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的颜色 老紫泥和紫泥的颜色

导读:紫泥的颜色 老紫泥和紫泥的颜色 1. 紫泥的颜色 2. 老紫泥和紫泥的颜色 3. 紫泥的颜色有几种 4. 紫泥的颜色分类 5. 紫泥的颜色发紫 6. 紫泥的颜色是紫红还是紫粽 7. 紫泥的颜色浅 8. 紫泥的颜色为什么有深有浅 9. 紫泥的颜色偏红 10. 紫泥的颜色深好浅好 11. 紫泥的颜色深

1. 紫泥的颜色

百目紫泥紫砂壶外观颜色较青涩,久用养壶,颜色喜人。另外,手感摸上去有象豆沙一样的质感,冲泡绿茶也很不错


2. 老紫泥和紫泥的颜色

紫泥的颜色是紫色或者黑色


3. 紫泥的颜色有几种

紫泥: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的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于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用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适宜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

大红袍泥:如果说朱泥是红泥中的精品,那么大红袍则是朱泥中的极品。朱泥大红袍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字:少、难、奇。

一是矿料稀少,原矿大红袍只零星散落于朱泥矿层中,通常在一个矿层的几方土中也难以挑选几两,而且其外形似泥核,所以有“泥中核”之称。

二难 ,是说制作难

由于大红袍粘性好,制作时泥料容易粘工具 ,而且其收缩率比朱泥更高,可达30%,所以成品率极低,制作难度也比朱泥和小红泥更大。

大红袍相较于一般的朱泥壶,色泽深红鲜亮,表面更光洁。不过,大红袍不是一开始就很鲜艳的,通常烧成后呈暗红色,经过长期泡养后,会越发明亮。


4. 紫泥的颜色分类

普通紫泥好,因为紫泥可朔性好,泥料制壶难度相对低,泥性稳定且容易掌握,窑温耐温带也比较宽,制壶以后成品率很高,成品壶色彩深色为主,但也很丰富。

一般来说用紫泥做的壶在同一个制壶人手里,价格一般相对便宜,除了几种极特别稀有的紫泥,一般价格会低于红泥,绿泥的价格。


5. 紫泥的颜色发紫

紫的多音字组词 :紫菜、绛紫、酱紫、紫荆、紫葳、青紫、紫菀、紫毫、紫服、紫驼、练紫、紫陌、紫矿、紫凤、紫海、紫竹、紫盖、紫笋、紫县、紫泥、紫诰、紫袍、垂紫、紫虚、金紫、紫繮、齐紫、紫坛、宫紫、紫羔、惨紫、紫宫、紫台、紫萚、紫芳、紫脱、紫电、丽紫、紫房、紫垣


6. 紫泥的颜色是紫红还是紫粽

紫砂中的红皮龙,其实是清水泥的一种。

也就是说,红皮龙是紫泥的一种,而不是红泥。

红皮龙是用于炼制清水泥的最佳矿料之一,原矿呈紫棕褐色,块状结构,粉砂质泥岩结构,其石英含量相对较高,粗细颗粒比较为合理,可塑性良好。

烧成温度在1170度到1190度,烧成后外观色泽由棕红,向暗红色、紫红色变化,丰富而耐看。

它的表现像红泥,但实际上是紫泥的一种。


7. 紫泥的颜色浅

紫砂爱马仕灰属于段泥料子,原矿坚硬,熟泥砂性和酥性大,能吃高温,烧制后呈青灰色,被壶友戏称为爱马仕灰。

段泥占比多,紫泥占比少,烧成就呈现浅青灰或青如碧玉的颜色。这一类紫泥跟段泥的共生矿,烧成后呈现青灰色,我们称为青灰段。

除此之外,也有紫泥烧成青灰色,在清代称其为淡紫泥,现在也有人叫青灰紫泥。青灰泥矿主要出产于台西矿区和四号井,矿料浅青带黑,坚硬如石。老一点呈现紫褐色,嫩一点呈现浅青褐色。

适茶性:透气性高适合绿茶、生普、铁观音、红茶等茶类


8. 紫泥的颜色为什么有深有浅

段泥,之所以呈现出很多种颜色,是因为段泥也分很多种,如原矿段泥(老段泥)、芝麻段、黄金段,随着紫砂艺人在制作过程中,烧壶的窖温不同,烧出来的壶颜色自然也不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段泥,也叫团泥,它属于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是自然形成的。由于段泥含铁量低,一般在2%左右,一旦高于2%,则颜色偏黄偏深。在因为段泥在窑烧时因温度而变,色泽由浅 黄色向红黄色、深黄色、黄褐色变化。


9. 紫泥的颜色偏红

泥料全解析

一,紫泥

1,天青泥:该泥料是传说中的极品,非常罕见。

2,底槽青:“底槽”是说该泥料处于紫泥泥层的底部。“青”是指该矿料有青绿色的豆斑,烧成后呈紫红色。

3,清水泥:该泥料呈紫褐色块状结构,微带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淡绿色的斑点和斑纹。烧成为紫棕红色。温度过高时呈紫黑色和暗青色,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单一的矿料加石黄炼制而成。

4,紫泥:指的是最常见的紫砂泥,颜色为紫棕色,又叫“黑紫泥”,是影响最广泛的紫砂泥料之一。

二,绿泥

1,本山绿泥:是专指黄龙山所出的优质绿泥,矿料呈淡绿色块状结构,烧成后为浅黄色,米黄色,高温烧制呈青绿色。

2,芝麻绿泥:矿料呈青绿色块状,结构致密,因为烧成以后,胎中有大量黒砂点,所以叫芝麻绿泥。也有白麻子泥和红麻子泥。

3,墨绿泥:因为这种壶所用的矿料本色是墨绿色,所以叫“墨绿泥”,烧成颜色为浅黄,米黄。高温会泛青。

三,红泥

1,红皮龙:该矿料处于黄龙山的浅表碎石层里,当地又叫“野山红泥”,矿料呈淡淡的暗红色块状,结构致密,成壶的颜色为,红色,暗红色,红皮龙含有大量的石英和云母杂质,所以透气性极好,泡茶最容易上手,温度也容易控制,并且泡养出来,红润非凡,是泡茶养壶的利器。

2,大红袍:这种壶成壶后呈大红色,胎质极为细腻,密度很高,泡出的茶,茶汤柔顺,非常好喝,并且经过久泡以后,色泽非常喜人,红艳夺目,气质高雅,能令观者顿生祥瑞降临,鸿运当头的感觉。大红袍已经几乎灭绝了。

3,降坡泥:降坡泥是在修建陶都路时,被发掘出来的,在青龙山和黄龙山之间的降坡,所以叫降坡泥,炼制以后有古意,老味十足。泡养后雅趣横生。

4,朱泥:朱泥的矿料本身是黄色的块状,结构致密,并且非常细腻。制成壶,烧好以后呈朱红色或者紫色,海棠色等等,因为收缩率比较高,所以成品率很低,适合做成小品,胎质细腻。有轻微砂感,开水一浇,马上呈现出娇嫩的朱红色,轻移壶身,紫光隐隐跳动,令人目眩神迷。

5,红泥:红泥的矿料呈黄色块状,结构致密,烧成以后红中透黄。高温下呈暗红色,有大红泥和小红泥之分。

四,缎泥

缎泥, 再过带时候叫团泥,有人认为,在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有团山,团山所处的泥料就叫团泥。不过也有人认为之所叫缎泥是因为,改矿料烧成的壶,色如黄缎,因此叫缎泥。

缎泥其实是共生矿,比如说绿泥和红泥共生,绿泥和紫泥共生等,成壶的颜色为,棕黄色,米黄色,褐紫色。古代的紫砂壶中,冷金黄色,棕黄色,古铜色的一般都是缎泥。


10. 紫泥的颜色深好浅好

红皮龙是一种紫砂泥料名称,属于紫泥系。原名叫野山红泥。红皮龙质地比较坚硬细腻,表面有比较丰富的云母颗粒。它具有双重泥性,既具备了紫泥的透气性和泡养度,同时又有红泥的色泽表现,非常独特。

底槽青又称底槽清或者底皂青 。底皂青是一种紫砂泥的矿料名称,就是里面带有浅青绿色鸡眼似斑块的紫泥矿,鸡眼是成对的分布甚密且平均。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红猪肝色,烧成颜色详细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11. 紫泥的颜色深

数百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的烧制工艺不断完善和改进。上世纪50年代之前,宜兴紫砂陶的烧制都使用龙窑,之后逐渐改用倒焰窑,现在通常使用的是隧道窑和电窑。


烧制是紫砂器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烧成时的温度和气氛不同,烧成作品的颜色与致密程度,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烧制人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才能烧出优秀的作品


Hash:ae99e33103bd4adb0fe88312ea02bb94b311ade0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