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鄂伦春族乡在哪儿新生鄂伦春族乡有哪些不一样的文化背景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这些文化背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接受,而这些民族也开始逐渐的张开双手欢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新生鄂伦春族乡,这个生活在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有着哪些不一样的文化和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呢?
鄂伦春民族
鄂伦春民族的狩猎文化由来已久,至今还保留着狩猎传统。在这个里生活的居民也会斥责东北特色家常菜,偶尔也会品尝到鄂伦春猎手新打回来的食材,野猪肉、狍子干、犴肉等野味
在新生鄂乡,不仅可以参观具有浓郁鄂伦春民族历史特色的岭上人博物馆,还可以前往鄂伦春族原始部落景观群,体验鄂伦春下山前的生活状态,亦可以在冰雪中感受鄂乡的魅力。
讷河鄂温克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农业鄂温克区,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鄂温克族乡。
走进美丽的鄂温克;会感到草原就像一幅画;画中有清澈的河流;滋润大地养育无数的生命;看牧人慈祥的脸庞;孩子们露出天真的微笑;套马杆挥在蓝天下;羊群就像是那白云轻轻飘;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四排赫哲族乡
四排赫族风情园是集文化、娱乐、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以民族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仿古性建筑为载体,充分体现民族文化、民俗民风、发展过程。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好在很多的人文风俗都被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
探索新生鄂伦春族乡的原始森林!一路向北DAY3 鄂伦春族
这是“黑河,我的极致远征”的第三天,从雨天到晴天,从孙吴到黑河,汽车飞驰在蓝天白云下的高速上,遗憾的是吹不到高速两旁田野里的风。我带上耳机听着小歌,迷迷糊糊地打了个盹,醒来的时候,手机已经无服务了,带队的人说我们已经到达新生鄂伦春族乡了......然后接下去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只是盯着远处那感觉伸手就能抓住的云朵。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意思是“山岭上的人”、“使用驯鹿的人”,有人把鄂伦春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精骑善射,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名歌,旋律优美、热情豪放的歌曲。
热情的鄂伦春人,穿着民族的衣服,倒了满杯的下马酒,在阳光下等候着我们。喝上名族风情的下马酒,接受着名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感受着鄂伦春人民的热情。
下马酒的饮法:左手端杯,右手无名指沾酒弹向天空,敬天。再沾酒弹向地面,敬地。再沾酒绕酒杯绕一圈,敬神灵。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两杯带着蓝莓味的下马酒入肚,听着鄂伦春人献给我们的“赞达仁”山歌,心情无比喜悦,瞬间忘了路途的颠簸。
喝完下马酒,驱车前往岭上人博物馆,因以前鄂伦春人都生活在山岭上打猎,为了记录它们当时的生活,建立此博物馆,叫岭上人。走进展示古代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感受了一下民族发祥的历史过程。整个博物馆以实物形式直观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及狩猎文化。
博物馆珍藏着大部分为民族文物:桦皮制品、兽皮制品,还有其他木制类、骨器类、布制、皮革等制作的工艺品。冬天的鄂伦春特别冷,鄂伦春人就会用动物的皮毛制作典型的民族服饰。大衣叫“苏恩”,是冬天穿的皮袍,用狍皮精心缝制,狍皮为面、毛为里,穿起来非常暖和。皮靴叫“其克密”,是用16只狍腿的皮拼制成的短靴,以野猪皮或熊皮做底,以狍筋代线缝制。在雪地上穿着适用,轻便保暖。“灭塔哈”,是用狍头做的皮帽。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器皿,有桦皮篓、桦皮盒,做工精巧,上面用彩色丝线刺上美丽的图案,是民族工艺。
路边的野花香,潺潺的河水流过,走在森林里唯一的一条马路上,山间绿树成荫。“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可以与世隔绝了,真好!”我跟同行的朋友说,并用力呼吸起来,空气倍儿好,可以透到心里。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运气好还是一直旅行保持了良好的心态,总是想什么来什么,有一段时间总是想要到原始森林里过日子,于是就这么莫名来到了新生鄂伦春族乡。
偶遇骑着大马拿着猎枪的猎人,他们对着我们微笑,我们对着他们拍照,然后我也扛起了枪,爬上了越野,酷酷的摆起了poss。我想就这样把自己扔在这片原始的森林中,不问尘世。
鄂伦春人居住的乌力楞。
青山绿水间,车友们将越野车开到了小河里,体验里一把跋山涉水,真是酷毙了。
晚餐时间,吊桥上,孩子们在欢声笑语,河流边,车友们架起了炉子,乡民们杀鸡宰猪,在这片夕阳下的原始森林间准备起了野炊。这画面很和谐。有太多太多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这样的感受,而我一定会珍惜这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