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处古建筑!新余古村落古建筑地图来了!看看有你家乡的吗?

编者按

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内聚力和向心力的物化体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讲好新余故事,传播好新余声音,阐释好新余“工小美”,抒发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美好回忆,引发社会各界对推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共鸣,本文特推出“留住乡愁•绽放新颜,我市古村落古建筑探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黄坑,坐落在新余市水北镇以东,蒙河以北约200多米,距新余市区33公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优良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壤环境,加上黄坑人的勤劳和智慧,这里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富贾一方。

七夕节,中国传统村落黄坑古村上演的爱情文化大戏让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前不久,记者随“映像·蒙山文学摄影大赛采风团在人和德馨堂看到,残桓断壁、窟窿如天的堂屋里,一个木匠师傅正在刨制修缮房梁的木料。这让记者感到一丝欣慰,看到了我市抢救保护传统村落和古建筑、让文化遗产重放光彩的文明亮光。

▲中国传统村落黄坑古村全貌(通讯员李卫阳 摄)

在世人眼中,地处吴头楚尾的新余虽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却有1700多年的建筑历史。早在20万年前,新余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水北拾年山原始稻作农业文化聚落中,就发现4栋半的圆形房屋,在罗坊镇陈家闹村附近也发现2处商周至战国时期文化遗址房基。

介绍起新余传统村落和古建筑,市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如数家珍。新余保存的传统村落有1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村落7个:分宜镇介桥村、钤山镇防里村、水北镇黄坑村、欧里镇白梅村、南安乡哲山村、新溪乡西江村、操场乡塘西村。省级保护村落2个:罗坊镇下寸村、杨桥镇辋川村。市级保护村落9个:姚圩镇河埠张家村、分宜镇水东村、操场乡悉带村、洋江镇礼台村、新溪乡泗溪村、新溪乡上保村、下村镇龙湖村、人和乡棣村村、南安乡新村村知青点。新余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点):罗坊会议旧址兴国调查会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江西苏维埃政府旧址拾年山遗址凤凰山古矿冶遗址、上高会战遗址(中国军队74军58师师部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昼锦堂棋盘山遗址蓉泉桥、邓家围垅屋、介桥飨褒堂新余孔庙、黄坑馀庆堂、习凿齿墓彭家山遗址斜里遗址、分宜明城墙砖遗址、钤岗抗日阵亡将士墓群、傅抱石故居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中共花桥党支部旧址下保农民暴动旧址渝水周家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儒延坊肃反委员会旧址中共分宜临时县委旧址

(点击查看大图)

这位负责人说,全市在第三次(2012年)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48处。在2018年全市拆“三房”过程中普查到的古建筑有376处。

我国主席曾强调“古村落要保护好。”因为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凝聚着新余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文化遗存、文化资源、文化根脉,极其珍贵,具有重要的保护开发价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呈现良好势头。

▲防里记忆(通讯员陈智 摄)

2015年,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文化遗产保护有关政策制定、传统村落申报、调查和保护、指导、检查、资金监管等工作。坚持规划先行、依法依规保护利用原则,对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并履行相关程序后纳入保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介桥村、防里村、黄坑村、下寸村、白梅村、哲山村、西江村、塘西村、河埠张家村、辋川村的保护规划。

保护好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好一部厚重文化历史,抢救好古建筑犹如抢救一出传统保留剧目。

保护古村落古建筑,需在资金的注入。本着“争取上面拨一点,市县乡配套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筹集力度。2016年至今,通过项目运作,已争取中央、省级各类保护资金累计达6000余万元。其中水北镇黄坑村、钤山镇防里村、分宜县介桥村等3个中国传统村落累计获得中央、省市县财政支持资金2500多万元;罗坊会议旧址、兴国调查旧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750多万元;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资金超1100万元。此外,我市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5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等保护发展项目。

实行挂牌保护并建设村史档案。对确定的各类保护对象实行挂牌保护,严禁拆并、损毁列入保护范围的传统村落及各类保护对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已登记的历史建筑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作出标志牌和说明牌。已完成56处古建筑、17处红色旧址、22处古文化遗址、1处古墓葬的挂牌保护工作。按照“一村一档”要求,详细记录传统村落、古建筑的历史要素和信息,挖掘整理传统村落的历史资料和人文内涵,已相继编撰出版《新余文物与考古》《中国传统村落:介桥》《中国传统村落:黄坑》《中国传统村落:防里》《古韵留香》《习凿齿传》等系列读物。制作推出10部系列电视专题片《古村遗韵》,讲好古村人文故事,建设了100多个乡愁记忆馆或村史馆,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介桥

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脉,与时间赛跑才能力挽危难于将倾。

针对一些建设破败不堪濒临倒闭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抢救性维修和保护性修缮工程。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重点修复传统村落、古建筑集中连片区。保护古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目前已对3个中国传统村落、3处1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余处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和保护性修缮,累计修缮面积达40000余平方米。

同时,加强本土维修保护队伍建设。聘请优秀传统建筑工匠,对本地工匠进行传统工艺培训,认定一批传统建筑工匠,并鼓励支持本地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文物保护施工资质,培育建设本土专业维修队伍。目前已举办了2期传承人、保护员以及相关文化志愿者培训班,认定了一批传统建筑工匠,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省二级文物保护施工资质。

▲白梅(通讯员万仑 摄)

我市还建立起一支驻村专家、联络员、保护员是队伍。规定传统村落各类项目建设在专家指导下实施,传统建筑的修缮改造方案未经专家签字同意不得实施;已经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方案若做重大修改,应按原程序重新报批。目前已有8位驻村专家、100多名联络员和保护人在守护传承着这些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烟里。”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乡愁图。

在乡村振兴中,在文化旅游中,在爱国爱乡教育中,唯愿:古建筑这凝固的音乐发出声响、耀出光彩,这历史的老人讲好故事、赓续华章!

丨来源:新余日报(视频来源: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专题中心)、新余发布

Hash:be72caf3b4cd2649c79edfa3e525bfc34fa296d1

声明:此文由 指尖新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