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年参观量破百万 十大珍宝六件来自保定这四地

据悉,11月15日上午,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河北博物院,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来自广东佛山市的七旬老人尹宗兴,成为河北博物院2017年度第100万位观众。这也是河北博物院64年历史上,首次实现年度入馆人次破百万。

河北博物院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4月。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自河北博物院新馆免费开放以来,截至目前,总参观人次已突破256万。

笔者发现,在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时提及的“十大珍宝”中,竟有六件来自保定四个地点:保定满城汉墓,保定曲阳,保定易县及保定市区。

下面来看一下这十大珍宝吧: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偶然被发现,尘封千年的金缕玉衣重见天日。玉衣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2002年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长信宫灯(西汉)

与刘胜金缕玉衣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堪称“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灯盘可转动,灯盘的屏板可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清洁。

中山王铁足大铜鼎(战国)

1977年出土于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

1989年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出土,壁画长37米、最深处8米。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有彩绘图案,面积约320平方米。地面绘莲花和缠枝花卉组成的装饰图案,东西两壁绘制106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41个祥禽瑞兽。

彩绘散乐图浮雕(五代)

1995年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长136厘米、高82厘米。由15人组成,浮雕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盛唐风格,国内仅见。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

燕国宫门构件。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出土,长74.5厘米,作兽面衔环状。器形巨大,纹饰华丽,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系燕国代表性器物,已被用作新馆大厅环境装饰。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战国)

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错金博山炉(西汉)

熏香用具。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通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工艺精湛,装饰华美,举世闻名。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

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长51厘米。猛虎身躯浑圆、色彩斑斓,弓身右曲,三足着地,一爪腾起,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动物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

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元)

1964年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通高42.3厘米。罐体使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共有11层纹饰。腹部作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颜色纯正,蓝红辉映,工艺高超,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

Hash:1de116b34e7af1187c13dfcf64f0be3d5b0691b2

声明:此文由 凤游京津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