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故里安徽亳州,探寻养性延命之术

择一清晨漫步在亳州的街头,这里古迹不少,又近夏季,于是鸟鸣清风伴着古迹周围参天大树的满眼绿意。没走多久就看到当地的中老年人在晨练,内容自然具有这座城市华佗故里的特点——五禽戏。

《老子》中记载“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这里的摄生,就是指养生,保养身体。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人就对养生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的方法。“熊经鸟伸”作为古代的一种导引养生之法,又来自于《庄子》。相传,华佗就是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

这次来到亳州,华祖庵是我们的一站。它坐落在永安街的中段,取华佗永保平安之意,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由庙祠、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平实的正门口长着几棵参天大树,灼热的阳光下给人几丝凉意,又仿佛把外面这个嘈杂的世界隔绝在了华祖庵外。

正殿殿门上方书有“燮理通微”四个大字,指华佗医术非常高超和精湛。门前槛联为“橐龠无传一卷伤心狱吏火,户枢不朽片言终古活人方”。《三国志》有原文: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华佗受冤入狱,临终之前想把自己平生所著“青囊书”托付给狱吏,狱吏怕受连累不敢接受,在伤心之余,他把经书付之于火。后来狱吏良心发现救下了半部经书,并成为救死扶伤的药方。

走进后院,穿过一座拱桥亭阁,就看到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了中医药起源、中医药五千年发展史、华佗和他的中医药成果、中医药资源和亳州现代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五大主题展厅后,便径直上楼观看现场版“五禽戏”。

虎、鹿、熊、猿、鸟是华佗五禽戏模仿的五种动物。《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整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吸收采纳了老虎的威猛,鹿的轻盈,熊的沉稳自然,猿的狡黠机敏,鸟的展翅昂然,更结合了道家的吐纳之法。

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与我们更为熟悉的太极、现代普拉提或者瑜伽的理念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必强求自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尽力而为,直到全身出汗便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并且在动作的行进过程中尽力保持相对慢的速度,渐渐地以形带神,从而养神,最后达到形神合一的效果。

华佗原版的五禽戏早已失传,在亳州流行的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并于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健身气功·五禽戏》,算是一个新的规范。2011年五禽戏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养生,不仅仅在于“养身”,关注自身健康,也不仅仅是为了延长生命,更是要提高生命的质量。每思及此,无不感慨亳州这好地方,不仅仅有全球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神医华佗传世的五禽戏,还有老庄文化的渊源,身心均受滋养。

Hash:1096ba5a1f36c92299a9601f55cddade0f324286

声明:此文由 小卡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