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 八角楼和塔碑——四川塔之一百三十五
银鼎山八角楼位于邻水县鼎屏镇西北五百五十米的银鼎山,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曾多次修葺、两次重建。一九二七年重建的八角楼坐东北向西南,三层重檐八角形攢尖顶建筑,八角分別由八柱支撐,通高十四点四米。底层直径十一米,高三点八米,抱鼓式柱礎,方形柱高二点九四米。第二层直径十一米,高三点八米。第三层直径十点零五米,高三点二米。楼设木梯可直上顶层。楼顶檐脊饰禽禽兽花草等图纹雕刻。这座楼已拆除。
目前这座八角楼建于二零零一年,有七层楼,高约三十米,是邻水县标志性建筑。始建至今,风雨沧桑,楼层每增,八角不减。据说当时建楼是为登高望远,望远的兴致在于远眺八方,建八个角也暗含胸怀八方之意。站在楼顶远望,云绕群山间,薄雾列其下,亦远亦近,亦真亦幻;俯瞰邻水县城,经纬分明,规划得体,一派繁荣景象。
银鼎山八角楼
下塔院舍利塔位于邻水县西天乡杨河村西八百多米处,建于清道光年间。石塔六角五级,坐西北向东南,高四点九七米。塔基座为六边形须弥座式。第一层有镂空雕刻,第二层为已风化的六个小像背负大圆盘,第三层为塔的主体,呈覆缽状,高一点二四米,第四层六面浮雕佛像六尊,第五层浮雕门窗、飞檐。塔剎为圆锥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湾字库塔位于邻水县荊坪乡石鳩村东南二点五公里处,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六角五级楼阁式石塔,坐东向西,顶残,现高四点五米。方形基座宽零点七五米,塔身为六边形,逐层內收并出檐,设圆形焚烧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路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邻水县古路乡场镇,建于一九三八年。碑为青色砂岩石刻成,坐西北向东南。高一点六四米,宽一点零三米,厚零点一三米。正中楷书竖排阴刻“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字高零点三米,寬零点二八米。上款五“抗日阵亡将士殉国纪念”,下款为“公元一九三八年七七事变纪念日永兴乡全体民众敬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习近平参观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 八角楼
习近平
【总书记参观八角楼】习近平来到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这里是他向往的地方:“我们唱过《八角楼的灯光》……”从“枫石”到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从毛泽东、朱德住室到士兵委员会旧址,他认真察看,不时提问,了解情况。听说毛泽东当年住室里的桌、床、凳都是原物,他嘱咐一定要保护好。
在偏僻的仙坑村,保存着许多方形围龙屋,更有200多年前的八角楼 八角楼
仙坑村位于东源县城东约60公里处,隶属于东源县康禾镇,距康禾镇圩街约12公里。那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村内保存着许多典型的客家方形围龙屋,代表性古建筑主要有八角楼和四角楼。
仙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金锅形,面积约2340公顷,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多幢、古街道街巷7.5公里、古墓2座,古井3个。
仙坑村的古楼,像是江南一幅水墨画卷一样,黛瓦白墙,依山傍水,远离尘世的喧嚣,仿若仙宫里沉静美丽的仙子,守护着这方水土,这方人。门前的碧水塘,映照着古楼,青山绿水,白云悠悠,安逸祥和。
据记载,八角楼建于清乾隆庚子年,是仙坑叶氏二十六世祖叶本菘在乾隆年间从政,告老还乡之后,为了给族人一个安定繁衍生息之所,耗费数万两白银,历时16年建成了一座四方型城堡式的建筑。
又于嘉庆年间,在邻近八角楼百米之外,再建一座四角楼。四角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四栋四杠,四杠设有阁楼,故称作“四角楼”。历经百年风雨,它依然伫立,守护着这片土地,它是仙坑人的美丽家园和精神堡垒。
仙坑石楼的结构非常独特,它不是客家古民居中常见的半圆形围龙屋体,而是呈四方形。石楼内有环绕四周房屋的专用人行通道,整座石楼宛如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分为上下左右四杠,每杠的两边对称地建有一座碉楼,故称“八角楼”。
这座八角楼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客家民居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八角楼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依山面水,正门前面还建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半圆形池塘,池塘形如拱月,包揽全舍。
八角楼最大的特点是它完善的防御体系,主体屋外建有一道高约10米的护城墙,全由坚固的麻条石镶砌而成。护城墙体上还设有28个炮眼,整座建筑的墙上又有80多个枪眼。用于瞭望敌情的碉楼,其内侧的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插有带叉的树桩,可用来架竹杆或拉绳索。
走进古村八角楼,体味那悠悠古韵,那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府第的大牌匾“大夫第”,在阳光中闪耀着昔日的风采。站到八角楼里的炮楼上,游目四顾,金黄的稻子,十里飘香,白云在成片的金黄稻穗上飘过。
广州出发:凤凰山隧道——广河高速——长深高速——上匝道,左转进入X154——Y051——仙坑村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