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有奇观 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
至今,秦岭中仍旧保存着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存在——第四纪冰川遗址:
诸如华山海拔2100米以上令人震撼的冰蚀地貌;
诸如牛背梁海拔2 600~2 800m那些千姿百态的“冰川石海”;
诸如天竺山“黑槽”中随冰川漂行而形成的“烂石窖”……
这些遗留在秦岭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如一本“史书”讲述着第四纪冰川时期发生在北纬34度的沧海桑田。
一直抵达第四纪冰川的边缘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诞生后,随着气候的变迁,温暖与寒冷的交替让地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今日所能观赏到的高山湖泊、低谷崖洞、熔岩溶洞等,皆是气候留在地球上最真实的印迹。说起地球史的上一次大冰川期——第四纪冰川,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回望到眼前,秦岭地区也保留着诸多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痕迹。
秦岭地区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四次冰川作用,即早更新世晚期的洛南冰期,中更新世的咀头冰期,晚更新世的玉皇冰期和太白冰期。经历了第四纪时期的沧桑巨变,群山中不仅有常见的河流阶地、冲沟、洪积扇地形,还有半覆盖盆地冰川和树枝状冰川以及冰斗冰川或小型冰槽,那些山顶和谷源地区被掘蚀而成的冰斗地形和出现在不同高度具不同特征的冰碛物,揭示了秦岭山脉不止一次地度过了冰天雪地的时期,而太白山顶部数个高山湖泊等冰缘现象的清晰保存,表明秦岭山脉的顶部从冰雪笼罩下解脱出来的年代并不久远。
“
太白山:
太白山作为秦岭最高峰,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景观,尤其是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保存着第四纪冰川遗迹。太白山是6000~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地,太白山所见到的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主峰拔仙台和跑马梁,如冰斗、槽谷、冰蚀湖、冰坎、刃脊、羊背石、冰溜面等比较典型的冰蚀地貌,以及冰缘气候作用下形成巨石角砾堆积的石海、石林、石环等冰缘地貌。这种保存完整而奇特的冰川地貌可被称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天然博物馆”,是研究我国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土壤、植物、古地理以及我国冰期于间冰期的重要地区。
秦岭在中国第四纪冰川史上,以太白山顶存在的末次古冰川而著称。太白山顶的几个天池(冰斗湖)只是停留在秦岭最高峰上部的第四纪最后一期发生的冰流,在气候变暖时,冰流发源场所囤积的冰层完全融化后,形成其中的高山湖泊。今日秦岭山脉的不同高度和地段所见的昔日的冰川遗迹,证明秦岭山脉在第四纪时代,不止一次地经受了冰川作用。太白山顶的冰蚀地貌是冰川槽谷,规模大而醒目,呈放射状,集中分布于拔仙台周围。拔仙台是当时冰川活动的中心,各种冰川及冰缘地貌分布在它的周围。拔仙绝顶是被几个冰斗包围的山岭,经冰川刨蚀形成的崖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峰,而大爷海和二爷海是两个典型冰斗,分别位于拔仙台南北两侧相背发育的冰川槽谷顶端,代表了第四纪末期冰期冰川最后撤退的古雪线位置。时至今日,太白山高山区冻融风化作用从未停止过,强烈的冻融风化,使露出地表的岩石不断遭到破坏,形成大量冰缘地貌。
“
华山:
小型冰斗冰川成为有力佐证
华山是秦岭山脉的北支脉,这座浑然一体的花岗岩巨石,成就了华山成为五岳之一的地位。华山山脉是古老的隆起褶带,地层主要为太古界,是一套深变质的岩系,以杂色片麻岩、片岩为主,有大片新生代花岗岩基,其现代地貌在断块构造基础上,形成山高谷深水系密布的流水侵蚀为主的诸种地貌。但在其现代分水岭脊线的有限范围内,尚保存有昔日冰川流行的一些冰蚀残迹。华山山脉在2100米以上的山地,均有确凿的冰蚀证据。老鸦岔、火龙关至王排沟的沟塬,刃脊锐利而高耸,与刃脊相连的众多冰斗,以刃脊为后壁,在南北两个坡面交错排列。溯源侵蚀最强的华山山脉中断,因山脊形成鞍部,古冰斗存在过的高度已被削落,故无冰斗存在。就华山南坡残存的冰川遗迹而论,系小型冰斗冰川,下达高度不超过1300米。即便如此,华山同样留下了经历过冰河时代的遗迹。
“
牛背梁&天竺山:
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石海”
作为秦岭中段的牛背梁,是秦岭造山带的典型缩影,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除高山峡谷、石林、石柱景观外,主峰上在海拔2600~2800m的高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这次冰川发生在距今六、七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在陕西称太白冰期,相当于李四光教授确立的大理冰期。特别是主峰一带的石河、石海,集中分布着大量的巨石,这些巨石多由花岗岩组成,形状较规则,呈方形或棱形,每块体积1-3m⊃3;,重量1-2t,据考证,这些巨石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沉积物(冰积石),亦称“冰川石海”,这些巨石,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望之浩然。
除此以外,位于山阳县的天竺山北侧,有一处颇有特色的峪,名曰“黑槽”,顶部是一个典型的U型峡谷,第四纪冰川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大量的漂石随冰川的移动在这里堆积成了“烂石窖”。在天竺山的东坡林场下面约2公里处,还有一外独立的小山,石灰岩被冰水携带的小石块冲击,形成了密密麻麻旋涡状的坑,属于一处罕见的地质遗迹——冰臼群,同样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距今已有200~300万年的历史。与之相联系的还在七里峡河谷中发现有大规模的巨石阵,也系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冰川漂移堆积形成的冰河遗迹。
名词解释
雪线: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冰碛:在冰川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
冰斗:在河谷上源接近山顶和分水岭的地方,总是形成一个集水漏斗的地形。当气候变冷开始发育冰川的时候,这种靠近山顶的集水漏斗,首先为冰雪所占据。冰雪在集水漏斗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而形成冰川。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它像木匠的刨子和锉刀那样不断地工作,原来的集水漏斗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伏。这种地形叫做冰斗。
冰缘:原指冰川边缘地区,现已泛指不被冰川覆盖的气候寒冷地区,大体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相当,所以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带你领略旅游发展之魂!
送你一个美丽的陕西,
标题
陕西旅游杂志
微信号:sx710075
编辑部:029-82090291
广告部:029-8209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