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岳阳接连发现乾隆年间古建筑群、清代古墓群!

火了!

就在近日,

岳阳考古工作有大进展!

临湘市詹桥镇沙团村发现百年古建筑

“品”字形古建筑

临湘文物管理所在詹桥镇沙团村黄金堂组进行“空心房”调查有地域特色传统古建筑认定过程中新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老屋共有三栋,呈“品”字形排列,面积约4000平方米,老屋外形为高大的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现有大小房间50余间。各老屋由前堂、过厅、祖堂屋、后厅、厢房、耳房、天井等组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阁楼,楼板、扶梯、门窗为木质结构,房房相连,屋屋相通。

233年历史老屋

在房梁、回廊、立柱、门窗上刻有雕花和壁画,涉及花草鸟兽、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镂空的雕花窗柏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据说老屋共有大小天井70多个,现保留完好的还有13个,都是青条石堆砌,工艺严谨。整个古建排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大厅内数根木立柱支撑,柱础青石雕刻精美,有莲花、鼓形、乳丁纹等多种形状。最大立柱的直径有60厘米,在其中一栋老屋的后堂屋墙壁青砖上刻有“乾隆丙午年造创,临照、必照兄弟立”字样,从而可得知老屋建于清乾隆丙午年(1786年),距今已有233年历史。

“燕窝形”

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这个屋场最早是一位姓“黄”和一位姓“金”两位当地有名的大财主投资兴建,繁衍生息,黄金堂也由此而得名。黄金堂古建筑群整体布局呈“燕窝形”,从院前烟火塘的唯一一条宽约3米的青石板巷道,沿途可通往各户,人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黄金堂古建筑群规模之宏大、建造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我市实属罕见。

亟待保护

随着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黄金堂古建筑群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原状,但由于老屋年久失修,有的老屋出现房屋渗漏墙体坍塌,有的干脆拆除老屋在原址上新建了新房,整体遭到了破坏,黄金堂古建筑群亟待保护。

羊楼司挖出一清代古墓群!

3月27日,临湘市文物管理所深入羊楼司镇进行“空心房”调查、认定工作过程中,在明星村萧家组安罗坡新发现一处清代古墓群,共16座,在我市较为罕见。

安罗坡位于龙窖山腹地,四面环山,楠竹、杉树等生长茂盛,郁郁葱葱。弯弯曲曲的柘港河从北向南绕过安罗坡山汇入龙源水库,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安罗坡山现保存完好的古墓葬有16座。这些古墓立有“山”字形或“口”字形墓碑,麻石堆砌墓围,墓碑文字镌刻清晰,墓栏雕刻图案有人物、瑞兽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墓碑时间记载跨越从清代康熙年至光绪年间。安罗坡古墓群的古墓数量之多、规模之宠大、分布之密集、时间跨度之长在我市不多见。

据萧氏后裔回忆讲述和查阅萧氏族谱得知:临湘市萧姓第一世祖是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古安府永丰县迁居湖北通城县后移临湘龙源落业,开种茶园,至第九世宾伦公私置庄园于柘港源(现萧家组)并携四子于此落业开创,继历十五世先贤传承至今。安罗坡山共葬有60余座古墓,因修龙源水库、开垦耕地等原因,部分古墓的墓碑、墓围被损毁。

安罗坡古墓群建造精美、布局考究,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石雕技艺,对研究临湘丧葬习俗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佐证资料。目前,我市文物管理所已将该墓群相关数据进行了采集,拟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围观

热文

丨更多

Hash:3f5a1d940c599d02a5858329a500c42cf1b99473

声明:此文由 岳阳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