作。作品的主题是欢乐的,同时又有一种肃然庄严的气氛。《格尔尼卡》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为试验炸弹的威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库的一座小镇格尔尼卡,使二千名无辜人民丧命。这一事件震撼全世界,也震动了画家毕加索。他创作了这幅巨画,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公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马头上方是一盏代表“夜之眼”的电灯在发光,画中还有惊恐的妇女,高举呼救的双手。画里没有画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画家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对比,强烈中有和谐,运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手法结合创作而成,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布拉克 (1882-1963年)乔治・布拉克出生在巴黎附近的阿根托尔,父亲是位业余画家。18岁的布拉克来到巴黎住在蒙马特的一所陋室里画画,两年后进入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博纳画室学习,深受普桑、柯罗和印象派艺术的影响。1906年开始转向野兽派的新绘画。1907年认识了毕加索,从此他们共同探索新绘画,他是与毕加索同等地位的立体派创始人,也是本世纪唯一经历野兽主义和创立立体派的画家。1907年巴黎展出塞尚的艺术作品,这给布拉克很大的刺激。塞尚的“以圆椎体、圆柱体、球体来处理自然物体”的观念,深深烙印于他的心中,从此他放弃了野兽派的色彩,而以土黄、浅绿、灰等色彩描绘几何造型的画面,当他的作品在沙龙展出时,当时的评委马蒂斯说“这是立方体的堆积”。评论家沃克赛尔写道:“他轻视形态,将风景人物、房屋,一切都变成了几何形与立方体。”从此,立体主义就成了画派的名称。布拉克与毕加索志同道合地共同探索创造新的绘画形式,拼贴和集成法在两人的作品中相继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布拉克应征入伍,战后继续作画。后来逐渐脱离了早期立体主义的刻板式,几何语言经修改变更为比较自由和轻描淡写的形式,色彩朴素而又协调,画面上适度折衷自然主义的情趣,平静和谐而优美,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埃斯塔克的住宅》1908年布拉克与杜菲一起到塞尚的故乡埃斯塔克画风景。他一扫过去奔放的色彩代之以灰褐和灰绿色调与抽象的几何形体描绘自然景色,开始了他立体派的绘画探索。《二重奏》布拉克的艺术探索在1930年前后又发生了变化,笔下的线条不再是僵直的,曲线更加感人,形象尽量减少立体感。他在1935年说过:“我发现自己在世界本身的几面镜子中记录下了世界的影子。”对于世界,他则努力在其生活深处,从整体上去给予理解,而以剖面和它们在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现对象,增加感觉的角度,使形状的轮廓变得流动弯曲,有摇晃之动感。色彩变得普通,单纯中有细微的变化,白色能发出声音,褐色有了生气,黑色发出闪亮,紫色 得透明,他的线条优雅洒脱,这些艺术特征从这幅《二重奏》中可以领略。格里斯 (1887-1927年)胡安・格里斯出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逝于法国塞纳河边的布洛涅。格里斯早先在西班牙入马德里美术与工艺学校。17岁时来到巴黎,他申请入法国国籍,但至死未能如愿。在巴黎为他的同胞毕加索的成就所吸引,他们往来密切,他们共同从事立体派创作。格里斯早期属于分析立体派,首先是分析对象,然后,不是在变化着的对象表面,而是在他们连续不断的体态里,去努力捕捉对象,从而在画面上造成一种复杂奇特,但又极具表现力的重叠。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毕加索像》。格里斯后来走向综合立体派创作,他认为在画的形状结构和色彩之间已经有着某种分离,而色彩有时又很难用一笔表示出来。因此,在粘贴画中,细部都可以互换,同时也不损害牢固建立起来的形状结构。1920年他声称:“我通过组织我的画面来开始工作,然后,我再给每个物体定性。”实际上他是以想像作为开始,试着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制造出一些特殊的个体。塞尚是把一个瓶子变成一个圆柱体,而他则是把一个圆柱体变成一个瓶子或变成某个瓶子。人们推论说他只有抽象理论的头脑,专横地推翻了艺术创作的一切正常主题并摒弃了一切人性。其实格里斯的艺术真正伟大之处在于接近音乐,他创造了一种纯正、高雅、严肃,具有静态美的整体效果,抛弃了一切细枝末节。 德国表现主义主要有两个集团组成:德累斯顿的“桥”社(北德)和慕尼黑的“青骑士”俱乐部(南德)。桥社成立于1905年,它的创始人是凯尔希纳、黑克尔,尔后参加的有诺尔德、佩希斯泰因等。凯尔希纳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每一个人,每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表现出驱使他们进行创作的东西。”他们赞赏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对蒙克持肯定态度,而且对原始艺术怀有虔诚态度。不过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相,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桥社在风格上的探索,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倾向于紧张、曲折、斜向,最后又变得短促、坚硬,这只是总的画风。在南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活跃着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取名“青骑士”,成员有马尔克、克利等。法国的德劳内在立体主义基础上的松散的几何形结构,大胆吸收色彩光学原理而创造的色彩技法,都给“青骑士”成员很大的启发,他们视他为“现代美术”的缔造者。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黑克尔 (1883-1970年)埃里希・黑克尔出生在德国的萨克森郡的杜勃恩。21岁入德累斯顿技术学院学习建筑并参与创立《桥社》。早期作品色彩强烈。25岁赴意大利旅行后改变了画面的色调,渐渐趋于和谐。在黑克尔的艺术创作中,他善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描绘人物的思索、焦虑和病态的精神面貌,他似乎在压抑自己的内心的激情而使得画面趋于和谐与稳定。诺尔德 (1867-1956年)埃米尔・诺尔德出身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农民家庭。17岁入费伦斯堡绍尔曼的雕刻学校学习木雕,后进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32岁到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深造。1906年诺尔德参加桥社,他是这个团体中最有才华 的画家。他能把自然、原始的和心灵上的细致的因素和力量,通过简明的形式和充满热情的色彩和谐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他的色彩。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现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响亮悦耳的乐曲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处理是得益于印象派的启发。正如他自己所说:“色彩是我的音符,用来勾画相和谐又相抵触的音响及和弦。”他在作品中追求一种冷酷而燃烧的情感表现,放射出他那主观的情感,画中跳动、强烈的色彩将人们引入一个激荡和不安的世界,一种原始的放纵。诺尔德个性特征是农民、隐士和预言家三者兼而有之。希特勒当权时,他的艺术被宣布为“颓废”而被禁止。马尔克 《大青马》“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美术团体的名称。在20世纪头二十年它酝酿、产生、活跃于慕尼黑地区。“青骑士”的德文原文叫der Blaue Reiter,按理讲应译为“蓝骑士”,我国美术界则称为“青骑士”,本来在中文里叫“蓝骑士”也是可以的,但既为“蓝骑士”总离不开马的,该团体又确有不少画马的作品,如果将德文中用同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限定的马称为“蓝马”,在中文里总显得别扭,我们习惯叫“大青马”,没有听说叫“大蓝马”的。马是青马,人就成了“青骑士”。马尔克 《大黄马》马尔克在精神上最接近德国浪漫与抒情的传统,早年作品中用色带有象征的意味,造型为曲线的、富于体积感的、有力的结构,后来作品趋于抽象。克利 (1879-1940年)保罗・克利出身于瑞士伯尔尼郊区一位音乐教师家庭。克利自幼爱好文艺,中学时就写过小说作过诗,还是业余小提琴手。19岁时入慕尼黑库列尔的画室学习绘画,21岁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在丘特维克的画室与康定斯基同学。20世纪初年克利广游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艺术,因此他对古典艺术了解甚深。1905年来到巴黎对印象派推崇备至,次年迁居慕尼黑于1912年参加“青骑士”团体。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直到大战结束开始作画。尔后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希特勒执政后被驱逐出境又回到故乡,逝于洛迦诺。克利的艺术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他那变化多端的艺术语言令人眼花缭乱,捉摸不定。这是因为他的思想总是在现实与幻想、听觉与视觉、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往来,因此人们视他为超现实主义画家。在他的笔下,形体、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时而从某种观念的符号,时而从童稚的天真想像,时而从客观形态本身的节奏,时而从化着乐曲的声音世界里跳跃出来,克利总是敏锐地把握着奇妙的图画。不管怎么看克利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或具象形象或抽象符号,都是来自他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从客观形态的认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自身各种素质起了作用,他企图运用创造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康定斯基 (1866-1944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逝于塞纳河畔纳伊。20岁时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在从事民俗史学研究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的民间艺术和装饰艺术。30岁时作为法学博士和大学教师决心投身于绘画而入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进修绘画,34岁毕业后成为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康定斯基,广游了艺术之邦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一度对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自己对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爱好与研究,这时的作品,显示出色彩强烈、粗犷、纯朴的民间画风,很少有古典主义传统。既有写实的,如《蓝骑士》,也有点彩法的如《马上的情侣》,并未形成稳定的个人风格。在1910年以后画风突变,转向抽象表现主义。19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 幅倒置的写生画中发现抽象的意义,这使他认识到:外界自然的具体事物常常会干扰人们去欣赏艺术本身的美,因而他逐渐转向抽象画面的探索。第一次大战爆发,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担任莫斯科绘画博物馆馆长,参与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担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21年创立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由于苏维埃提倡现实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无法存在,因此重返德国,应聘包豪斯学院任教,成为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从此他以几何抽象的形式彻底取代了他前期的风格。1933年迁到柏林的包豪斯学院遭到纳粹的封闭,康定斯基的作品被宣布为颓废艺术,画家被迫迁居巴黎直到去世。如何理解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至于想像就是对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在康定斯基的心目中,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大相撞,在相互的斗争中,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幅作品的起源如同宇宙的起源一样,是大灾难之后的产物,其结果如同在各种乐器的杂乱无章的噪声之中,提炼出一部交响曲。创作出一幅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在康定斯基的画中,从他的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欲望、激情的自由流露,在运用线条、色块组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画家强调精神表现的产物。蒙德里安 (1872-1944年)皮特・蒙德里安出身在荷兰的阿麦斯福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试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原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化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荷兰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为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构图》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创造这种平衡艺术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一次大战,社会普遍处于不安状态,他创造这类宁静平衡的艺术,企图安慰人们不安的心灵。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当时居住在法国巴黎蒙马特区的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毕加索Pablo Picasso所建立。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当时居住在法国巴黎蒙马特区的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毕加索Pablo Picasso所建立。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2. 法国的特色文化和风情
英国:大城市和小城市有很大区别.保守与开放结合的产物.
法国:优雅浪漫,追求生活质量,懂得享受生活
德国:欧洲的心脏,经济强国. 为人处世较为严谨,比较排斥外来文化.
意大利: 时尚与古典的结合. 生活节奏普遍较慢,人们个性极强,让我觉得有些随心所欲.
由于意大利地理位置的优势(北接欧洲大陆,西临浪漫的法国和西班牙,东面和南面分别与东欧和原始的非洲大陆隔海相望),和历史的积淀(意大利统一之前的罗马帝国,西西里,撒丁王国,威尼斯王国),意大利国内的各个部分文化差异很大.
荷兰:很有欧洲风情的小国,环境很好.
瑞士:金融中心.有四种官方语言.
挪威:经济强国,与德国有些类似的地方.与弥漫着整个欧洲的慵懒气息相比,挪威人和德国人更有奋斗精神.与意大利相比,挪威国内的南北文化差异不大.
希腊:古典,神秘,热情,坦率.
西班牙: 热情,疯狂,将拉美风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奥地利:有很浓的乡土气息,懂得享受生活.
以上是我对这些国家的整体评价,但如果你所问的 "特色"指的是物质方面,请往下看
英国、名牌大学
法国、时装,美食,汽车,动听的法语
德国、汽车
意大利、时装,美食(比萨饼,意大利面,雪糕,红酒.....)艺术(歌剧等),建筑
荷兰、风车
瑞士、金融业,手表
挪威、鱼和土豆
希腊、与历史有关的一切< /p>
西班牙、斗牛士
奥地利,音乐之都
3. 法国旅游文化总结
首先,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
其次,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再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最后,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进一步探讨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
4.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有哪些
从前法国之一个富于艺术情调的国家,法国人以爱美闻名于世。
他们懂得并不断的利用美丽的自然环境,不断地开辟了诸多旅游景点,旅游胜地,而且这些地方都是富有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法兰西文化。
特别是极富情调的巴黎“街头艺术”令人目不暇接,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沿街建筑上随处可见的小小纪念牌等等。
街头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年轻人,那些作品一般是2个谈恋爱者一起做成的,平民老百姓也随时随刻、随处参加等等。
巴黎是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值得人类追求浪漫之都”的话,那么法国就是享誉世界的浪漫之国了。
5. 法国的旅游特色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毗邻大西洋与地中海,处于欧洲大陆的一角,像一张摊开的公牛皮一样,由北至南由东至西,延伸开来。
西班牙的地形起伏多变,有宽广的平原、雄伟的山峰、还有奇特的沙漠和壮丽的雪山。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著名的历史名城,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素有“欧洲之门”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
市内有规模名列欧洲榜首的马德里自治大学,36个古代艺术博物馆、100多个博物馆、18家图书馆和100多个雕塑群。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塞罗那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带有哥特风格的古老建筑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巴塞罗那令人迷醉的天际线。格局凌乱的小巷子紧贴着新城区的边缘,古色古香的旧城区里会忽然冒出工业时代的烟囱,在巴塞罗那,这一切的不协调看来都顺理成章。
西班牙的海鲜饭与法国蜗牛和意大利面齐名,绝对是一道既美味又颜值超过的西班牙名菜,每一粒米饭中都夹杂着鲜美的海鲜味道。
火腿算是西班牙人最引以为豪的特产,它的味道咸鲜合一,入口后令人唇齿生香。它的吃法有无限可能,可以片成薄薄的小片,单独作为饭前的开胃菜。或是成为Tapas的配料,或是与其他食材搭配,变身为一道精美的西班牙菜肴。此外,还可搭配一杯雪利酒提升它的高贵口感。
西班牙最有名的一项活动便是斗牛了。斗牛在西班牙被视为国粹,从每年的3月19日——圣约瑟夫日开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国庆节这长达7个月的时期,都是斗牛季。
和他的邻居葡萄牙一样,西班牙也盛产足球明星。著名球星梅西便效命于巴塞罗那俱乐部。费尔南多、安德雷斯均是出身于西班牙的足球运动员。
多姿多彩的西班牙,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来到西班牙,不要想着一次就把西班牙全都走完,那是不可能的。在西班牙旅行,要放慢脚步,领略当地人悠闲的“没心没肺”,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悠闲,而不是像我们这么忙碌。
6. 法国人文特色
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
德语文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 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
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德国为欧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进入21世纪,德国与法国、奥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持续发展当代分析主义。
7. 法国文化景点
左岸、巴黎公社、莎士比亚书店、塞纳河、新浪潮电影、文艺片、时装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道、普罗旺斯、普鲁斯特、法棍、马卡龙……太多了,都是法国独有的能代表法国的东西,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欧洲中心的地位。
8.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介绍
1、巴黎,提到巴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巴黎时装周,所以在法国十大城市排名中它具有着非常浓厚的时尚气息,而且也法国整个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先发展的中心,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它城市内的很多建筑都是颇具风格的。
2、里昂,位于法国两大河流交汇处的它是非常有影响力的重工业城市,丰富的资源和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让其在整个欧洲经济圈中都是位居前列,多元化的建筑和文化氛围也是城市整个经济收益的大头来源之一。
3、蒙彼利埃,在在法国南部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工商业城市,极佳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资源让城市内经济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多元化的交通和多样化的经济体系让如今整个城市已经成为了法国国内经济排名靠前的城市。
4、马赛,这个在人口上仅次于首都巴黎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是相当独特,所以也发展成为了法国国内非常重要的贸易中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怡人的气候也使得它成为了整个法国年接待游客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5、南特,法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经过快速的发展目前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的迅速,到如今也成为了整个南部地区领先的文化商业中心,目前城市内的各类企业也超过了近千家,所也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斯特拉斯堡,法国东部最大的边境城市,和德国的某些城市算是隔河相望,历史也算是是非常悠久的这座城,市内也很好地保留了一些极具特色的建筑,在经济上就是属于非常典型的航运和贸易之城。
7、图卢兹,作为法国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在整个建筑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是领先的,其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都在7500万人次左右,市内也可以说是鲜花遍地,其最著名的圣塞尔南教堂可以说是城市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罗曼艺术之作。
8、尼斯,整个法国人心中度假天堂的城市,其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全年温和怡人的气候是它最能吸引到人的优势,真个城市内的各具特色的街道和商店更是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其经济发展的速速早就是处于法国前列的城市。
9. 法国旅游文化特色是什么
欧洲国家有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忌讳。
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被认为代表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 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
以下是欧洲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 法国 在博物馆和教堂不要用带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照。
女士优先的礼仪起源于法国,旅行中要注意为女性让道、开门、让座,上下车让女性先行。
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裤,大多数巴黎女郎的上班裤装都是宽松有致的,她们排斥紧绷在腿上的裤子,认为破坏秀腿那纯洁细腻的美。
德国 在德国用餐,不要用吃鱼的刀叉来吃肉。
如果同时要饮用啤酒和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
在自助餐的发明国里吃自助,尤其注意不要在食盘中堆积过多的食物。
德国人守纪律,讲整洁;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瑞士 与瑞士人共餐,通常在开始时互相敬酒一次,之后则不需频频敬酒,各自随意饮用即可。
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 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
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
并且英国人,凡事都须循规蹈矩,他们的汽车行使方向和欧洲其他国家正好相反。
在英国旅游,切记不要当众打喷嚏,翘二郎腿;不要从梯子下面走过,或在屋子里撑伞。
在谈话时,不要以皇室的家事作为笑料。
西班牙 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
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
如果无意中帮助了他们而使他们免受损失,那么你便永久地赢得了友谊和信任。
荷兰 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
性格坦率,开诚布公。
爬楼梯或搭升降电扶梯的时候,女性通常跟在男性的后面。
俄罗斯 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
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
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
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主张“左主凶,右主吉”。
葡萄牙 葡萄牙人重视礼节,通常在礼貌性寒暄之后都会互相交换名片,但不太守时. 与葡萄牙人洽谈生意,勿让葡萄牙友人有被推销产品的压力。
通常葡萄牙人喜欢在旧式、气氛庄严、亲切的咖啡屋洽谈生意,花费不多但效果好。
葡萄牙人,很像希腊人,随和,喜欢社交。
尽管天气热也穿着西装,和他们谈判时,应上衣整洁,并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戴上领带。
比利时 比利时人爱把做生意和娱乐结合在一起,喜欢招待别人,也喜欢被别人招待。
注重外表,注重生意伙伴的头衔。
丹麦 丹麦人,喜欢桑拿浴和饮酒,且酒较昂贵。
商务活动中倘若招待一场桑拿浴或多带几瓶苏格兰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谈资和作为最佳馈赠。
挪威 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等礼物送给女主人,出外郊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
希腊 希腊人,爱午睡,为亚热带气候所致。
说午安时可包 深更半夜,最后分别才道晚安。
希腊人做生意方法比较传统,讨价还价到处可见。
如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希腊却意味着“下地狱”,希腊人表示告别,是把手背朝向对方招手。
奥地利 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
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爱尔兰 爱尔兰人,忌用红、白、蓝色组(英国国旗色),这是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所致。
另外爱尔兰的法律禁止爱尔兰人离婚。
意大利 意大利人,比德国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国人多一些热情。
但在处理商务时通常不动感情。
做出决策较慢,并不是为了同同事商量,而是不愿仓促表态。
卢森堡 卢森堡人,日尔曼人的后裔。
由于国家小,多数人中午驾车回家吃饭,午间不办公。
10. 法国的文化特色
东欧
东欧的旅游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俄罗斯和斯洛伐克。
西欧
西欧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荷兰和瑞士。
南欧
南欧的主要旅游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北马其顿、黑山、葡萄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
北欧
北欧的主要旅游国家包括: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瑞典和冰岛。
北欧极简,南欧极繁
西欧在罗马帝国末期到封建社会早期是日耳曼蛮族迁徙的主要方向,文化中存在不少北欧及日耳曼文化元素,如双翼喷火龙的传说,中世纪游侠小说流行程度类似于我国的金庸武侠,但题材都是骑士斗恶龙救公主,打抱不平的老套路。而南欧的主体文化特色是拉丁文化,受北欧文化影响较小。西欧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新教传播的主要教区,兼有清教徒文化特色。南欧没有这段历史,但它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所以在文化艺术上意大利至今走在世界前列,在歌剧,服装,绘画领域皆有不俗的表现。
在东欧,许多国家被奥斯曼穆斯林帝国殖民,在苏联时代的接管。动荡的局势,严重阻碍了东欧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现在仍然遭受后遗症的困扰。
这些截然不同的历史塑造了欧洲的东西方历史,使它们成为今天的样子。西欧,好奇和探索的过去,为西欧人打开了许多不同文化的大门,白莲花就是遗产。
东欧,穆斯林殖民和苏联带来了文化的震荡,波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地依然在重新建立民族和宗教自豪感。由于东欧人遭受的苦难要比西欧多得多,因此东欧对外来者更加警惕。与西欧相比,东欧倾向于持有强烈的,传统的,保守的民族主义观点。
Hash:7d82941b8837203726867601db18ef016644d8e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