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古镇为什么被称为千年古镇?

  大通,古名澜溪,地处繁荣富庶的锦绣江南,是镶嵌在八百里皖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存史料中,始见于宋代诗人杨万里《舟过大通镇》一诗,由此上溯,自宋元丰八年(1085年)设镇以来, “镇史”已近千年。 早在春秋时期,大通这里已有先民聚居。春秋战国时期大通属于吴头楚尾之地,三国时属吴管辖,唐朝初年在大通设立水上驿站,南宋时商贸活跃,大通形成了“日出而市、日落而散”的集市活动,加上水产丰富,开始以鱼盐集市而名噪一时,历史上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称安徽“四大商埠”,享有“鱼盐城市”的盛名。

  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飞檐翘角的古老建筑、青石板的街道和屋宇间褪色的雕梁画栋,以及沿江地方的一两处明清结构建筑的水上吊楼,依稀还留有昔日的繁华印迹。 大通古镇的建筑古色古香,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主要有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建筑群、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堂、和悦街上的青石板路,以及古刹头天门。

  同时小镇也有新的园林设计,设计口号是“镇在园中、湖在镇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小镇因此曾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大通也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传说,屈原第二次被放逐,由郢都东迁时曾途经大通,所以大通自唐代起就有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唐朝诗人张建封来到大通时正好遇到大通人正在举办龙舟赛,他被火热的场景所感染,曾提笔写下《竟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大通古镇先民竞赛龙舟时荡漾的激情和火爆场面。

Hash:991165ef442bfc2ec638762c79e35d63dffc8bd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