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地下景点 德国地下水道
导读:德国地下景点 德国地下水道 1. 德国地下水道 2. 德国地下水道建设在中国 3. 德国良心下水道 4. 德国下水道图片 5. 德国下水道 6. 德国水道在哪里 7. 德国柏林下水道 8. 德国地下管道 9. 德国地下水道建设
1. 德国地下水道
没有一个人发明,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顶管机发展过程:
顶管法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
最早于1896年美国北太平洋铁路铺设工程中应用,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
近20年,日本研究开发土压平衡、水压平衡顶管机等先进顶管机头和工法。
顶进速度最快:美国1980年,9.5小时顶进49m。
顶进距离最长:
国外首次一次最大顶进距离1200m,1970年,德国汉堡下水道混凝土顶管,直径为2.6m。
国内创造混凝土顶管世界记录——一次最大顶进距离为2050m,2001浙江嘉兴污水顶管,钢筋砼管直径2m;
国内创造钢管顶管世界记录——一次最大顶进距离为1743m,1997年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长桥支线顶管,钢管直径3.5m;
中国从50年代从北京、上海开始试用顶管机。
1986年上海穿越黄浦江输水钢质管道,应用计算机控制,激光导向等先进技术,单向顶进距离1120m,顶进轴线精度:左右﹤±150mm,上下﹤±50mm。
1981年浙江镇海穿越甬江管道,直径2.6m,单向顶进581m,采用5只中继环,上下左右偏差﹤
2. 德国地下水道建设在中国
其一是“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话似乎成为评论城市内涝事件时的经典回复。但是这句话的来历,你是否有了解呢?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之口,源自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但是,小说中的原句也并非如此。
作为外文版小说,《悲惨世界》不止有一个汉译本。这里我们只引用一个相对比较常用的版本:“阴渠, 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在这个死灰色的地方,有着它的黑暗处,但秘密已不存在。每件东西都显出了原形,或至少显出它最终的形状。垃圾堆的优点就是不撒谎……一切涂脂抹粉的都变成一塌糊涂的形象。最后的面纱终于揭开,阴沟是一个厚颜无耻者,它吐露一切。”
由此可见,“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话,显然是在后来的媒体人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演绎。从雨果小说原句来看,他的意思并不仅限于吐槽一下城市下水道工程优劣这么简单。
其二就是更为著名的“青岛下水道德国造”谣言。这个谣言很早前就已经被辟谣,但是谣言往往都比辟谣影响力更广,所以目前依旧有很多人对于“德国造青岛下水道”啧啧称赞。
据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2016年的说法:“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所以关于青岛下水道谣言的最终结论就是:“德国下水道让青岛不淹水”是一个曾经的事实;今天的青岛是否内涝是否淹水,德国造下水道俱非关键因素,则是一个当下的事实。
所以当每年的雨季一到来,全国人民陆续上网吐槽“观海”体验,这显然并不是什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因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聚集了太多的资源和财产,每一次的内涝都将造成巨大的综合损失(不仅仅是财产)。
既然“德国造青岛下水道”的谣言已被辟谣,那么对于目前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各个城市的“观海团”而言,究竟有什么案例是值得大家观察和思考的呢?还真就有这么一个案例,它不在遥远的欧洲伦敦、 黎,而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城市里。
福寿沟是一处地下水利工程。它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说到这儿,我认为大家首先应该重点了解一下刘彝这个人。中国的史书当中,基本上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偶尔有几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的人物,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根源也更多在于他们的从政经历。如果是个平民科学家,那基本后世能够找寻到的相关资料都不多。刘彝不算平民,当过官,但是史书介绍也并不多。
3. 德国良心下水道
东京的下水道规划最好。日本也是亚洲容易受到台风影响的国家,然而日本东京这座人口极其密集的城市,却极少出现内捞的局里,之所以这样,得益于日本东京先进的排水系统。只需要12秒就能排空一个奥运会比赛游冰池的水。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4. 德国下水道图片
是说德国人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说德国人在德国国内所做的下水道完全符合施工要求,德国的城市里从来不内涝不存水。这种事儿传到了国内,因此将德国人的下水道称为良心下水道。
5. 德国下水道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 頭條萊垍
6. 德国水道在哪里
欧洲著名的河流很多,但最著名的有两条河。一、伏尔加河又译窝瓦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它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里海。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历史摇篮,被称为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伏尔加河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还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面积,使其跻身于世界大河之列。
二、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
三、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232千米,流域面积22万平方千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千米。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德国的部分长度为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
7. 德国柏林下水道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来看看堪称典范的世界八大海绵城市,学习一下他们的绿色建设经验。
1、英国伦敦
最为典型的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
2、荷兰鹿特丹
在市中心“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而当暴雨来临时,由于雨水流向 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3、法国巴黎
巴黎的水循环系统堪称世界范围内大都市中的典范。1852年,着名设计师奥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国人誉为“最无争议”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环系统。奥斯曼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人体内部的水循环。他认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应潜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处,以便及时吸收地表渗水。城市的排污则如同人体排毒,应当使污物沿管道排出城镇,而不是直接倾泻于巴黎的塞纳河内。奥斯曼的这一设计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缓解了瞬时某一地域的排水压力。
4、韩国首尔
将人行道等设施的透水性列为义务性措施,引导城市拆迁改造工程优先考虑水循环恢复。进行水循环改造,包括铺设透水地砖、建造雨水花坛、设置雨水收储设施。
5、日本东京
位于东京外围琦玉县春日部市的“东京外围排水系统”。该系统被称为世界规模最大,深埋地下五十多米、全长6.3公里。系统由五个巨大的圆柱形蓄水坑、宽度达10米的输水管道,以及更为巨大的“调压水槽”构成。
6、德国柏林
柏林的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7、美国纽约
地下排水隧道宽敞,水流平静,好似地下迷宫。在纽约这个暴雨成性的城市,它有足够的担当来确保雨水畅通下行,不在路面形成积水。
8、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雨季时,虽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市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
8. 德国地下管道
有一张神秘的地下石油
穿山越岭翻江蹈海,为欧洲战场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就是——英国地下石油管网和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输油管道。
战争初期,它帮助英国顶住了德军飞机的狂轰乱炸,使英国在巨大压力下崩而不倒。战争中后期,它又为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输送了大批能源。
9. 德国地下水道建设
全球城市排水系统TOP10!!!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要检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场暴雨就已经够了。然而,可是在暴雨面前,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鲜有做作到从容以对的。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巴黎的排水系统甚至成了参观景点,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
1.英国伦敦下水道:切断霍乱源头
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伦敦地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流行病肆虐有关。由于水体污染,1848年-1849年间,一场霍乱导致1.4万伦敦人死亡。疫情结束后,为了改善滋生传染病的温床---伦敦地下水道,英国着手改进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历时7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 再没发生过霍乱。伦敦市民为纪念建设伦敦下水道的带头人巴瑟杰的贡献,给他塑了一座雕像。2009年5月,伦敦下水道曾经经过一次巨大的冲洗工程。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
2.法国巴黎:欢迎参观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下水道四壁整洁而宽敞,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腥臭。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节,巴黎人畅行无阻,地铁通道上不会挂“瀑布”,车子也不会变成“潜水艇”。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载着文化的。《剧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着对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警察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3.意大利罗马:2500年后仍在使用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暴雨造成的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米×4米,从古罗马城广场通往台伯河。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洁下水道时,曾乘坐一叶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历了一遍,足见下水道是多么宽敞。
美国电影《罗马假日》中有这么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把手伸进石头人的嘴巴中,悄悄地把胳膊抽出衣袖,再拔出袖子,装作手已被“吃掉”。他用这个小小的伎俩,打动了安妮公主(奥黛丽·赫本饰演)的芳心。这个石头大嘴叫“真言之口”,人们习惯叫它“测谎石”,传说是一位罗马君主为了检验大臣是否忠诚而造的。其实,这个所谓的“测谎石”,正是古罗马时代下水道的一个出水口。
4.德国慕尼黑:80%路面能够透水
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全境共有51.5万公里长的排水管道,可环绕地球13圈,每年可处理94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地下总长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有13个地下储存水库,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如果暴雨不期而至,地下储水库就可以暂时存贮雨水,再慢慢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德国城市80%路面能够透水。不同的区域会铺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本身可透水,砖与砖之间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的地面,选择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这样有利于杂草生长,从而使地面的40%具有绿化功能。考虑到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更需要绿化和美化,因此这些地方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会留出空隙;居民区、校园和公园等步行道路由于路面使用率高,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会更合适。此外,还在道路边修建了引流暴雨的排沟壑,直接连通市政排水管道。
而德 人从1899年开始在青岛铺设的地下管网,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并最早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带有反水阀,这样一来雨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雨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不会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脏物也便于清理。
5.澳大利亚悉尼:需要预约的风景
1788年,首批英国人和被流放者来到悉尼建立殖民地。1790年,英国人在此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排水系统,用以提供干净水源。到了19世纪20年代,这些石制的输水管道被用作下水道。而今天,它被用于将暴风雨导致的城市积水排入悉尼港。这些排水沟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现存的、最古老的带有早期欧洲色彩的遗迹,也因此成为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6.荷兰:水广场
欧洲最大的海港城、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素有“水城”之称,其海拔低于海平面,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但是,这座已经和洪水斗了上千年的城市,虽然常常遭遇暴雨,却鲜有水漫金山式的泽国景象,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排水系统。1953年,荷兰成立了专门防洪的水务委员会,并不断提出“水广场”、浮动住宅等富有创意的方案来应对洪涝、海平面上升等“水问题”。
在鹿特丹市中心,“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人们可以在广场上尽情地踢球、溜冰;而当暴雨来临时,“水广场”则可瞬间变身,成为一个防止积水的排水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的水池就像一张循环往复的网,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对降雨进行分流和吸收,该城铺设了透水性能好的砖块,并根据一定坡度向周围绿地透水。实施多年的屋顶绿化方案更让屋顶发挥了吸水海绵的作用,减缓了雨水进入地表的速度。
7.新加坡:建楼前先规划排水系统
新加坡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11月~次年1月是雨季,几乎天天下雨。总的来说,新加坡很少出现被水淹的情况,这主要归功于其先进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之初,每起一座楼,每建一个街区,最大容量的排水系统一定是提前规划好的。
行走在新加坡的人行道上,会发现有很多沟盖盖,这些都是用来排水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明渠、沟壑星罗棋布,形成了城市排水、蓄水的网络,将雨水分别排入新加坡的17个大蓄水池,成为新加坡水资源的源头。这样的排水渠遍布新加坡,足以应付正常雨量下的排水问题。
作为一个处于热带雨林带且年降水量超过2300毫米的城市,新加坡好像没有发生过大路被雨水冲毁的事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绝大多数公路的旁边都会有一条很大的排水沟;新加坡绝大多数的房前屋后的排水渠都修得很好,这些水渠和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相连,保证了雨水能及时地排出去。
8.美国芝加哥:世界上最大的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
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止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均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并采取了详尽的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同时,美国鼓励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 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芝加哥地区城市合流制改造和内涝灾害控制工程是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采用地下深隧技术的范例。
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芝加哥市将原来流向密西根湖的排水管网改变排水方向,建设由东向西排向河流的人工水道,建设合流制污水处理厂解决河流的水体污染问题。
芝加哥花了几十年时间、投资300亿美元建设的深隧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项目是分期建设实施的,第一期项目从1975年开始投入建设,2006年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绵延109.4英里的深层、大直径的岩石隧道,可以提供23亿加仑(8700万立方米)的容积;第二期项目主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兼顾面源污染,主要项目是建设3个地面大水库。
9.奥地利维也纳:让排水管网“智能化”
维也纳的排水管网始建于1830年,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帝要求按3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和建造维也纳排水管网。维也纳目前的人口为180万,其排水管网仍受益于180多年前始建的管网格局。
出于历史原因,除个别新建城区外,维也纳的排水管网一直是合流网,即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同一管网。管网的设计容量包括生活污水和雨水两部分。生活污水的流量设计标准是人均每天150升;雨水排放的流量设计标准是取近100年里降雨量最大的5年、降雨最强的15分钟为参数,最低设计流量为日常流量的4倍。近十多年来,维也纳采取了三项措施,向现有管网要流量。首先是对排水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维也纳有2400公里排水管网。其次,新建应急储备池来扩大管网排放能力。另外,增加城市绿地和街头、房顶的植物,减少水泥、沥青的封堵面积。
10.日本东京:五至十年一遇
除了地震以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台风和夹裹而来的大雨。而东京地区排水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堪称“地下宫殿”。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5至10年一遇”(1年1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最大的下水道直径12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东京圈外围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并且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11.马来西亚吉隆坡:SMART Tunnel
马来西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地处热带的吉隆坡,暴雨肆虐的天气经常出现,导致河流泛滥。当地政府在2007年筹资4亿多美元修造的暴雨管理和道路隧道系统(SMART Tunnel),很大程度上为吉隆坡的居民缓解了一下雨就道路积水,造成堵车的局面。这个道路系统的储水容量为300万立万米,项目设计按照百年一遇的 降雨强度而建造,其中的防暴雨排水道绵延达9.7公里,内部直径13.2米。工程之大,运作之高效,令人叹为观止。美国的探索频道甚至为这个工程专门做了一集纪录片,名字就叫《“聪明”的隧道》。
Hash:f5c5c5bf1d8e8bceb700b35d599a327783253cd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