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谓天圆地方;但是古巴比伦的人却认为,地是圆的,大地的周围是河流;古欧洲的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的平面,海的尽头是个无底洞;古希腊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一直想要求证。于是,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被国王拒绝。西班牙国王当时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想要对外扩张,于是支持麦哲伦,给他配齐船只跟水手。麦哲伦的船队由5艘远洋海船和200多名船员组成。其中主战舰“特立尼达”号排水量可达110吨,其他的排水量不足百吨。

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出发,1521年3月28日返航,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海不仅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还验证了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而且海洋不是隔离的,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这次的航行为人们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人是非常佩服麦哲伦的,在当时科技还是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能去完成这一壮举。遗憾的是,麦哲伦死在途中,自己的水手代替他回到了自己的扬帆之地。这次航行,就是一场与生命的较量。

长途航行且船只有限,而且还有这么多水手每天需要粮食和水。其实粮食不是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多准备,在海上也可以捕捞点鱼虾等补充营养。但是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水的储备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不喝水,人体的70%都是水分。那么在航海过程中,淡水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因为在海上呆的时间很长,而且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中大量的微量元素跟生物,对人体都是有危害的。同时,海水中有大量的金属物质和盐,浓度大于人体体液的浓度,如果直接饮用海水会直接造成人的死亡,所以船员们是绝对不会考虑饮用海水的。

在现在可以把海水进行分离,将淡水解析出来。众所周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肯定没有这样的技术。而且,淡水在没有活物的情况下,是很难保存的,超过一个月就会发出恶臭,根本没有可能再去饮用,只能用于生活中简单的洗漱。而且再加上他们都是用橡木的桶盛水,这样水跟空气直接接触更加容易变质。

所以,在登船的时候他们会准备很多的酒,在海上漂泊是很空虚跟寂寞的,没有可以消磨时光的工具,天天面对着茫茫的大海。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手机,更没有抖音和微博,更没有任何的娱乐项目去消磨时光。只能一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的生活,所以喝一些酒来填补空虚的生活,还可以补充淡水,以及增加饱腹感。另外在出发的时候他们会将水煮沸,用高温杀掉微生物,往水里倒一些酒来,另外加一些橄榄油,让油层漂在水上边,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水变质的时间,让水保留的时间更长一点。同时酒还可以杀菌,减少一些传染病的危险。因为酒是发酵后得来的,所以保存的时间会很长。在密封状态下可以保存好久好久,酒越存放越值钱,在靠岸的时候还可以用酒来换取物资。

另外淡水的补给当然还有其他的来源:现在航海船队出行都是靠港口的补给,有计划的停靠,补给也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在麦哲伦的那个年代,航线和要到达的地方都是陌生跟未知的,而且在当时所有的设施都是不完善的,根本不可能会有港口,所以港口补给在麦哲伦的年代是没有的,但是适用于现在船队的出行。

虽然麦哲伦航海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计划的,不然跟跟送死是没用任何区别的,还是会做好一些 准备措施,绘制地图等等。他们的航海船队不会离开陆地太远,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绘制的地图也会根据所行驶的里程来计算补给的。想要随时靠岸是非常不现实的,海上会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海岛,所以看到海岛就会上去,海岛上大多数都会有淡水,所以海岛补给是他们很重要的补给手段。

另一方面是,航行途中会有降雨,除非是热带降水很少的地区,其他地区降水都是比较多的,所以在降水的时候,船员们会利用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起来,利用特殊的方法储存,当作淡水储备。

船员们经过长时间的航行,也会积累很多的经验,比如,在船靠岸或者登上海岛的时候,会在当地找一些果子携带,可以短暂的减缓口渴;还可以利用简单的蒸馏方法,将海水进行蒸馏,这也是一种获得淡水的方法。

如果其他的方法都不可取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海里捞一些鱼,将鱼体内的生物水挤出来,补充人体的水分,因为海水中鱼类盐分含量比较低,所以可以暂时性的减缓缺少淡水的危机情况。或者,饮用鱼眼睛的血水,这样听来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但是在茫茫大海上,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方法只能等死,所以人在生死关头不会计较这么多的。

麦哲伦航海真的是非常伟大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勇敢,不仅仅是麦哲伦,还有紧紧跟随的200多名船员,踏上的征程是未知的,前途也是迷茫的,也不知道将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活着回来,但是大家都义无反顾的去做了。就算放到现在,恐怕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愿意赌上性命,去做一件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吧。淡水对于人来说真的是至关重的,但是不管做了什么准备还是措施,都不可能万无一失,所以如果在上述的方法都不可取的情况下,只能是听天命了。

靠岸补给、收集雨水都能获取淡水。获得淡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保存淡水使其不变质。

淡水储存不了多久就会滋生微生物而发绿发臭,欧洲船员一般将烧开了喝或是兑酒喝,不然根本就下不了肚。但喝了脏水很容易生病,在船上生了病,身体不好、运气不好的船员很容易死亡,底层水手的死亡率更高。

除了饮用脏水,船上的食物也是一言难尽,以前看了几篇讲述大航海时代船员生活的文章,差点给我看吐了。当时的远航条件极为恶劣,食物无法保鲜,水手们只能以变质的面包、虫蛀的饼干、生蛆的肉维生,不吃的话只有饿死。麦哲伦舰队的书记官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里写道:“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拉的屎,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同样恶臭,令人作呕。”

另外,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非常缺乏,欧洲船员很容易患上坏血病。据估计,仅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死于坏血病的船员就超过200万。直到1753年英国军医詹姆斯·林德发现新鲜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死于坏血病的人数才开始下降。但因其他的疾病、自然灾害、航海途中的叛乱和内讧、海盗和土著的袭击、虐待、溺水等原因死亡的船员也多到难以统计。

所以,欧洲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是非常艰难和残酷的。

回到问题上来,远航途中如何获得淡水,东方和西方有所不同。

东方的远航船队一般是沿着近海航行,这样比较安全,既能躲避风浪,也便于获取补给。如果船上的淡水即将用完,那就靠岸补给。

▲这是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在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基本都是在近海航行,补给淡水和食物非常便利。而且当时明朝国力强 盛,东亚和东南亚的航线基本由中国控制,而印度洋沿岸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控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当时和中国交往密切,所以郑和的船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缺食物和淡水,也没有得坏血病的风险,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新鲜的蔬菜水果,茶叶和豆芽也能补充维C。

巩珍就在《西洋番国志》中描述了郑和船队获取淡水的情况:“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

而西方的航线时常横跨大洋。

▲这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一些著名航线。有沿着近海航行的,也有直接横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

沿着近海航行时淡水可以到陆地补充,而横跨大洋时,多是依靠收集的雨水或是储存的淡水,必须得省着点用,洗澡洗脸是不可能用淡水的。

中低纬度的海面上降水丰沛,在船上设置一些雨水收集装置就能得到很多淡水。如果运气好也能在大洋中间碰到有淡水的岛屿,麦哲伦舰队就经过了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的土著给他们送来了水和食物,但是土著人也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麦哲伦发火了,一直都是欧洲人抢土著人,这次居然被土著人抢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于是麦哲伦带领一队武装船员登上岛屿,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还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

后来麦哲伦舰队抵达菲律宾群岛中部的宿务岛,麦哲伦在这里遇到了狠人,丢了性命。关于麦哲伦丢掉性命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他介入当地土著部落的冲突,被酋长拉普拉普带领的勇士杀死。另一个版本是,麦哲伦想要在当地搞殖民并强行推广基督教,被反抗部落领袖拉普拉普带人杀死。

▲菲律宾反殖英雄拉普拉普的雕像。

麦哲伦死后,剩下的船员也遭到几次土著人的攻击,离开菲律宾时只剩上百人。在横跨印度洋时又因坏血病死了几十人,返回西班牙时只剩18个人,而出发时约有260人、五艘船。有三艘船葬身大海,有一艘船“圣安东尼奥号”中途叛变回国,所以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的船只剩一艘。

Hash:56658e8a0ce6839a92a2b081ef751d783888c8f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