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潮连祠堂文化 绵延数百年

广东江门市潮连卢边社区卢边庙前大街1号,卢氏宗祠,三进祠堂的正厅里,古木桌凳上,几副茶具,社区居民不时来聚聚会、话话家常。

宗祠旁边,封圻家庙,二胡、大镲、鼓架整齐摆放,曲艺社成员每星期固定前来三次,唱戏、说书,热闹一番。

卢氏祠堂,一直是卢边的文化活动中心。

今年5月,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带队调研潮连,这座西江江心岛,环境、人文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邓伟根提出“悦读潮连”的思考,江心小岛迎来新的发展思路。

“悦读潮连”建设,以文化为中心。

潮连祠堂,氏族精神在这延续,文化在这传承。“悦读潮连”,我们先来阅读这儿延续了几百年的祠堂文化。

前不久,他成了卢氏宗祠的一名“管理者”,打扫卫生,管理账本。早上8时,骑自行车10分钟,从家到达祠堂,三个小时后,下班回家。现在,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祠堂里。

卢均培陪伴祠堂,就像祠堂陪伴了卢边村、陪伴了潮连数百年一样。

卢均培今年72岁,从有记忆开始,卢氏宗祠就在庙前街1号这里。“格局没变过,就有过翻新,旧了就要修嘛, 文革 期间,还有很多东西被拆了。”卢氏宗祠最近一次大修,在2005年,这次为期一年多的修葺,让老祠堂重新找回了光彩。

同样,潮连其他各姓氏也在明清期间开始修筑祠堂,建构宗族。祠堂香火的延续,见证了潮连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此情可忆,每个角落都刻在心里

今年78岁的卢国超,是卢边水亭人,12年前从潮连镇人大主席职位上退休,至今是祠堂修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祠堂的每个角落,他已经刻画在心里。

卢氏宗祠门口的两个大灯笼上写着“敦本堂”三字。何谓“敦本堂”?“这是学校名字。清朝光绪年间和民国期间,这里还曾是学堂和学校,光绪年间称为 敦本学堂 ,民国时期称为 敦本学校 。”卢国超笑着说。10年前那次大修,他就是主要倡导者、主持人之一,卢氏祠堂,与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今,祠堂正厅里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摄于1955年,黑白照,写着:新会第四区朝阳乡小学第一届毕业同学暨全体教师留印,41名师生身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衣服,紧坐在一起;另一张则摄于2015年,彩色照,写着:朝阳乡小学第一届毕业同学暨老师聚会,16名老人坐在一起,笑容满面。

岁月变迁,祠堂一直是活动中心

这是跨越50年的一次聚会,卢国超身在其中。50年前,他是学生,当时潮连尚属新会县,卢氏宗祠是学校,他是这里的学生。至今,祠堂仍是“母校”,在这他可追忆自己和同学们的感情。

“以前这里就是教室,后面还有老师宿舍。”同样在此读过书的均伯,指着连接正厅和头门前座两边的行廊说道。均伯一直生活在潮连,种田种地,如今迈入古稀之年,看护祠堂,他也乐意。

祠堂不再是学校,但就在卢氏宗祠旁边,建了一所敦本学校,即现在的卢边幼儿园。

没有学生们叽喳的朗读声,祠堂依旧热闹,周边居民不时会进来和均伯聊聊天,曲艺社过来唱歌时,他也会在旁边哼上两句。

祠堂,始终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

讲段古

15世纪始建,岛上曾有136间祠堂

潮连初开,土广人稀。南宋时期,南雄珠玑巷移民南迁至这个西江上的海岛,各姓始祖方开村立族、辟土为田。安定之后的各氏族,开始兴建大宗祠。

1487年,卢氏宗祠修建始祖祠,祭祀始祖龙庄公,1508年,终建成三间三进的家庙式祠堂。此后,宗族内部有经济实力较强的各房支派又纷纷修建分支祖祠,祭祀各自房派的祖先,保留至今的侣樵卢公祠就是其中之一。支派后裔入仕为官,其所属分支祠堂往往改为家庙,如旁边的封圻家庙就是如此。卢氏大宗祠高峰期间有20多个祠堂,现在重建保留下来的还有11间。

蓬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据1946年的史料记载,潮连岛上曾建有136间祠堂,其中有4座家庙,目前仍保留有祠堂68间。“潮连的这些祠堂以其数量最多,密集度最高,形态最多样,保存最完好,构成了独特的 祠堂群 。”

观宗祠

源同一脉,祠堂是维系乡亲的根

进入卢氏宗祠,右边墙上的一幅木制牌匾上,“源同一脉”四字,十分显眼。旁边,全国各地的龙庄公支系卢氏宗祠,都一一在列。左边墙上,介绍着目前卢边宗祠群,每座祠堂的建设规模、年份、图片都一一展出。

细看祠堂,可发现屋脊有陶塑鳌鱼,鳌鱼是传说中的大海神龟,具掌控水火的神通,放在屋脊为看守屋宇、防火避灾之寓意。祠堂的石雕,是陶塑灰雕,感宗庙之严,悟血脉传承之意。这些,都和潮连的人文、地理有着莫大的关联。

2005年的大修,卢氏乡亲出资出力。卢国超表示,每年都有很多从世界各地赶回来的卢氏后人来祭祖。早在2000年,卢氏宗祠就已经被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卢国超看来,保护祠堂,就是保护了维系乡亲的根。

今天,祠堂周边,密集的居民楼,热闹的商铺,还有一到晚上就人声鼎沸的广场,还有代代生活在此的卢边人,这样和谐的画面,就是潮连,就是潮连文化的根。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实习生 徐婉莹;通讯员:肖永辉、黄智军、梁永超;责任编辑:王晓易)

Hash:3b7f104d8e3239764df565ff4f56c6965ed7b48a

声明:此文由 南锣家谱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