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发现2000年前古墓,开棺后伸出一条大白腿,专家:快点盖上

2002年7月一个平静的下午,在江苏连云港郊区的一处基建工地上,一名挖掘机司机正在进行挖掘作业时,突然挖到了一连串的竖条木板。

挖掘机司机下车查看情况,发现这是一具完整的棺木,并且这具棺木的年代看起来非常久远。于是他立刻停止了挖掘作业,急忙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报告。

很快,文管办的工作人员便闻讯赶来,通过对这具棺木和现场进行初步观察后推测,这里应该是一座汉朝时期的古墓。为了保护古墓免遭破坏,文官办的工作人员立刻封锁了现场,等待指示并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挖掘。

图片来源于网络:挖掘机作业

第二天,一支专业的考古队来到工地现场,对这座汉代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这一次,考古队的收获颇丰。在这座汉代古墓中,工作人员一共发掘出了四具棺木,并且每一具棺木都保存完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于是考古队便将这四具棺木带离了现场,送到了连云港市的博物馆,准备进行开棺研究。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四具棺木中的其中一具棺木,里面隐藏着至今都未能解开的谜团。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描述,在开3号馆的时候,棺材里一条雪白的大长腿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专家看到后惊声大呼:“赶快盖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考古专家

考古队在现场挖掘这座汉代古墓的时候发现,整座墓保存地非常完整,只有一小部分由于施工遭到破坏。观察这座墓的结构时,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是一穴两椁的结构,两个椁室内共有四具棺木。

在被送到连云港博物馆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四具棺木依次进行编号。南椁室内有一具棺木,编号为4号棺;北椁内有三具棺木,依次编号为1号棺,2号棺和3号棺, 其中3号棺内就是非常著名的凌惠平女尸。

图片来源于网络:3号棺材

这四具棺木都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考古人员按照编号的次序依次打开了这四具棺木。

打开1号棺和2号棺时,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棺木内有什么奇特的发现,只有白骨和少量的陪葬品。

在人们打开3号棺前,大家都以为棺内肯定是些常见的白骨或陪葬品等等,然而当工作人员用一根铁杆撬开3号棺木时,棺内呈现的景象令当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棺木内并没有人们预想的白骨,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棕褐色的棺液,在棺液的上方清晰地浮现着一条雪白的大长腿。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看后都大吃一惊,这时一旁努力镇静的专家突然大喊:“赶快盖棺!”。

图片来源于网络:凌惠平的腿

考古专家之所以那么恐慌地命令盖棺,并不是因为被棺材里的景象给吓坏了。这是因为专家们发现,棺内的尸体是极为罕见的湿尸。顾名思义,湿尸就是湿润含有水分的尸体。湿尸都是放在密封的棺木内,并深埋于土地中,常年被棺液浸泡。

湿尸的出现极为罕见,并且这还是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在凌惠平发掘之前,全国也只出土过两次湿尸。

不难看出,湿尸有着更高的研究价值,所以没有做好完善的准备前,切不可开棺验尸。毕竟,湿尸土地里埋藏了几千年,突然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到破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腐尸

待到现场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考古人员才敢继续开棺。棺材里的这具湿尸是女性,下葬时的年龄大概为四十岁。因为这是一具湿尸,尸体非常的湿润,并且肌肉充满弹性和韧性,甚至关节还能够自由活动,身体内的神经和内脏器官也保存得极为完整。

很快考古人员便发现了这具尸体的姓名, 在棺木内有一块铜印,上面赫然显示的是女尸的名字,凌氏惠平。

人们已经得知了这具女尸的姓名,但是她的身份依然无从得知。

根据研究发现,2号棺内的尸体应该是整座古墓的男主人。但遗憾的是,男主人陪葬铜印上面的字迹早已磨损,辨识不清上面刻了什么。

但在男主人的棺木外侧,工作人员看到, 上面刻有“东公”二字。在汉代,东公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人。而且,人们在棺木内发现的铜印属于龟钮青铜印。

图片来源于网络:龟钮铜印

龟钮青铜印在古代只有高官才有资格佩戴,因此考古人员得出结论,这座古墓的男主人在汉代至少是太守以上的官员。

可是专家们又被另一个问题困扰住了,既然这座古墓的主人是权贵之人,可为什么整座古墓如此简陋,而且陪葬品也非常少,还都是些不怎么贵重的物品。这座古墓非常蹊跷,如今这座古墓的身份之谜依然困扰着考古专家们。

除了身份之谜,凌惠平的尸体不腐之谜更加充满了神秘色彩。在1972年,我国的考古人员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没有腐烂的女尸,她是轶侯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

当时 辛追夫人的出土震惊了全世界,虽然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可她再问世的时候,依然是五官清晰,面容姣好,皮肤富有弹性。不过她的尸体之所以能够不腐,是得益于极为完备的防腐措施。

在考古人员发掘马王堆汉墓时,曾发现辛追夫人的棺木内外有四道防腐措施。

图片:辛追夫人资料截图

而凌惠平的不腐却令人感到非常费解了。凌惠平的棺木没有像辛追夫人那样,棺外包围着一万多斤的富含二氧化硅,氧化铁等成分的木炭。 凌惠平的墓穴里只有一层厚厚的白膏泥,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防腐手段了。

棺木外没有严密的防护措施,专家们认为应该是棺木内的棺液起到了很好的防腐效果。 但是经过检验后,考古人员发现凌惠平棺木内的棺液是呈弱碱性的,PH值为7.55。这种呈弱碱性还混有血红蛋白的棺液其实并没有防腐的效果,甚至还极其适合细菌的生存。

四具棺木中的三具尸体都已经化为了白骨,只有凌惠平没有腐烂,依然保持完好。而且凌惠平的棺木内外并没有高超的反腐措施,直到现在,这依然还是困扰考古人员的未解之谜。

不过,相信未来的科技平和历史研究在进一步的时候,这些未解之谜都会有合理的解答。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Hash:92c8a26afc939c68bdb7bcb9ef0612ffe553ac72

声明:此文由 子皓新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