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姑文化,架起两岸融合发展的一座桥
临水夫人陈靖姑被海内外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内容。历经千年传承,陈靖姑信俗文化已深深融入两岸人民的血脉中。近日,古田县委书记钟昌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古田县着力挖掘陈靖姑文化中‘慈爱济人’的精神内涵,推动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全面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
两岸民众心与心沟通的“纽带”
相传陈靖姑曾赴闾山学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年方二十四,不顾身孕,毅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大桥临水,死后得道,成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受历代帝王加封敕赐。
近日,记者走进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发祥地——古田县临水宫祖庙。眼前这座仿唐式宫殿建筑,风格别致,始建于唐贞元8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了,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1983年在台古田乡亲第一次组团来古田朝拜临水娘娘后,古台陈靖姑文化交流愈加频繁。2008年,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316人首次通过直航的方式,从马祖福澳港直航宁德港下白石码头,到古田临水宫祖庙朝拜,从而拉开了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的大幕。
陈靖姑信俗文化与妈祖信俗文化一样,在海峡两岸和“海丝”沿线国家产生广泛影响。如今,陈靖姑信俗文化在我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及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宫庙多达4000余座,信众逾亿人,其中台湾地区有陈靖姑宫庙400多座,信众逾千万。
为了推动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古田县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8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累计吸引6.5万台湾同胞来古田进香朝拜。
“两岸文化交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古田临水宫管委会原主任林尚安说,2009年、2014年,古田县先后举办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绕境全岛,当时参拜陈靖姑金身的岛内信众数十万人,在台湾掀起了陈靖姑文化交流的热潮。
经过10年的持续推动,古田临水宫祖庙,已从全国首批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再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从文化交流拓展到台胞交流创业
如今,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古田临水宫“朝圣”“请香接火”的信徒络绎不绝,其中以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居多。在陈靖姑文化节的推动下,每年台湾会有150多个组团来古田县进香“朝圣”。去年,台湾也办起顺天圣母文化旅游节,推动两岸陈靖姑文化的交流。
为了挖掘陈靖姑文化内涵,古田县还成立陈靖姑文化研究会等机构,举办闽台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首届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及“临水缘·两岸情”书画交流笔会等活动,编纂出版权威志书《古田临水宫志》及相关论文集。
台胞陈宜安女士邀请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和台湾高校的教授组成文化志愿者,来到古田凤亭村实施“社区营造”,启动以终身教育乐龄学堂共学、共伴、共餐“三共项目”计划,并延伸到坂中村等周边村落。
不仅如此,许多来古田临水宫进香的陈靖姑信众,他们还来大陆走访交流,寻求发展合作的良机,不少台湾同胞已在福建古田创业就业了。
赖英男是较早一批来古田临水宫进香的信众之一,也是第一位来到古田创业的台商。2000年,他在古田县黄田镇横山工业区,创办了福建铁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经过近20年的打拼,赖英男公司的主打产品不锈钢及管接头零部件,畅销欧美地区,年销售额达1.5亿元。“近20年来,我们坚守在不锈钢行业,不断做精做强,离不开古田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暖心服务。”
可见,陈靖姑文化已成为两岸信众心与心交流的重要纽带,增进了两岸同胞情谊,也密切了古台经贸合作。
着力打造临水宫文化旅游区
如何把陈靖姑文化与古田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古田临水宫管委会副主任韩真说,2011年,成立古田临水宫景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牵头开展临水宫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朝圣广场(临水公园)一期、民俗博览园(游客服务中心)、陈靖姑文化中心(请香大殿)等建设,打造临水宫文化旅游区。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外,古田还形式多样地传播陈靖姑文化,如闽剧《临水夫人陈靖姑》、长篇小说《陈靖姑传奇》、散文《千年临水》、画册《古田文物》、动漫《女神陈靖姑》、歌曲《临水夫人陈靖姑》、专辑《印象临水夫人》等作品陆续传入台湾。
陈靖姑信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古田临水宫住持黄光辉说,临水夫人陈靖姑在民间被亲切称为“奶娘”“奶娘妈”等。“闽东民间流传400多年的畲族舞蹈《奶娘催罡》,就是以祭祀舞蹈的形式塑造陈靖姑驱妖镇魔保护妇幼的女神形象,极具观赏性,我们打算编排这样的舞蹈,让游客了解闽东的民俗活动。”
为了推动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古田县还成立福建省陈靖姑文化交流协会和福建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工作。
来源:新福建
世遗非遗专题 | 福建女神陈靖姑 陈靖姑
有一个女人名叫陈靖姑,二十四岁前是人,二十四岁后是神。她的信众遍布全球,足有1.2亿人,祀奉她的庙宇4000多座,每一座都是红烛高烧、香烟缭绕。这位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被人们传颂了1500多年,在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更是备受世人尊崇。
从人到神
福州龙潭角有个陈靖姑祈雨处,每次从那路过,那座依山而建的、高高的、红红的庙宇有点梦幻的感觉,尤其在雨中或雾中。这是神仙祈雨的地方,也是妇女、儿童寻求护佑的地方。
顺着石阶登上龙潭角陈靖姑祈雨处,有一种接近神灵的愿望。台阶设计得有些曲折,毕竟是在半山腰,不费多少力气就登上去了,拐了几道弯,一座祈雨宝殿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庄严肃穆中透着威严。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道长说,大多是来求子的,想生男孩的请一朵白花回家,想生女孩的就请一朵红花回家,陈靖姑不重男轻女。在大殿里,我看见一位中年男子虔诚地跪拜着,边叩首边念叨着,祈求孙子平安出生;有一位从漳州来的妇女,说是儿子结婚三年还没有生育,来这里祈求“临水奶”赐子;还有一波七八个人,全是年轻人,穿着统一设计的黑白道教服装,有男有女,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从台湾结伴而来的大学生,是来探寻陈靖姑文化的,说是回去后要写论文。有年轻人加入就有传承,而且来自海峡对岸,这不仅仅是老人家的事,也不仅仅是仓山人的事,而是全球陈靖姑信众的事。
听说我来写陈靖姑,仓山区道教协会的陈北京从塔亭陈靖姑祖殿匆匆赶来。陈北京说,龙潭角的闻名不是因为曾经有白龙的存在,而是缘于临水夫人陈靖姑。相传龙潭角下有一座山,名叫“闾山”,而龙潭角则是闾山的法门,陈靖姑求师学法时,便是经龙潭角这个三千年一开的法门进入闾山的。所以有民俗这样传唱:“闾山沉在龙潭角,三千年一度开法门”。据民间传说,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生于福州下渡,自幼向往道教,一心想学法。长大后父母为她婚订古田刘杞莲,正要为她举行婚礼,她拒婚出逃,来到闾山许真君处学得法术,并获赠了十部天书。她下山时行二十四步礼回头别师,因而有“辞步隐岁寿”的说法。许真人知她天数在劫,嘱她24岁勿施法术,如有危难,可咬指抛血,以解厄运。下山第二年,正值靖姑二八妙龄,有一天她给隐居在山里学道的哥哥送饭,途中遇到骨瘦如柴的老太,有气无力地在山道上艰难行走,陈靖姑动了恻隐之心,把给哥哥的饭莱送给老太解饥。这老太原是观音所变,观音为念其善举,又看到民间妇女生产困难,便教她符术,驱使五丁,要她行善积德,为民间保胎救产。过去人们把分娩叫做下地狱过鬼门关,如果不顺产将导致母婴双亡。陈靖姑麾下有女将36人,玉女72人,她们在闽东、福州语系一带保胎护幼,拯救了众多的难产孕妇。陈靖姑的医术也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声名远播,闽浙赣台地区慕名来她这学接生的人络绎不绝。
公元784年,十八岁的陈靖姑出嫁古田,不久其夫刘杞任罗源巡检,靖姑随往。当地人听说陈靖姑救产医术高明,产妇们大都来找她接生,在宁德地区又出了名气。后来,闽浙赣等地甚至京城里的大户人家,也专程来恭请靖姑去异地接生。有一回恰逢陈靖姑进京讲学,宫中盛传皇后难产,陈靖姑得悉后即刻赶往皇宫,帮皇后顺利地产下太子。宫娥上奏,德宗皇帝龙颜大悦,封陈靖姑为“天仙圣母”,并在福建古田为陈靖姑建临水宫,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建成。后来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赐封下,天后、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元君、奶娘等封号接踵而来。陈靖姑也成了妇幼、儿童的保护神,与妈祖齐名,并称为福建两大女神。再后来,陈靖姑扶生救产的事迹逐渐被神化了,她借助法术斩妖除邪、祈雨救灾,死后显灵的故事也随之传开。
《闽都别记》《福州府志》记载,据传她出生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异香满室,引为吉祥之兆。父亲陈昌曾为朝廷户部郎中,辞官后在福州经商,与葛氏结婚。葛氏善巫术,陈靖姑受家庭影响,十三岁去福州闾山学法,拜许真人为师,学得设醮法、驱虎斩蛇、封山破洞、斩妖捉怪、医病却瘟、解厄除灾等奇门遁甲法术。在她16岁至24岁的八年中,为地方除妖灭怪,特别是为保护妇女儿童,做了许多功德无量的事。
24岁是陈靖姑从人变成神的分界线。公元790年,陈靖姑24岁。福州地区大旱,田地龟裂、民不聊生。当时陈靖姑堂兄陈守元任闽国天师,他奉命率众道士祈雨未果,不得不向其妹求助。此时陈靖姑已身怀六甲,又值24岁忌讳之时,为拯救灾民,她难遵师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脱胎祈雨。她匆匆上路往福州祈雨。只见陈靖姑手执宝剑和号角,到龙潭角施法祈雨,使尽全身气力,终于祈雨成功。此刻她突然肚子大痛,知道自己大难将临,赶紧遵师傅嘱托咬破手指,将指血弹向空中,向师傅求助。许真人见到靖姑传来的血光讯号,知弟子魂已归天,即用莲花托起靖姑魂魄,超度三天,使之英灵得道。陈靖姑成神后,又到师父许真君处补学扶产救胎法术,誓愿救产扶婴,治病驱邪,济世度人。陈靖姑成道之前曾说过:“若不救世人产难,吾不为神也!”其弘愿感天动地。
女神崇拜
临水夫人陈靖姑的民间信仰,是一个以保护妇婴平安为主题的女神崇拜,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传遍中国沿海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世界华人聚居地的民俗,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与观音、妈祖并列为三大女神信仰体系,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意愿。
陈靖姑变成神后深得人们景仰,也深受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崇拜。由临水夫人陈靖姑而繁衍派生的陈靖姑文化涵盖着历史、文化、民俗、社会、人文等诸方面,影响深远。仅台湾崇祀临水陈夫人的庙宇就有400多座,配祀陈靖姑神像寺庙的也有3000多座,信众数百万人,成为与海上女神妈祖齐名的陆上女神。千百年来,人们对陈靖姑“扶生救产、护国佑民”的壮举念念不忘,陈靖姑信仰许多习俗延续至今。
站在高高的龙潭角陈靖姑祈雨处往前看,对面正好是被赋予爱情岛祝福的江心公园。街对面有一处紧挨着闽江的放生池,原先是与龙潭角连在一起的,后因修路被分开,但神灵依在,许多信众依然会选择在这里放生。放生殿顺着闽江一字铺开,窄窄长长的。地上有一个像井一样的口子,每当放生的日子,信众们各自提着桶,桶里装着各种鱼儿或乌龟,道长诵经祈愿后,分期分批地把鱼类从井口倒下去,鱼儿龟儿们便顺着这个通道直接游入闽江。最让我惊讶的是,墙上挂着两张朦朦胧胧的陈靖姑照片,问起照片的来历,福州市仓山区陈靖姑非遗传承人、福州茶亭临水太后陈靖姑祖殿住持吴建清告诉我,照片是十几年前在台湾“三奶宫”中,陈靖姑显灵时被信众拍下的,后来传到了福州也传到了世界各地。从模糊不清的照片中,我依然能看出眉目清秀的陈靖姑,长着一张善良的脸庞,似人似神。
仓山区文体局史跃进说,陈靖姑故居内有一口千年的龙泉古井很是神奇,我们去看看吧。走进大殿,正在大面积地以旧修旧。据说再过几个月,修葺一新的故居将继续迎接海内外的临水信众回家省亲、谒祖。穿过大殿,果然见到一口有着雕刻精美围栏的大井,井口宽,井栏高,往井里探去,井水清且深,深近10米,井内仿佛有一股清凉之气上升。民间相传,陈靖姑就是喝这口井里的水长大的,还有另一种说法,据《闽都别记·台湾府记》记载,陈靖姑在祈雨之前,为方便回娘家,指剑施法,穿洞可直通龙潭角。据故居的工作人员介绍,在2010年清理水井的时候,他曾下井查看过,在井底西南方向确实有一个洞口通向远方。据老一辈说,进洞十米左右,有一个天然溶洞,大小可摆两张八仙桌。陈靖姑得道后,人们为纪念她,便在她娘家门口建井留念,这就是现在的龙泉古井。喜欢作曲的史跃进曾经把陈靖姑的传奇故事写进他的歌,并与众多两岸歌手共同创作临水歌曲编排成《娘奶的故事》音乐剧,通过音乐的形式向海内外信众传播临水文化。
从陈靖姑故居出来,我们赶到茶亭临水太后陈靖姑祖殿,那里举办的闾山道教奏职仪式刚刚结束,信众陆续散去。塔亭祖殿是陈靖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至今已有约1250年的历史,早期塔亭祖殿称临水夫人庙,北宋年间赐额顺懿元君庙,俗称临水娘奶庙。之所以被称为塔亭庙,是因为庙前原有一座“塔”和一座“亭”。目前塔亭祖殿按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进行建造,是仓山区乃至全市罕见的现存文物完好的千年祖殿。有两块唐五代时期的石碑在塔亭祖殿得以保存,一面“育麟”、一面“诞凤”,现悬挂在塔亭祖殿正面的龙虎门上方,育麟代表生养男孩,诞凤代表生养女孩。《福州百科全书》记载,每逢正月十五“奶娘诞”,妇女们入娘奶庙进香,祈求平安,未生育的已婚妇女则要“请花”祈子。
一大堆信众围着祖殿住持吴建清泡茶聊天,正是采访的好时候。见我到来众道长纷纷腾出地方让我入座。我问起海峡两岸闾山道教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事,祖殿住持吴建清滔滔不绝。他说,女神临水太后陈靖姑是最具代表性的闾山道教文化传承人,塔亭临水太后陈靖姑祖殿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闾山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国28个省份,港澳台乃至海外各国闾山道教文化的信仰者、传承人及民间爱好者有1.8亿人之多。大量闾山道教文化传承人和专家学者,从事着闾山道教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其中部分从业道士还承担着为民祈福,济世度人的使命与责任。在当今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海峡两岸闾山道教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更成体系的,著书立说,有组织有计划的完善、深化闾山道教文化的理论。道教闾山派由东晋许逊真君创立,由临水太后陈靖姑神迹广布而独树一帜,其思想理论和行为科仪几乎囊括了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音乐、舞蹈、艺术等。
闾山道教文化以古老的闽越巫觋为科仪核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道教体系。在当今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作为闾山道教文化独特地缘优势的福州,福州闾山道教文化研究院肩负着弘扬闾山道教文化的历史使命。以福州塔亭临水太后陈靖姑祖殿为依托,集合大量的闾山道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爱好者,深入进行保护性发掘及学术研究,在继承发扬,在发扬中光大。福州闾山道教文化研究院里有好几个80后的年轻人,他们对道教的热爱与投入是由衷的,潜心修行,边学边悟。我让几位80后道长说说是怎么理解道教的,李宇说,我修道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久视,道气长存;黄飞虎说,天为圆地为方,道圆中国梦,德兴四方台,道为中华根,传播天地正气;坤道潘杨云说,有道的人都会相聚在一起,弘道立身;长得虎头虎脑的黄士龙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学研究说不尽;而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吴建清作了个总结说,济世利人,弘扬大道,广播道教,做一个有正能量的道人。说得真好!
民俗传承
历经千年传承,广大信众对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崇敬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习俗和独特的优秀民俗文化。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2008年陈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一年起,福州仓山区有关部门已经坚持举办了十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并借此平台向众多来宾展现仓山区的文化内涵。为了向参与活动的民众送上幸福和平安的祝福,主办方特别定制了一批传统工艺制作的平安饼,并在饼盒上绘制顺天圣母陈靖姑与当年生肖的卡通形象。每年公历3月,陈靖姑故居都会举办“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内容包括:书写春联送吉祥、天下娘奶回娘家、顺天圣母祭祀大典、闽台文艺表演、闽台陈靖姑科仪展演、闽台陈靖姑学术论坛、闽台陈靖姑文创作品展、巡安绕境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活动,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了临水文化圣母洪恩。其中,“天下娘奶回娘家”被文化部列入“春节期间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品牌”。文化节期间,海峡两岸各家宫观代表、海丝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信众集聚闽江之滨、南台之岛,共同纪念这位保幼护婴的平安女神。
天下娘奶回娘家。历史上每年农历正月,各地顺天圣母宫庙组团护送自家圣母前往仓山下渡陈靖姑故居“回娘家”省亲进香,神轿必先下池“闾山大法院”,拜谒顺天圣母的师父、闾山法祖——许逊天师。先行师徒相见之礼,而后再回到娘家拜见父母双亲,行人伦之孝义。每年各个宫庙、村落的回娘家队伍都是浩浩荡荡,热闹非凡。除了有威武的依仗,同时还有舞龙、舞狮、十番、安南伬、肩头戏、太平鼓等独具福州特色的精彩表演,引动全城百姓竞相前来围观。下渡一带尽是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因此福州人有句俗语叫做“下渡游神——好戏在后头”,说明越是临近正月十五,下渡的游神盛况就越是热闹壮观。
专家、学者研究陈靖姑信俗文化现象,发现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征。陈靖姑首先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孝女,其对大善与大爱的追求,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审美价值观,因而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其次陈靖姑是一个与生俱来带有神化特征,某种意义上属于观世音化身的异人。第三陈靖姑是真善美的民间保护神。第四陈靖姑是封建王朝推崇、封祀的女神。有论者认为,陈靖姑从人到巫到神,终至大神的漫长演化过程,其实是“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意象”,是“中华古国伦理道德的一种象征”,成为“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一个标本”。生命至上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护幼情怀,这是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深层意蕴,也是1000多年来陈靖姑信俗得以生生不息、薪火传承的奥秘所在。鼓励人们行善向上、抑恶扬善、扶正祛邪、共谋福祉以及为民献身的精神,陈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
1995年,福州市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陈靖姑:“福州的好女儿,古田的好媳妇,上古的好雷锋,”这就是一千多年前闾山道教文化的缔造者、传承者——福建女神陈靖姑。
本文选自《走进仓山》,图片来源于网络,由福地炎黄(ID:fudiyanhuang)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
临水夫人陈靖姑 陈靖姑
临水夫人陈氏闺讳靖姑,父讳昌,母葛氏,唐天佑二年,正月十五日生于福建之福州。据《闽都别记》载:“夫人临盆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奇,引为吉兆。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年十三,蒙许逊真君录入门下,授以道法。三年学成归里,奉亲命适古田县刘杞公为妻。时有邪魔作怪,肆虐害民!夫人本好生济世之心,常以闾山正法,摄伏魔精,救人厄难。开闽建国二年夏,闽垣大旱,禾枯树萎,民不聊生!夫人顺应舆情,以怀孕之身,奋然脱胎,临坛施法祈雨,果降甘霖,旱象顿消,民正欣幸!讵夫人忽遭仇妖乘隙暗害,户解归天!年方二十四岁。时人以其肉身,于古田立庙祀之。夫人羽化之后,英灵复赴闾山,求师补授救产保胎之术,誓愿以救产扶婴,治病驱邪,济度世人”。因其屡显灵异于世,遂为闽台各地庙祀日隆。历宋、元、明、清诸代均有封赠,初号临水夫人,后加封临水崇幅夫人,玉诏荣封为顺天圣母顺懿元君,道称惠忱慈量天尊。闽人咸以临水陈太后称之。
陈靖姑像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即陈靖姑、或称陈进姑。福建、台湾省和南洋闽籍华人崇奉之女神。陈靖姑,出生于福州府(今福建省罗源县下渡),又有称是古田县临水乡人。父陈昌,官拜户部郎中。母葛氏。传称陈靖姑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指甲投胎,降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正月十五日。据《闽都别记》云,陈靖姑降生时,“景云覆室,紫气盈庭,闾里称奇,引为吉兆”。幼聪颖明慧,贤淑端庄。其兄陈守元有道术,隐居山中。陈靖姑曾进山饷兄,年十三受闾山道法,三年学成归里,奉亲命适古田县刘杞公为妻。开闽建国二年夏,陈靖姑正怀孕数月。闽垣大旱,禾枯树萎,民不聊生。夫人顺应民愿,以二十四岁有孕之身,奋然脱胎,临坛施法祈雨,果降甘霖,旱象顿消。但夫人遭仇妖暗算,尸解归天。卒时自言道: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民众以夫人之肉身,于古田立庙祀之。宋淳佑中(1241-1252年),被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后又加封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元明清各朝代,屡有封赠,称临水崇福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元君等等。道教经籍中称临水夫人为惠忱慈量天尊。
临水夫人曾授闾山道法,当有镇妖驱邪之道术,但民间却以救产保胎为临水夫人之主要灵绩。《铸鼎余闻》卷三引同治《丽水县志》称,妇女敬事夫人,即所称顺懿夫人、护国马夫人也。顺懿庙在太平坊鹤鸣井者,香火尤盛。凡求子者,必赴庙虔祷于临水夫人。儿生后,自洗儿及满月、周岁,必设临水夫人之位于家,供奉香火。有的还招瞽者唱夫人遗事,称为唱夫人。每年上元前二日,司事择妇人福寿者数人,为夫人沐浴更衣。次日,平明升座,各官行礼,信徒焚香膜拜,络绎不绝。当晚,还从庙中抬夫人像巡行街上,张灯结彩,鼓吹喧阗。小儿数百人皆执花灯跨马列前队。观夫人出巡者,比肩路塞。今福建省和台湾省仍多有供奉临水夫人的庙宇或殿堂。台湾民众称其为台南助国夫人、顺天圣母、临水奶、夫人妈等等。妇女为求临产平安、产后健康,仍于临水夫人神位前,烧香祈祷。每年正月十五神诞之日,临水夫人庙举行盛典,十分隆重。
(来源:道教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