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横山响水曹家大院:崇学重教 敦厚感恩
从横山区城区出发,沿着204省道,来到古老的响水堡,响水堡位于横山区响水镇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蜿蜒的无定河从西南绕城流过。
响水堡
明正统二年(1437)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抚王复把响水寨迁往黑河山,改名平邑堡。成化七年(1471)平邑堡泉水干涸,用水困难,延绥巡抚余子俊又命迁回响水寨,改名为响水堡。城堡平面略呈长方形,明万历六、七年间重修,砖砌城墙垛口。城堡有东、南、西三门,另有小西门。清时在响水堡设都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胡绍祖重修城垣,城周三里许,东门为岳峙门,南门为望斗门,西门为渊亭门。堡内古建筑遍布,庙宇林立,文化底蕴深厚。因历史战乱、天灾等原因,城墙的砖石城楼基本被毁,几个城门还留存大部砖石,部分古建民居和大部分庙宇被毁,但明清风格的建筑尚存许多。1983年经横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响水堡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大西门外北侧立碑,2008年9月16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堡古城
古堡内现在古建筑群遗迹很多,流传着“曹家的势,胡家的钱,邓家的地”的说法,历史以来堡内大户家训家规甚多,比较典型的有民国五年曹颖僧主编曹氏族谱,其中设立曹氏族会规程,之后又设立曹氏祠堂,弘扬家族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凝聚正能量。
翻阅曹氏宗谱,可以看到他们崇学重教的信念,从明代的五略将军到武举、进士,到民国近代县域内第一位留学生,到近百名本科以上学历、三十余名硕士以及博士,他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走进曹家大院,可以看到“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父耕子种”“纳言敏行承祖训,修身节用振家风”这些字字珠玑的居所楹联,引导曹氏后人养成勤俭节约、敦厚感恩的品性。
延安大学副校长胡俊生在《曹氏族谱》中写道“以农桑为本,以诗书传家,以德行安身立命。故而才俊辈出,直过前贤”。省政协副主席祝列克在《曹氏族谱》写道“曹氏三编族谱顺应时代召唤,弘扬家族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引导族人奋进。”“对整个陕北地区的民风德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央着力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传承优良家风,淳化风俗。曹家大院的崇学重教、敦厚感恩家风是无声的教诲,从中体悟到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借鉴。
曹家大院
曹家影壁墙家训: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
心田培一点父耕子种
纳言敏行承祖训
修身节用振家风
横批:拥映河山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父子正(字端卿),前清拔贡。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私塾,两年读完《三字经》、《千字文》等书,之后入怀远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榆林中学,宣统元年(1909)经县、府选送西安两级师范学习。民国二年(1913)曹于师范毕业,适逢省大都督府考选留日生,他以第十七名被录取,成为横山第一个留学生。
曹颖僧
3月,曹阔别家乡和亲人,乘日商“株式会社”轮蹈海东渡,经长崎、神户,到达东京,就读于私立法政学校法律本修科,通习日语,修文史,主攻政法,孜孜以求。他深钻苦研《法政通论》、《比较裁判制度》、《比较政治》、《政治史》、《西洋史》、《伦理学》、《刑法总论》、《刑事诉讼》、《刑法各论》,兼顾国际司法、陆军、工业、农业、交通诸政策,考察日本的社会状况,对吉野、板仓、中村、志冈、小林、副岛诸先生的诜演颇存心得,铭记于心。民国四年(1915)春肄业,由寺屋亨博士发给成绩优良奖状,3月归国。
回国月余,曹再渡日本,继续攻读,接触东京各阶层人士,联合学友,发起学术研究会。民国六年(1917)元月,他考试毕业,以全班16人名列第一,获成绩优等奖状。为继获文凭,他又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大门部法科学习,得其所求,于7月回国。
曹返里后,胸怀壮志,跻身政坛,并从事文史编著。次年,他出任陕北联合县立中学学监,并讲授法制经济学。民国九年(1920)任陕北道视学。次年,由省选送北京内务部举办的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学习,半年后赴任陕北地方自治讲习分所教务主任兼陕北各县自治监察员。民国十一年(1922),被选为陕西省议会第三届议员,任陕西省政府参事。
不久,他继承其父未竟的修志事业,搜集整理,参错补缺,于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完成4卷13万字的《横山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出任陕西定边县县长,次年调任陕北佳宋商税局局长。民国二十年(1931)改任神木县县长,次年任陕北工程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陕北赈务委员会主席暨《横山县志》编辑主任。民国二十九年(1940)应聘为国民党陆军第86师参事,并兼任绥德师范各班史地教员。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绥师(校址响水)历史专科主任教员,兼陕北定惠渠水利工程处协办。他在从政期间,依然寄情文史,博闻强识,巡视各地,游览名胜,广征博采,悉心考证,集陕北二十余县名山佳川,概延绥地区历史沿革,辑著两编15万字《延绥揽胜》传世,被列为中国边疆学会丛刊,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出版,由史学书局发行。
解放后,曹先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赞佩新中国的建设。1948年担任榆林县政协委员,1953年应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省文史馆支持下,潜心考证碑石,引经据典,编纂20万字的《西夏文史荟存》3卷留世,曾由宁夏科学院审查批准出版,因“文革”所搁浅。在他去世前几年,还为乡里撰碑文、契约、族谱等。
曹先生秉性耿直,与人友善。回居乡间每年向北京同仁堂购药多种,供给患者,不讨分文。他生而爱书,常说“积财千万,不如积书满箱”,家藏千册,乐在其中。
当今新的的一代,也是出类拔萃,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曹继春,1985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历任鲁迅艺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曹睿,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博连读,就职于本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曹凯,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就职于国家电网宁夏公司超高压局。曹小玲,女,陕西省税务学校毕业,大学学历,2012年任宝塔区税务局副局长兼财务科长。
(来源:中共榆林市横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
山西“曹家大院”不仅是博物馆,金火车头钟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 曹家大院
在山西的大院当中,乔家大院无疑是最知名的一座,拍摄了一些电影与电视剧提升了知名度,其实在山西还有很多晋商城北,他们的名气尽管没有乔家小区高,但是它们的奢华程度却丝毫不比乔家大院差,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晋中市太谷县城北洸村的曹家大院,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在北洸村所建的双福禄寿喜四座大院中仅存的一座,曹家大院原本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到现在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
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
曹家大院坐落在素有金太谷之称的北洗村,是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是北方近代民居建筑的珍品之一,曹氏家族作为曾经的太谷县首富,拥有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640余座商铺遍布大江南北,雇的工人有37000余人,整个家族历经300年长盛不衰,跟其他的晋商大院相比,其中北面依次排列着多子,多福,多寿院,目前保留着200多个房间,一条甬道把大院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分是主体建筑,也就是多子,多福,多寿三座院落,除了精美的古建筑之外,还有一些珍藏的瓷器等艺术品,它原是晋商巨富北洸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宏伟高大,外形和城堡相似,和周围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曹家北面呈寿字型
晋商的总号大多设在平遥,太谷和祁县三地,特别是以平遥为最,迎面就是正门院,到嘉庆年间山西的商号已经多达800余家,成为全国性货物集散中心,院内的南房是当年收购珍贵药材的中药房,它不光是曹家人看病,配药的药房,也对外营业,从远处看,曹家北面呈寿字型,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习惯上依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 三座楼上分别建有以猪,牛,羊三牲为造型的三座榭亭,院中,隐约可见一座三层高的红顶主楼,楼顶与墙壁上做了组多装饰,很是漂亮,气派。
山西比较大的晋商文化大院
曹氏家族尽管是居住在县城,生活却极为奢侈,大院里不光安装有电灯电话,1920年的时候还从天津买了一辆美国制造的小汽车,让当时的山西督军阎锡山也很眼红,它是当前山西比较大的晋商文化大院,在这里不光能够了解到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经商史,还可以欣赏到众多的砖雕,木雕与石雕等艺术。
金火车头钟现藏于太谷曹博物馆大院珍宝馆,是昔日太谷最有现代科技感的藏品,据介绍,这件国宝是清乾隆年间法国献给清廷的贡品,是因为黄金,白金,乌金,水晶制成,重达42.25公斤,值得一提的是,火车头不单烟囱可以冒出蒸汽,车上还镶有一个晴雨表,可以预报气候的转变情况,它的工艺之巧妙号称一绝,金火车头钟现藏于太谷曹家大院珍宝馆,这件金火车头钟是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径太谷的时候向曹家借款的抵押物。
曹家大院不光是一座博物馆,也是国际电影节,国际摄影节的举办地,亮剑,温故1942,爸爸去哪儿,乔家大院,白鹿原等等众多著名电影,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及取景,2006年,曹家大院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如果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旅游_曹家大院游玩攻略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坐落在素有“金太谷”之称的北洗村,是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建筑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近代民居建筑的珍品之一。同时院内珍藏着许多文物,被辟为三多堂博物馆。
太谷县首富曹家的院落,因院内文物众多,被辟为三多堂博物(即多福、多寿、多子)。宅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结构独特,雄伟高大,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
院内现展出有曹家经商史、极富特色的明清古典家具及曹家所藏珍宝,如用92 块天然花纹大理石镶成的“百寿大屏风”,背面刻有100 个寿字,并施以金粉;还有珍宝馆中的金火车头钟,确实是稀世之宝。最佳方式是站在三多堂楼宅顶上,俯瞰整个三多堂。相比曹家珍宝,挖掘宅院的故事其实更为动人有趣,如曹家祖先创业的艰辛,妇人们的闺中秘事等。
景区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北洸村,最佳旅游时间-4月——11月,开放时间-8:00——18:00,用时参考-1-2小时
门票
门票旺季45元,淡季40元(学生、60岁以上老人凭证件18元,1.2m以上儿童23元,1.2m以下免票),导游40元,停车10元
乘汽车:在太原建南汽车站乘发至太谷县的汽车,票价约14 元,抵达县城后再包车前往景区;或在太谷县聚贤楼饭店门前,乘县城至省果林所的公交车可达三多堂旅游区,发车时间为8:00-16:00。
自驾路线:太茅路或大运公路 —东观镇十字路口,东行5km 至北洸村;或从太原走108 国道 —榆次 —太谷 —北洸村,公路上有广告牌,下桥洞上行即到。
过去有一句佳话:“山西人善于经商,山西人长于理财”。确实,在明清时期,以“祁太平”为首的晋商就是中国一大商帮,曹氏家族又是太谷县的首富。
从远处看,这座宅院呈“寿”字型,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在周围低矮民居建筑中格外醒目。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习惯上根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
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0多间。整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连,布局严谨,其间有精湛的雕工绘画艺术,非常精美。三多堂不仅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名闻遐迩,而且有无数珍品深藏院中。
在三多堂内陈列的共有四大项目。这里展出的是“曹家经商史”,主要反映曹氏家族从艰辛创业到创造辉煌到走向衰落的过程。首先是创业阶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曹家始祖曹三喜迫于生计,早年去了热河的三座塔谋生,开始时以种地、养猪和磨豆腐为生,后来经营酿酒业,家业渐渐发展起来。曹三喜共有七个儿子,各有堂号,其中四儿子的堂号名为“三多堂”,生意最兴盛,支撑着曹家门户,成为曹家商业的代表,到道光、咸丰年间,商业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所谓“辽奉蒙俄六百座”,此时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所以乡民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曹家致富的秘密何在呢?曹家确实有一套发家致富的秘方。曹家深知“成败得失皆系乎人”的道理,所以选拔人员要求忠实可靠,聪明能干;此外还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纪律,比如衣帽整洁、和颜悦色,接洽生意不准舞弊等。另外,曹家各号掌柜也都有讲生意道德、恪守信誉的优点,所以曹家能够经营致富。
但是,从光绪甲午以后,曹家的商业开始衰落。一方面,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使整个晋商的商业遭受严重破坏,当然曹家也不能例外。但更重要的是内因,是曹家子孙的骄奢淫逸导致了其享事业的彻底衰败。曹氏后代有的吸食鸦片、有的庸碌无能,坐吃山空,曹家艰苦创业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而且各号经理混水摸鱼,只往自己腰包里捞,形成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至此曹家商业终于走完自己的辉煌历程,所谓“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曹家的衰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古人云,纵欲则败。古往今来,治国兴家,都是一个道理。
这里展出的是明清家具,一共陈列有400多件,最为珍贵的是用92块天然花纹大理石镶成的“百寿大屏风”,背面刻有100个寿字,并且施以金粉。这件宝物是用天然贝壳做的,上面刻有福禄寿三星图,从不同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光泽,当地老百姓解释说如果看到红色则会官运亨通,看粉色则要走桃花运,看到黄色预示着你要发财了。
来大院参观的游人都想看看珍宝馆中的金火车头钟,确实这是一件稀世之宝。它是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的,重约42公斤,上面有时钟、晴雨表。上好发条还可沿轨道前进呢!据说它本是法国给清廷的贡品,只因西太后逃往西安路经曹家时以此作抵押,向曹家借款,于是才流落到大院内。这幅巨画,叫《清明上河图》,不过它不是张择端的原作,而是明代大画家仇瑛临摹而成的。
“金太谷”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再度繁荣起来,三多堂也会随之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