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有特色的小吃、一定要去吃的东西是什么?
驴打滚
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地址:白记年糕、牛街清真超市
糖火烧
糖火烧是是满族传统小吃,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通州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地址:徐记烧饼铺、张记酱肉小吃店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据说奶油炸糕是1900年庚子年以后,学洋人的玩意儿,后来进行改良的。用料为面粉、奶油、鸡蛋、白糖、香草等,吃起来稍有些嚼头。这东西一问世,便很受老北京人的喜爱。
地址:护国寺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翔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地址:锦芳小吃、护国寺小吃店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糖卷果源自回族,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清真食品。
地址:鸿宾楼、紫光园、聚宝源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地址:南来顺
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又称‘’蜜三刀‘’),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 有甜、酥、脆的特点。
地址:李记酱肉爆肚、白魁老号饭庄
面茶
面茶是一种老北京特色传统风味小吃。面茶不是茶汤,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老北京人喝面茶,讲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
地址:大兴胡同面茶、隆福寺小吃店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地址:护国寺小吃店
萨其玛
沙琪玛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近年来,通过对山东沂水县传统食品“丰糕”的制作工艺和民俗学探源,发现这种食品即是沙琪玛的变种,当地居民甚至将这种类似沙琪玛的丰糕作为中秋节的贡品之一。
地址:老北京传统糕点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焦圈是一种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爱吃焦圈。北京人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
地址:宝记豆汁店、老磁器口豆汁店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地址:稻香村、白记年糕、伪善饭庄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地址:隆福寺小吃店、白魁老号饭庄
来自网络
北京本乡本土的小吃大概由三部分组成:一类是清真小吃;一类是汉民小吃;一类是宫廷小吃。三种小吃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饮食维度,但其中也有部分交叉。多年来,他们在京城的民间蓬勃发展,以其强大的生命活力丰富着北京的饮食文化,并也登上大雅之堂,远非一个“小”字所能轻视和描述。
到北京,除了吃烤鸭涮肉外,还应该吃一顿北京的小吃,如果不吃一顿正宗的北京小吃,就很难理解到北京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
1、先说北京的清真小吃。多年来,清真小吃几乎成了北京的一个代表性名片,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吃几乎都是清真的。北京的小吃名店主要有四大家,第一,护国寺小吃;第二,南来顺小吃;第三,锦芳小吃;第四,白魁老号。
这四大家清真小吃,原本就是北京老城区东、西、崇、宣的代表性店家,四大家分属于不同的城区,护国寺属于西城区的; 白魁老号属于东城区的;锦芳小吃属于老崇文区的;南来顺属于老宣武区的,现在虽然东城和崇文合并,西城和宣武合并,但在饮食的文化和情感皈依上,大家仍然觉得南来顺就是宣武的,锦芳小吃就是崇文的。因为无论行政的区域怎么划分,文化的脉络、店铺的起源和饮食基因却并不因行政的割裂而断裂。
这也是到四个地方能够清晰地吃出不同文化内涵的原因所在,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保护每一种饮食文化的独立性才是遗产保护的真正内涵价值所在。因为,只有饮食才能最客观地体现着一个区域文化脉络的延续性。所谓的割裂性的保护,本身恰恰就是一种伤害。
回到正题,清真小吃四大家,相互间经营的品种都差不多,清真小吃大概有三百多种(打笔墨官司的另议),很难说谁正宗谁不正宗,鉴于各人有个人的口味,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偏好推荐一个。
西城护国寺的小吃,我以为,油炸糕和豆泡汤都不错,值得去吃。南来顺的门钉肉饼和羊杂汤不错,值得去吃;锦芳小吃的面茶和元宵一直名声在外,可以专程去吃;白魁老号这几年有点萧条,但还是有老底子和有不断进取之心的,所以,去喝碗豆汁儿应该是可以的。
2、然后就是汉民小吃了汉民小吃品类也有很多,譬如:卤煮了、炒肝了、炸灌肠了、火烧了,听起来似乎都比较重口味儿,但这都是最具市井文化的一部分,清晰地反映着当年贫下中农、街头摊贩和布衣走卒的日常吃食和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更重要的是,能把这些下水之物做得如此灿烂迷人充满诱惑也足见广大底层人民的走心手艺和勤劳智慧。
具体的店家有著名的小肠陈、华天饮食集团旗下的汉民小吃合义斋、北新桥的卤煮老店(门框胡同的卤煮也算一家吧)以及鼓楼下面的姚记炒肝,这一家可是当年美国的副总统拜登先生访华时吃的第一家,而且,还是他特别要求去吃,并是自己亲自买单的,我记得是四个人大概吃了一百多块。
3、最后就是宫廷小吃了。据各类民间的胡乱传说,由于慈禧太后这婆娘爱吃,所以,民间传出各种版本的和慈禧太后有关的小吃吃食和野史故事,而且,比较奇怪的是,现在也有很多店家都以慈禧太后为噱头来宣扬吃食的正宗。我很纳闷,这么一个老太后,个人容貌也不美丽绝伦,历史名声也不好,而且,她也不一定会吃,不知道江湖上的餐馆为什么都爱拿她来做招牌。历代的皇帝和后宫婆娘,吃的就一定好吃吗?而且,那么多的皇帝嫔妃似乎长生的也没见几个。
和宫廷有关的吃食,目前在北京的市面上有很多,譬如:豌豆黄了、驴打滚了、艾窝窝了、芸豆卷了、圆梦烧饼了,这些面食类的,几乎都可以归档到宫廷小吃里去。
具体的店家,虽说都争得面红耳赤的,但若按传承来说,应该仿膳饭庄的比较正宗。仿膳饭庄不像其他的小吃店家发展的那么广泛普及,在北京只有两家:一家在北海公园内;一家在天安门广场东。就地理位置来说,都是不太方便去吃的地方,果然是皇家的馍馍一般不好整。
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奶酪魏、羊头马、爆肚冯、李记白水羊头等一些小吃特色店,各位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头去吃则个。
至于万丰路上的小吃城,由于太偏远的缘故,在此就不做重点推荐了。
Hash:a79ff34cf4f7784bd4bab3e2b7e2c7b0661e8f02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