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道"——开启安康红色旅游“新征程”

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红色旅游景区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据《2017红色旅游报告》显示,如今的红色旅游变得热门起来,游客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以老年群体为主,更多的年轻人带着崇尚革命、学习受教的心态重走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的教育内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色旅游既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红色旅游

开启“新征程”

本报讯(通讯员 吴秀聪 谢鑫鑫)舒业余,今年87岁,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纪念勋章二枚。李正青,今年86岁,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纪念勋章一枚,参加三次战役。8月1日,这两位抗美援朝老英雄相会在岚皋堰门镇长征村,老战友在红军道上的“红军屋”再相聚。

安康,作为陕南的重要区域,在革命时期,这里就涌现出大批的革命先烈。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贺龙、徐海东、廖乾五等很多重要人物都在此地开展过革命工作。安康曾创立了革命武装“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我们已无需像革命先烈一样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浴血奋战,但他们流过的血、受过的苦,无不是为了今天的和平所做出的的牺牲。随着红旅文化的兴起,安康有着红色基因的区域有的也开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组织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活动。

边远小镇看堰门

长征村里“红军行”

8月1日,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得知岚皋县堰门镇长征村举办了一场以堰门8.1“重走红军道”为主题的红旅活动,记者一行沿着蜿蜒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当天的活动以“走一趟红军道、穿一次红军衣、吃一次红军餐、接受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洗礼”为主要内容,在大山环抱的堰门,了解当地历史,感受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

1934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部红三十军第一纵队在突围过程中,经大道河、浇腊沟、柳树沟、团溪沟、甘沟、莲花寨、泰山庙等地进入堰门村。革命先烈的故事在这里一辈辈的流传……在半山腰上的红军屋里,88岁的舒业余和86岁的李正清正端坐于此,这两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多次战役的老英雄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缓缓讲述着自己的战斗故事。而在堰门这块土地上,不仅有红四军李先念部队战斗过的足迹,更有许许多多像舒业余、李正清这样的老英雄,他们保家卫国,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今天的堰门,作为岚皋县的西大门,与紫阳隔着瀛湖尾水遥遥相对,山丘层层叠叠,其地理交通,并不便利。然而当地人民却凭着势要过上好日子的拼劲,团结一致,把原本荒烟蔓草的老院子整修出来,红军屋、望红台、红军道……一砖一瓦的陈设布置,皆保留了1934年的民居原貌,极大的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当地民众在此生活的痕迹。

据堰门镇人大主席吴秀聪所言,以前的堰门村,是一个很穷困的地方,当地民众小农思想很重,去年他包抓该村的扶贫工作后,首先便厘清当地的资源,发掘了这里的红色文化后,他一步步琢磨,慢慢构想。认识到只有发展旅游,把当地民众拧成一股儿绳,齐心协力干事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随后,他一方面积极动员当地民众修葺红军院落、红军道。一方面在外奔波,为每个村落招揽项目资金。在吴秀聪的努力下,堰门村上至老人、下至妇孺幼童、人人参与到这场浩荡的修缮运动中来,硬是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打造出了一个初具雏形的红旅文化景点。不仅如此,在其招来的产业项目上也有了总计1.4亿资金投入,跑步鸡、跑山猪、桑葚腊肉加工等七大项目陆续投产的好成绩,靠着发展订单农业,当地农民也不再担心农产品没有销路。

为了能够形成可持续促进当地发展的局势,吴秀聪又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堰门发展的规划路径,按照他的构想,堰门村首先要保证红军道和全村的原生态风貌,在此基础上立足红色文化,开发旅游商品。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乡村旅游为先导、特色产业为核心、乡村振兴为目标,建设“活着的、完全开放的、宜居的”美丽乡村。让游客能够沉浸下来,体验式消费。等前期所有的规划、设计完成后,要做好景区的定位,一是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学校、学生和家长;二是做革命精神传承基地,服务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活动、庆典活动、单位聚会等;三是做党员宣誓基地,新党员到红军道开展宣誓活动、老党员过来开展重温誓词活动。 当红军道美丽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探索发展民宿,营造好红军道的红色文化氛围。从而最终形成风景秀美、文化深厚、乡风文明、治理有序、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的新农村

陕南抗日第一军

青山何处不忠魂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纪念碑汉阴的龙岗公园屹立着,周围的松柏依然青翠。这座于2010年动工修建的纪念碑,高9.9米;军史浮雕高4米长10米,为花岗岩材质。现已成为当地人民及青少年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于1936年8月13日,前身是何振亚、沈启贤、王展、罗少伟等领导的游击队。是陕南人民自觉自发组织起来、寻找党的领导而奉命北上抗日,且是唯一一支成建制加入红军的革命队伍。后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和八路军115师警卫营,在党的领导下,由营发展到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次战斗中表现英勇、战功卓著,涌现了一批立下赫赫战功的指战员,其中何振亚、沈启贤和杨弃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

1937年3月初,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营,部分战士在行军途中休整(资料翻拍)

汉阴是革命老区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仪仗队队长罗少伟和徐海山、沈继刚等汉阴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生命。李先念、徐海东等革命先辈也曾率领红军、八路军过汉阴。在汉阴,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0余名。

汉阴县蒲溪镇,还存留着杨弃将军的故居,为做好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汉阴县于今年3月初实地察看了将军的故居,与将军亲属进行了交流会谈。县政府要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把故居维修保护工作提上日程。汉阴县三位共和国将军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文化,为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该县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

但汉阴县红色旅游的定位与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日趋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红色旅游的体验需求不断升级。汉阴县有着良好的自然禀赋与人文资源,三沈故里,大美汉阴的墨韵与绿意仅从宣传上便可感知。但时代的推进也需要旅游产品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汉阴作为陕南抗日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理应在这方面充分挖掘资源,并将其利用包装起来,在桑梓之地,埋下忠魂的抗争之地,需要一种革命精神作为引领。发展红色旅游,也是时刻提醒我们、警醒后代勿忘那些掺杂着血与泪的过往。把红色旅游的内涵意义挖掘出来,可延伸的旅游产品及体验将有别于现在的旅游市场。“红色+绿色”“红色+科技”“红色+古色”等方面的创意不仅可以让人更加深切的铭记住历史,同时也是推动地方品牌建设的良好策略。

生态旅游宁陕

红色文化更添彩

宁陕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势头良好,发展前景无限。近年来,全国各地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宁陕作为陕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曾是鄂豫陕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具有开发红色旅游的条件和潜力。

经党史部门普查,全县共有遗址遗迹19处,按历史时期分,土地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即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江口乡农协会旧址、竹山乡农协会旧址、小川乡农协会旧址、黄金乡农协会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宁陕四亩地党支部旧址、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处,即红军攻打老城旧址。故居1处,即何振亚将军故居。烈士墓1处,即林口子烈士墓遗址。纪念设施2处,即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开发和利用较好外,其他遗址均未开发利用。

有研究人士认为,与成熟的红色旅游相比,宁陕的红色旅游不在于线路设计,而在于景点开发,将红色旅游景点串连在宁陕生态旅游线路上即可。着重恢复一批展示战斗情景的场面、旧址,或者纪念馆、博物馆之类。将战斗故事、红色歌谣、书信实物、以及相关回忆录书籍等分门别类精心整理,以现代装饰技术予以呈现,这就需要征集一批斗争文物,既可以是历史文物,又可以是战争实物。配以图片资料、视频影像、雕塑绘画,将红军在宁陕、四亩地党支部与汉南交通站、林口子战斗、血染东江口、宁陕和平解放等活动多层次、立体性的展示出来。

太极城绕红军镇

革命旌旗响烈声

作为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旬阳县红军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悲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这里播撒下革命的火种,让红军精神星火相承,红色情怀一脉相传。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战斗、牺牲,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士是永不能忘的英雄,革命的旌旗在这里猎猎作响……

当年救民苦,青山埋忠骨。为缅怀革命烈士,红军乡“红军纪念馆园区”于1977年4月开始建设。馆内有介绍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展览,有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碑文为原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红军纪念馆,征集红军标语、歌谣、牌匾石刻136幅,也有毛泽东、李先念、程子华的题词碑,制作“红军老祖”连环画,征集红军遗物13件,先后被授予“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省旅游局将旬阳列为连接西北西南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旅游线重点县,红军乡被列为旬阳东线红色旅游点。为充分利用这一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旬阳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红军纪念馆,开发红色旅游线,通过争取项目,动员社会各界建设红军纪念馆园区。

该园区是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陕西省“十一五”旅游专项规划中南线重点建设发展的红色旅游景区。集中展示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在旬阳大地的战斗历程和光荣革命。纪念馆平均年接待前来参观、扫墓的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人。两座高入云天、峭如斧削的大山和山涧小溪潺潺似乐音终年陪伴着长眠的英烈。

红军镇在近年立足红色文化、民俗特点,以红色旅游为主线发展全域旅游。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实施红军纪念馆园区结尾工程,以深内涵、大手笔的要求包装红军纪念馆园区项目,打造陕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重地;打造“吃红军饭、睡红军床、听红军故事、走红军长征、带走红军记忆”的“红色体验游”,围绕游客的吃、住、游、购、娱等需求,建设红军精神“宣教中心”,打造一批红色农家乐、红色旅游宾馆、红色旅游商店,开发红色游乐工艺项目、加大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抓旅游产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充分发掘出凤凰山自然风景和古老民居的潜力,让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得以彰显,在保护山水田园的同时,开拓“山水风情游”;结合80%的绿化覆盖和茶园,体验“民俗文化游”;并积极推进古矿洞申遗项目,开发采石隧道,探索“工业体验游。推动“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的全域旅游新发展,让乡村振兴战略在红军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红”与“绿”结合起来

安康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仅只有以上所提到的县,还有平利石泉、紫阳、白河等县,但放在全国比较,有重大影响力的较少,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意性的进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例如安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的自然美景,若能够把“红与绿”结合起来,制订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套餐、红色旅游产品,一方面能够使景区有了教育意义的内涵,另一方面则能深化游客的旅游体验。

安康当前主要依托的还是乡村旅游。旅游服务业档次较低,缺乏特色,应以旅游为导向,发展多元化、规模化服务化休闲产业。单一的旅游种类内涵薄弱、产业链短、景区与村庄割裂等因素,综合效益不明显。发展红色旅游,与生态绿色的乡村游融合发展,让旅游格局与精神内核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在立足红旅,发展红旅的过程中,找准彰显价值的落脚点,强化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把安康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红色文化和旅游必须有机结合起来,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把红色文化的“根”和“魂”牢牢地植入进去,才能让红色旅游富有生命力。

充分了解游客真实需求与期待,用特色旅游形式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例如在吃、住、行方面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形式,像这次岚皋堰门镇长征村,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道的做法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打造一个设施完善且构造合理的综合服务体系。由于红色旅游景点大多在山坳村庄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很难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经济做好景区营销,增强与游客的线上互动,引导游客实地体验。

发展红色旅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深入挖掘、合理布局、创意新颖,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原载于2018年8月8日《安康日报·秦巴文旅》)

Hash:f898ae350efd8d23d795527b782f026d63da04f9

声明:此文由 秦巴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