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赠礼给澳门,一群湖南大师承担了特殊任务,实力太强了

菊花石雕成的大圆球套小圆球,两球相嵌,旋转自如,令人叫绝;

9朵晶莹洁白的菊花与9条腾云驾雾的祥龙,镶刻于球上,象征九九归一

3层盛开的芙蓉花为底托,基座四周布满波浪图纹,寓意三湘四水。

这便是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的礼品——大型菊花石雕“龙球”。

陈列于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里的“龙球”

如今,陈列在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的“龙球”,与陈列在湖南省工艺美术馆展厅的同款“龙球”遥相呼应,共同见证着湖南与澳门的深情厚谊。

“当时我们还正是年富力强之际,现在都成老人了,但是制作‘龙球’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12月17日,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年制作“龙球”的主创团队,在集体接受湘声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回忆20多年前创作“龙球”时的一幕幕往事,几位主创者仍然激情澎湃。

第一批通过全国选拔

1998年,为迎接澳门回归,各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将制作一件礼品赠送给澳门。对此,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相关单位进行了发动。

研究所所长薛正凡,参与了“龙球”项目申报的全过程。“一开始并没有指定由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来制作,我们多次开会研究,希望能‘抢’到这个光荣的任务,表达我们对澳门回归祖国的同胞情谊。” 薛正凡说。

12月18日,在省工艺美术馆,“龙球”创作团队成员与20年前创造的同款“龙球”合影

显然,这样的贺礼要求是很高的:一要有地方特色;二要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能代表当地最高工艺水平;三是能契合庆祝澳门回归的主题,要有意义;四是能长期保存,且能对外公开展示。

薛正凡说,很快他就将“龙球”项目的创意、设想以及技术实力,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汇报。

“菊花石是湖南的珍贵石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澳门人喜欢舞狮、舞龙,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我们想用龙的精神表达民族大融合……”几天后,薛正凡接到了由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正式承担制作贺礼的通知,并要求尽快拿出具体设计方案。

让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有底气的是,他们有多年技术创作储备,且有成功创作的案例——他们刚向省科技部门申报过一款同名为“龙球”的小型菊花石雕刻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主要技术难点已攻克,这为创作大型“龙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任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总工艺师宋定国领衔拿出了设计方案。薛正凡回忆:“方案定稿后,马上送到国务院澳门回归礼品审查委员会审查。当时,全国各地申报了40多个方案,第一批通过审核只有11个项目,‘龙球’名列其中。”

前无古人的首创

袁耀初、徐佑章、于智勇、李渝光、李鹰是“龙球”技术主创团队成员,这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均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清升的弟子。

戴清升曾担任过省政协委员,正是因为他的雕刻技艺,湖南特有的菊花石在世界舞台才崭露头角。制作“龙球”时,戴清升已过世,弟子们将戴清升的菊花石雕刻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曾任省政协委员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清升

制作工艺对技术团队来说并不算难,横在团队面前的第一道重要关卡是石料从哪儿来。“龙球”是大型石雕,一块菊花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短时间能否找到合适石料?

“我们马上分头到省内各菊花石产地寻找原料。”领衔创作的袁耀初介绍,最终由李渝光在泸溪找到了大型石料。但第一次运过来的石料却不合格,只有一个面能雕出菊花,而“龙球”是立体的,要求四周都雕出菊花。

大家继续寻找,第二次又从泸溪找来了一批菊花石料。大家反复查看,有了一定的把握以后进行试敲,再推测菊花原石中有多少朵花,花好不好看,会怎样延伸,走向有多远多深。

凭着丰富的经验,大家反复推测,最后决定将其中一块菊花石料作为创作“龙球”的样本,并同步选出一块备选石料。

石料确定以后,大家分工合作,开始赶工制作:有的负责雕龙,有的主攻刻花,有的改进工具,有的制作安装的红木框架,有人负责轴承的运转……

“在大龙球里套小龙球,这是菊花石前无古人的首创,还要能转动,需要技术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再通过集体智慧去确定和创造。”薛正凡感慨。

“时间非常紧,我们加班加点工作,都是想着为所里争光、为湖南争光。”袁耀初回忆,当时创作团队基本居住在市中心,每天需要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位于郊区的基地创作。大家早出晚归,中餐就用方便面解决。在炎热的夏天,基地没有空调,大家光着膀子干。

共同见证澳门发展

经过一年的努力,1999年6月,“龙球”展现在世人面前。它身高99.12厘米,代表澳门1999年12月回归祖国;大球套小球,圆雕、镂空雕、平雕、线雕多种雕法集一身,展露着菊花石花朵的独特魅力。

薛正凡回忆,“龙球”创作完成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又率队进行了两次审核,最终通过了验收。在澳门回归前夕,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启运仪式,将“龙球”运往澳门。

“为了防止运输途中出现破损,我们还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备用‘龙球’。 如今,这个备用‘龙球’成了省工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而“龙球”创作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推动了湖南菊花石产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备用“龙球”成了省工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陈尽美摄

“这是我省重视科技研发投入的一个时代结晶。”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吴建军感慨,“除了主创人员,还有很多能工巧匠在幕后默默支持,其中有些人已经过世。‘龙球’凝结着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大家的担当。”

“当年,我们带着对澳门同胞的深情厚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地创作了‘龙球’,很有成就感。如今,看到澳门发展如此繁荣昌盛,这种成就感更加强烈。”于智勇感慨。

END

湘声报记者 陈尽美

责编|肖迪

Hash:bc1504a408d99397e7b5f67aa67246355b2dcd80

声明:此文由 湘声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