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单氏历史:早日完成全国统谱,一群人不忘初心一直前行!

2017年11月26日8时,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河南分会安阳理事会负责人单喜军、单元磊、单国峰及中华单氏风采人物主编单晓萍等一行五人,从郑州卓泰商务酒店出发,赴滑县寻访单氏家人,挖掘单氏文化。于10:30分抵达四间房乡,与在此迎接的西呼村宗亲单廷文、单俊超汇合,一起赶往西呼村村部。西呼村主任单卫军及单保进、单宗江、单宗立、单卫朝等宗亲,早早在此等候。

家人见面分外亲,简单的寒暄过后,直奔会议室。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取了单卫军宗亲的介绍。首先他介绍了今天到场的家人,有83岁的单宗江,以及德高望重的单保进、单宗立。老人家都带着自己家供奉的祖宗家轴,给我们讲西呼村单氏的传说。听以前的长辈讲:在几百年前,滑县遭受黄河水患,人烟稀少。后来洪武年间实行迁民。姓单的和其他姓氏都是迁徙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老单家弟兄三人在逃荒要饭的路上,总是在一块儿要的少,吃不饱,怎么办呢?于是协商把身上仅有的一口铁锅取下摔成三瓣,弟兄仨一人一瓣,分头讨饭。可是分开时又不能对人家讲都姓单,于是弟兄仨协商三人三个姓,一个姓单、一个姓牛、一个姓纪。无论多久再相见,一说是单牛纪三姓其中一个,就是一家子。当时还定下暗语,一见面就问打锅不打锅,如果对方说打锅,那必定是一家子。三姓后人无论谁见到难,一说打锅就格外的亲,并叮嘱后人牢记。如今这个传说还在西呼村流传,被西呼村周边牛姓、纪姓所认可。

据了解西呼村有单氏家人约1000人,家谱遗失,没有墓碑等,也不知祖先何时迁徙到此,亦不知村中两支单氏何时分叉发散开。追溯最早的线索为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十一月十七日重修天齐庙碑序,有单氏先祖单明、单应魁、单景跃等人捐款记录。如今从祖宗家轴上来看,一世祖为单三傑,二世祖单兆龙、兆玉,三世单永春永和、永贵,四世单东顺、东俊,五世单新明,六世单希增,以下字辈为:保卫廷勋、敬礼守法。其中“敬礼守法”增补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村中发展到以九世“廷”字辈人数最多。

接下来发言的是安阳理事会负责人单喜军。他首先介绍了安阳地区单氏的分布及渊源,希望西呼村家人挖掘单氏历史,早日修成家谱。邀请家人们参加12月16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华单氏第六次全国统谱大会,既能学习修谱知识,又可以与各地单氏家人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中华单氏风采人物主编、陕西籍单晓萍宗亲也深情地讲起了自己的寻根故事。她首先介绍了自己家祖上的情况,曾祖父单忠义,排行老六,有祖传造纸手艺,自蒲城西安发展。如今已130年,发展到50余人。本支单氏独门独户,倍感孤独,从2014年起走上寻访单氏家人的路。最后她慷慨陈词,激励家人们说:我们单氏家族有贵族血统,自单公辅佐文王、武王,有三千年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担起责任,为家族尽一份力,团结一心,成就单氏美好未来。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12:50分,西呼村家人盛情款待了来访团一行。席间坐定,家人们依然兴致盎然,相谈甚欢,充满欢声笑语。

下午3点,在单卫军宗亲的带领下,直奔相距二十多公里的赵营乡单寨村。走到村中间,奶奶庙观音殿雄踞两侧,分外醒目。经勘查碑文,两座庙建于十几年前,是村中族人捐款所修。村中老人聚集在庙宇前,谈天说地,十分悠闲。经一路打听,找到掌管村中老谱的单思强。单思强今年74岁,对于家族事业十分热爱,把家谱保管的完好如初,光绪三十二年、民国十三年版本的两本老谱十分完整。

我们仔细的拜读了家谱,对于单寨家人六修家谱、传承有序,由衷的敬仰。对于单思强把家谱保存的如此完好,感到由衷的佩服。经了解单寨村有单氏家人约900人,如今已无墓碑等,始祖名讳俱不可考。经解读家谱,最早一次编修,追溯到皇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八世孙月印,往前推算二百年,定居此地时间大约为明末清初。二十五字辈如下:士有金玉全,德培思祖荫;芳名永世钦,祥开文运际;兰桂庆成林。如今发展到以“思”字辈家人最多。最近几次遵循了卯年修家谱的传统。

西呼村与单寨村仅仅相距二十多公里,在修谱方面却是天壤之别。西呼村宗亲单卫军,为单寨村传承有序所震撼,也跟单寨村家人打听了“单牛纪”是一家的传说。随后单寨村支书单德群也闻讯赶来。因时间匆匆,两本老谱来不及仔细研究。我们也盛情地邀请单思强参加12月16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华单氏第六次全国统谱大会,把两本老谱进行展示,把单寨村修家谱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单氏家人。下午4点,家人们合影留念,依依惜别。非常感谢滑县家人的热情,特别是单卫军宗亲,一直把我们送到高速路口。

Hash:96dfc5be23b53e8c36a150eb92b9b334adc71474

声明:此文由 中华单氏宗亲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